資源簡介 《桔 梗 謠》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謠》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五冊的內容,它是一首曲調優美、帶有舞蹈性節奏的朝鮮族民歌。“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著稱,他們的民歌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歌曲采用3/4節拍,音樂輕快明朗。歌曲是由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第三、四樂句和第六、七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變化重復,第五樂句加以襯詞,旋律作了發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統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朝鮮族人們勤勞活潑的形象。二、教學目標1、了解裝飾音中前倚音在歌曲中的唱法、作用;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指導學生學習手拍鼓表現朝鮮舞的基本舞步,用歌舞的形式表現歌曲。運用擊拍法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培養學生節奏感,提高學生表演能力。3、通過對歌曲《桔梗謠》的學習,了解朝鮮族的風土人情及多元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三、教學難點和重點:重點:通過演唱及手拍鼓舞蹈動作表現歌曲優美、歡樂的情趣。難點:歌曲中的節奏;對歌曲的藝術處理。四、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手拍鼓等。五、新課教學:(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接受到一位小朋友的邀請,讓我們去她的家鄉做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吧!(出示朝鮮族小朋友圖片)(二)了解朝鮮族(ppt動態圖片語音展示,以《桔梗謠》伴奏為背景音樂)師:同學們,正如小金花向我們大家介紹的那樣,朝鮮族人們生活的地方不僅是“歌舞之鄉”還是“美食之鄉”!小金花說她最喜歡吃一種野菜,叫什么名字。你還記得嗎?桔梗!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桔梗。(出示桔梗的圖片)桔梗不僅是一種藥材,能夠止咳潤肺,它更是朝鮮族人們餐桌上常見的小菜。過渡語:勤勞的朝鮮族人們喜歡自己動手去挖桔梗,每年春天,他們都會結伴而行上山挖桔梗。在朝鮮族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就是向大家介紹怎樣挖桔梗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朝鮮族民歌《桔梗謠》!(出示課題 板書:桔梗謠 朝鮮民歌)。(三)聆聽歌曲初聽《桔梗謠》范唱。1、歌曲的節拍是怎樣的?它的強弱規律是怎么樣的?(板書3/4);(板書 強弱弱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就用拍手的方式來模仿一下節奏吧。師:“你們能用拍手和拍腿來表現三拍子嗎?”(組織學生練習:第一拍為強“拍手”,手腕拉伸動作,后兩拍為弱“拍腿”,沉肩膀。再聽歌曲,在《桔梗謠》伴奏音樂聲中,師范唱,生進行律動。2、感受音樂,討論:從老師的歌聲中你感受到朝鮮人挖桔梗時的心情怎么樣?師:同學們都說的不錯,這首歌曲正是表現了朝鮮族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也生動的塑造了朝鮮族人們勤勞、活潑的形象。(四)學唱歌曲《桔梗謠》1、教師范唱。師:這么好聽的歌曲,老師也忍不住想要唱一唱,(出示樂譜)請你邊聽邊看歌譜,數一數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七個)a.提問:歌譜里哪些樂句長的跟一、二句特別像,請你找找看,他們藏在哪里?b.學生找出,(三、四和六、七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變化重復。)師:三四樂句和六七樂句雖然長得跟一二樂句很像,但并不是完全一樣。我們看一看每個樂句的第一小節。2、樂句之間進行比較。(哪句和其他句“長”得不太像?第五樂句加了襯詞,讓歌曲旋律有了變化發展。)3、介紹前倚音及唱法和作用。朝鮮民歌的曲調前倚音很多,這也是朝鮮歌曲獨特的唱法。倚音在演唱時,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時間。在樂曲中根據內容需要,適當運用倚音,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使樂曲旋律更好聽,更豐富,更歡快。4、完整學唱歌曲。a.聽范唱。學生小聲高位置跟唱。教師給予三拍子指揮手勢提示。b. 學生聽琴分樂句模唱。解決難點或學生歌唱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如:字跟音的對齊,一字多音……c.生跟琴完整演唱全曲。d.生跟碟片伴奏完整演唱全曲。5、師:小金花告訴我,桔梗謠用朝鮮語發音叫做“道拉基”。我們試一試用朝鮮語演唱歌曲的第一樂句,其余樂句還用中文。6、跟伴奏演唱《桔梗謠》第一樂句用朝鮮語,其余還用中文。(五)學習簡單的朝鮮族舞蹈加手拍鼓:師:之前小金花說過,朝鮮族的人們最喜歡打長鼓慶豐收,下面,那我們就借助身邊的手拍鼓學習幾個簡單的朝鮮舞動作來感受一下挖出桔梗時的喜悅心情好不好?1、學習朝鮮舞的基本動作。2、集體隨老師學跳,并播放歌曲伴奏進行演唱。(六)課堂小結:(背景音樂:歌曲《桔梗謠》)師: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今天的朝鮮族音樂之旅就要結束了。看看這是誰?(小金花)就讓我們一起唱著歌,跳著舞和小金花再見吧!(播放《桔梗謠》邊跳邊唱離開教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