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山之音 第一課《青春舞曲》《賽乃姆》《我的金色阿勒泰》賞析教材作品:《青春舞曲》《賽乃姆》《我的金色阿勒泰》學習目標:通過學習,感受到新疆民族民間音樂的一些特點,喜愛新疆民族民間音樂,熱愛多民族音樂文化,樂在其中。學會演唱《青春舞曲》,學習新疆民族民間音樂中的典型節奏。在教師的冬不拉演示中,了解新疆特色樂器冬不拉的音色和外形。欣賞《我的金色阿勒泰》,感受“冬不拉彈唱”這一音樂藝術形式。欣賞《賽乃姆》,了解“木卡姆音樂”。感受音樂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重難點:學唱《青春舞曲》。感受三首作品的節奏律動感。教學方法:聽唱法 欣賞法 示范法 視唱法教學過程:課堂環節 師生活動導入 情境引導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明確學習內容,看關于新疆的文化宣傳視頻片段。回顧上個學期我們學習過蒙古族民歌。結合圖片,渲染有關新疆的音樂文化氛圍。新課學習 學唱《青春舞曲》 1.走近維吾爾族,聆聽《青春舞曲》,哪一遍的節奏更像來自新疆的節奏2.學拍節奏4/4 X﹒X X X X X X X X ‖發聲練習,一部分學生唱,一部分學生拍節奏學唱《青春舞曲》簡譜,“旋律找相同”簡要提示《青春舞曲》歌詞中闡明的人生哲理大家跟音樂齊唱《青春舞曲》7.學習舞蹈律動動作,拍掌—拍肩(每小節二次)拍掌—轉腕(每小節二次)8.跟不含原聲的伴奏齊唱《青春舞曲》,做相關動作欣賞賽乃姆 學唱《賽乃姆》(片段)簡譜欣賞《賽乃姆》,注意手鼓節奏,隨音樂拍出節奏欣賞《我的金色阿勒泰》 1.從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分布狀況(結合地圖)引出哈薩克族2.播放音樂《我的金色阿勒泰》第一段一遍,要求學生注意其演唱形式和冬不拉音色3.師冬不拉彈唱《青春舞曲》4.學生上臺嘗試冬不拉彈奏,學習冬不拉彈奏中的一個節奏 2/4 X XX XXXX l X XX XXXX l X 0 ║5.完整欣賞《我的金色阿勒泰》,學生根據節奏適時做彈撥動作拓展欣賞 深化歌曲旋律印象 根據時間,欣賞《青春舞曲》新民樂表演視頻,注意其中的樂器,根據旋律適當唱出《青春舞曲》,教師寄語教學反思: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幾易其稿,多次反思。因為《天山之音》,學習新疆的音樂,就要讓學生感受到新疆音樂的特點。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的、民族文化很豐富的地方。音樂方面,其樂器種類、調式音階、音律、節奏、音樂形式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能夠抓住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我覺得以典型節奏作為切入點較為有效,也容易引起學生興趣。所以在《青春舞曲》和《我的金色阿勒泰》中,分別學習了兩種不同的節奏,一個屬于手鼓節奏,一個是冬不拉彈唱中出現的節奏。以節奏作為課堂的一條線索。以新疆多民族人口分布地圖,作為連接課堂的第二條線索和選取本節課(《天山之音》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的依據。布局一節課,要注意課堂的結構,要詳略得當,主題鮮明,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備課的過程,如同音樂作品的“一度創作”,素材上要取舍,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取舍。上課的過程,是“二度創作”與“三度創作”同步進行的。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適度去調整。這節課受到市音樂學科專家指導組的指導和幫助,給出過很多具體的意見和方向上的指導,受益匪淺。同時應當感謝我校領導、同事們的關心和支持,促使我不斷學習,追求進步。但是具體到這節課,有很多不足。從教學基本功上說,通過錄像,我發覺自己講話和唱歌的聲音位置過于靠后,要注意聲樂上的練習。課堂的條理性和課堂氣氛的掌握還需加強一些。在教姿教態上,還需調整,注意舞蹈形體的訓練。平常心做平常事,優質完成日常教學是我的初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