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伏爾加船夫曲》音樂教案一、教學目標1. 通過欣賞,學生能對俄羅斯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2. 能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及風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的音色。3. 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音樂活動,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把握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及主題思想。2. 教學難點:體會速度、力度、節奏等音樂要素在樂曲中的作用。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實物投影儀、VCD 光盤四、教學過程1. 組織教學在之前所學的俄羅斯相關音樂歌聲中,學生進入教室,為課程學習做鋪墊。2.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展示繪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同時播放《伏爾加船夫曲》,引導學生進入歌曲和畫面描繪的意境中去。3. 聆聽歌曲,欣賞繪畫,感受音樂引導學生分享看了畫、聽了歌后的心情,如悲傷、激動、憤恨不平等。體現學科綜合,通過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產生通感,全面獲得情感體驗。對比《伏爾加船夫曲》與之前聽過的男高音歌曲的演唱,讓學生辨別領唱者的聲音特點,明確是男低音演唱,并討論為何不用男高音來演唱該曲,使學生感受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色差異。鼓勵學生分享從音樂作品中聽到和感受到的內容,如歌曲速度慢、演唱聲音變化、“哎嗨-喲嗬”的重復、有領唱與合唱、演唱者聲音特點、纖夫的情感以及他們與社會的抗爭等。讓學生學會聆聽,積極參與、思考并主動探索,自由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從音樂中獲得體驗。進一步提問學生思考歌曲中力度變化、緩慢低沉的演唱以及“哎嗨-喲嗬”反復演唱的原因,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熱情。4. 抓住音樂要素,分析音樂作品,挖掘歌曲內涵(采用聽、唱、議、動的方式)再次播放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唱的《伏爾加船夫曲》,引導學生思考歌曲的段落劃分,并根據感受完成表格,包括每部分的力度、速度、旋律和情緒特點。如第一部分力度由弱漸強,速度緩慢,旋律起伏平穩,情緒沉重、憂郁;第二部分力度很強,速度緩慢,旋律起伏大,情緒有力、抗爭;第三部分力度由強漸弱,速度緩慢,旋律平穩,情緒沉重。通過對比欣賞,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表達內涵的理解,提高審美能力。體會勞動號子動機,讓學生討論“哎嗨-喲嗬”貫穿整首歌曲的原因,如統一步伐、表現嘆息或吶喊、體現纖夫的痛苦與艱難、展現其堅定意志等。教師彈奏相關樂句,讓學生對比演唱并伴著音樂走一走,感受其中的不同,體會有休止的樂句更能表現纖夫沉重而堅定有力的腳步。揭示歌曲主題,引導學生找出表現纖夫反抗精神的部分和句子,如第二部分的“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對著太陽唱起歌”,升華情感體驗,總結歌曲刻畫了纖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俄羅斯人民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毅力、勇敢的反抗精神以及對光明的追求和向往。5. 創作表現,深化主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歌曲主題,如用固定音型“哎嗨喲嗬”為歌曲伴唱,體會力度變化;參照油畫《伏爾加河的纖夫》,隨歌曲做拉纖的即興表演;在歌聲伴奏中朗誦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拉纖夫之歌》等,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和表現能力。6. 課堂小結總結俄羅斯優秀民歌,鼓勵學生課外多欣賞,以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五、教學反思課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討論、分析音樂作品,提高其自主學習、探究、想象和創造能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要合理運用和把握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力和態度。此外,教師的講授語調可更富有變化,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