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楊柳青》《春》教案課題:《楊柳青》《春》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今天,我們將踏上一段奇妙的音樂之旅,感受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中國民族樂器合奏《楊柳青》和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的《春》。《楊柳青》:這首樂曲取材于江蘇揚州民歌,仿佛一幅充滿生機的水鄉畫卷,用活潑、輕松、充滿活力的旋律,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和人們的喜悅之情,洋溢著濃濃的中國民族音樂韻味。《春》:這首樂曲是維瓦爾第創作的《四季》協奏曲中的第一樂章,以小提琴為主奏樂器,帶領我們走進生機勃勃的春天。旋律如春風拂面,輕盈而充滿活力,展現了巴洛克音樂的華麗與激情。學情分析:同學們已經具備一定的音樂欣賞基礎,對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有一定了解。不過,對于樂器音色辨別、樂曲風格分析以及音樂表現形式的理解,還需要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和學習。一、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感受《楊柳青》的歡快活潑,感受江南水鄉的迷人風情。感受《春》的華麗激情,領略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2.藝術表現:通過聽辨、模唱、演奏等方式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嘗試使用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增強參與感。3.創意實踐:通過對樂曲的分析、討論和分享,提升音樂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4.文化理解:了解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的不同風格特點。認識民族樂器笙,了解它的結構和音色特點。了解維瓦爾第及《四季》協奏曲的背景知識。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識別笙、柳琴、琵琶、二胡、笛子、中阮等樂器音色。聽辨《春》的主題旋律和樂曲結構。2.教學難點:分析《楊柳青》和《春》的音樂風格和表現手法。運用音樂術語和詞匯描述音樂感受。三、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討論法賞析法模仿法體驗式教學四、教具準備:民樂合奏《楊柳青》音頻小提琴協奏曲《春》音頻笙結構圖片民族樂器圖片各種打擊樂器多媒體課件五、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歡快、活潑的民樂合奏音樂,讓同學們在音樂中感受喜悅。展示民族樂器圖片,請同學們說出他們認識的樂器。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民樂合奏《楊柳青》和《春》。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播放《楊柳青》全曲音頻,讓同學們感受樂曲的情緒。引導同學們討論: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聽出哪些民族樂器的聲音?你從這首樂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它帶給你怎樣的畫面?介紹笙,展示笙的結構圖片,讓同學們了解笙的結構和音色特點。(二)探究分段播放《楊柳青》,引導同學們分析:第一段主題旋律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第二段的旋律和情緒有什么變化?第三、四段分別由什么樂器演奏?旋律的特點是什么?你能聽出演奏主題用了哪些樂器?引導同學們用打擊樂器模仿樂曲的節奏和旋律,增強參與感。(三)示范播放《春》的主題旋律,并講解樂曲結構,介紹回旋曲的曲式特點。引導同學們聽辨《春》各部分的情緒變化和演奏手法,并運用音樂術語進行描述,例如:第一部:小提琴的顫音表現了鳥兒的歌唱。第二部:連續不斷的十六分音符表現了清泉流淌的聲音。第三部:強烈的節奏變化和力度變化表現了雷聲的怒吼。第四部:歡快的旋律表現了鳥兒再次歌唱。教師伴奏,指導同學們哼唱《春》的主題旋律。環節三:鞏固延伸組織同學們進行分組討論:你更喜歡哪首樂曲?為什么?比較兩首樂曲的風格特點。你從樂曲中聽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鼓勵同學們用繪畫、語言、舞蹈等方式表達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六、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總結本課內容,引導同學們回顧兩首樂曲的特點,并對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進行比較。鼓勵同學們課后繼續探索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并嘗試欣賞更多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作業: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樂曲,嘗試用文字、繪畫、舞蹈等方式表達你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七、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播放音樂、展示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2)探究音樂環節: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聽辨、討論和分享,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3)鞏固延伸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表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八、板書設計走進音樂的奇妙旅程:民樂合奏《楊柳青》與《春》民族樂器:笙、柳琴、琵琶、二胡、笛子、中阮樂曲情緒:活潑、輕松、充滿活力主題旋律:笙、琵琶柳琴二胡笛子中阮《春》作者:維瓦爾第樂器:小提琴主題:春天美好、歡欣愉悅九、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