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童心是小鳥》教案課題:童心是小鳥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童心是小鳥》這首歌,就像一首充滿童趣和活力的詩,用歡快的大調子和跳動的音符,勾勒出一幅快樂滿滿的童年畫卷。這首歌的結構有兩段,第一段旋律活潑有趣,就像小鳥在樹枝上歡唱,附點音符和停頓的運用,讓這首歌更加輕快跳躍;第二段旋律悠揚優美,表達出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這首歌的旋律美妙的飄逸,歌詞充滿詩意,把孩子比喻成快樂的小鳥,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他們活潑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活躍、好奇心旺盛的成長階段,他們對音樂展現出濃厚的探索興趣。然而,鑒于其抽象思維尚未完全成熟,對音樂知識的深入理解可能存在挑戰,同時在歌曲表演方面的表現欲可能尚顯不足。盡管如此,經過四年多的音樂學習積累,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和節奏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并培養他們以情感為紐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實現以情帶聲的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就是聽這首歌,感受它歡快、活潑的風格,體會到歌里表達的童真、快樂還有對美好生活的期待。2.藝術表現:唱歌的時候要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帶著感情唱,準確表達歌曲的情緒,還可以試試用不同的力氣來表現歌曲的不同情感。3.創意實踐:可以試試拍手、跟著節奏晃動等方式,體驗歌曲的強弱規律,然后用這個規律進行簡單的節奏練習。也可以試試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的旋律,把視唱和視奏結合起來。4.文化理解:了解這首歌的二段體結構,感受它在旋律和內容上的不同。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歌曲旋律,并能用輕盈、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2. 教學難點:體會歌曲的情感,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并能運用力度記號來表現歌曲。三、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視唱練耳口風琴演奏多媒體教學四、教具準備:投影教學光盤課件電子琴口風琴小鳥卡片五、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老師:同學們,四季的變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又有詩意,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無數的快樂。一起來感受四季的魅力,體驗它們帶來的歡樂吧!(展示四季圖片,感受孩子們的快樂)學生:分享感受[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快樂的童年圖片,讓學生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老師的生動語言能和學生產生共鳴,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老師:四季也給老師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我在春天悄悄種下希望的小樹,夏天追逐嬉戲的浪花,秋天和小朋友一起撿拾落葉,冬天幻想和雪孩子成為伙伴。(展示歌詞)老師:現在,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吧。環節二:講授新課(一)初步感知教師:同學們,不同的歌曲蘊含著各異的情感色彩,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不同感受。那么,這首歌曲所傳達的情緒是怎樣的?它又是幾拍子的呢?請大家注意拍子的強弱規律,這將是我們理解歌曲的重要線索。教師隨即在黑板上板書課題《童年是小鳥》。[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遞進式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歌曲的基本節拍。通過肢體動作的實踐體驗,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歌曲旋律的特點,為后續學習歌曲、分析歌譜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展示大歌譜,隨后教師將進行唱譜教學。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將邊拍打節奏邊跟唱,以此加深體驗,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二)探究師:從旋律、內容上看,歌曲分為幾部分?分別表達了怎樣的內容?生:在教師指導下一起唱譜(教師點擊課件出示歌譜)。師:請你用口風琴在第一樂段歌譜中試著找出相似樂句?生:用口風琴視奏歌譜找相似的樂句。師:用琴帶學生吹口風琴,并引導學生感受排號旋律特點:前半部分歡快跳蕩,后半部分舒緩優美。師:彈琴學生填詞唱(教師引導學生聲音位置和咬字)[設計目的:通過學生借用口風琴視吹視奏完成學唱旋律的教學目的,解決音準的難題,并在吹奏過程中感受旋律的起伏變化。學生被動的學變為在實踐過程中主動的學,關注學生學的過程。]師:歌曲分為二段體,一段描繪在四季里孩子們自由自在、幸福快樂、有趣的童年生活;二段歌曲中出現反復記號再一次強調表達像小鳥一樣無憂無慮、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放飛夢想,抒發幸福快樂歌唱甜美生活的心情。(三)示范環節教師:為了精準地傳達從四季更迭中汲取的童趣與喜悅,我們采用反復跳躍記號,并輔以“啦”字來表達那份歡愉與美好。在兩個樂段之間,我們使用“啦啦啦”進行流暢的過渡,并在樂曲尾聲再次運用“啦啦啦”來結束全曲。在此,我想向同學們傳達一個理念:童心如同小鳥身上絢麗的羽毛,滿載著奇幻的想象,讓我們以歌聲為翼,懷揣理想,飛向那遙遠的未來。讓我們的童年因擁抱大自然、遨游在廣闊藍天之下而更加豐富多彩,體驗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時光。教師:在演繹這首歌曲時,我們應當如何運用力度來更好地表達其情感?學生:通過力度的對比與變化,結合情感的真摯表達,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傳達出歌曲所蘊含的深層情感。[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力度變化的運用,結合啟發性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能夠準確且富有表現力地演唱這首歌曲。同時,通過巧妙的問題設置,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使他們能夠用更加輕盈且富有彈性的聲音,更完美地詮釋歌曲所承載的情感內涵。教師:如何在你的表情和歌聲中傳遞出幸福的心情與甜美快樂的旋律?學生:我們需要投入真摯的情感,完整地填詞并演唱這首歌曲,以確保每一個音符都充滿幸福與快樂的氛圍。環節三:鞏固延伸教師:請將你們對童年夢想的簡短描述,以嚴謹而富有詩意的語句,鐫刻在小鳥卡片之上。隨后,讓我們攜手共同釋放這些充滿希望的夢想。教師:(以官方且理性的語氣描述童心)童心,乃是我們年幼時無意間展現出的探索精神,它捕捉了大自然中快樂的瞬間,承載了我們孩童時代純真而美好的夢想。童心,更是我們自由幻想未來,編織出的七彩童年。讓我們的心靈,隨著悠揚的歌聲,一同翱翔于無垠的藍天!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讓我們走出教室,擁抱那明媚的陽光,共同歌唱這美妙的旋律。(點擊課件播放歌曲音樂,學生跟隨老師歌唱并貼放小鳥卡片,隨后有序走出教室。)學生:本課在悠揚的歌聲中圓滿結束。六、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童心是小鳥》這首歌曲,感受了歌曲歡快的風格,學習了排號的節奏特點,也體會了用不同的力度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作業:課后,同學們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演唱這首歌曲,比如用更輕盈的聲音演唱,或者用更強烈的力度演唱,感受不同的演唱效果。還可以嘗試用其他樂器演奏歌曲,并想象自己是一只快樂的小鳥,自由地飛翔。七、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課件展示童趣童樂的圖片,拉近學生對童年美好回憶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夠和學生產生情感認同,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2)探究音樂環節:通過幾個小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地了解歌曲基本節拍。通過肢體動作實踐體驗感受排號的旋律特點,為學習歌曲做前提鋪墊,進而導入分析歌譜教學環節的學習。通過學生借用口風琴視吹視奏完成學唱旋律的教學目的,解決音準的難題,并在吹奏過程中感受旋律的起伏變化。學生被動的學變為在實踐過程中主動的學,關注學生學的過程。(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表達不同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并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八、板書設計《童心是小鳥》排號 歡快 活潑 童真 快樂 夢想九、教學反思1. 通過情境導入、多媒體輔助等手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2. 充分利用口風琴等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3. 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不足:部分學生在聲音位置的調整上還需要加強練習,教師應在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情緒和興趣,及時調整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表達歌曲的表現欲望,敢于表現,敢于自信地歌唱。—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