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兩只小象》教學設計課題: 《兩只小象》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兩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五聲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活潑、親切的旋律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態,生動而形象。歌曲旋律簡單易懂,歌詞朗朗上口,適合一年級學生學習。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整體水平相差不大,在音樂表現方面積極,但個別學生在音準和節奏方面存在問題。因此教學中要注重讓孩子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并加強音準、節奏的訓練。學生對小動物和朋友之間的友愛關系比較感興趣,這為歌曲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礎。一、教學目標1. 審美感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特點。體會歌曲活潑、歡快的音樂風格。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友愛、快樂的情感。2. 藝術表現:能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能用親切自然、富有情感的聲音演唱歌曲。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歌表演。3. 創意實踐:能模仿歌曲旋律,并嘗試用“啦”哼唱旋律。能根據歌曲內容,編創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4. 文化理解:了解歌曲中“喲啰啰”的含義。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團結友愛精神。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理解記憶歌詞。用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聲音演唱歌曲。2. 教學難點: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初步具有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三、教學方法:視聽結合法啟發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四、教具準備:鋼琴或電子琴音樂課本多媒體設備錄音機三角鐵、雙響筒等打擊樂器五、教學過程環節一: 導入新課1. 播放三拍子音樂《大家跳起來》,引導學生隨音樂做動作進教室。2. 老師帶來許多小動物,請學生做自我介紹,并通過“它在做什么?” 引出課題--《兩只小象》。環節二: 講授新課(一) 感知1. 播放歌曲《兩只小象》,引導學生聆聽,并思考:兩只小象在一起都做了些什么?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用怎樣的速度演唱的?2. 指導學生拍手感受歌曲三拍子節奏的特點。3. 用“爬高山、趟小河”的意象引導學生感受旋律。(二) 探究1. 引導學生用“啦”哼唱旋律,并嘗試用手指輕點,感受音高變化。2.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譜,初步認識音高概念。(三) 示范1. 老師示范演唱歌曲,并講解演唱技巧和感情表達。2. 老師示范簡單的歌表演動作,并引導學生模仿。環節三: 鞏固延伸1. 引導學生分句朗讀歌詞,并進行節奏練習。2.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并進行比賽。3. 引導學生根據歌曲內容,編創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并進行展示。六、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兩只象》,感受了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學會了用親切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們也體會到朋友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作業:課后回家練習演唱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演。搜集有關大象的資料,了解大象的生活習性。七、設計意圖(1) 初步感知環節:利用音樂和圖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歌曲學習做好鋪墊。通過聽賞歌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和情感。(2) 探究音樂環節:通過“啦”哼唱和圖形譜,引導學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并嘗試感受音樂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3) 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多種練習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提高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和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八、板書設計《兩只小象》三拍子 活潑 親切喲啰啰 團結友愛九、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并體驗到朋友之間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結合圖形譜,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為今后學習音樂打下基礎。—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