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媽媽格桑拉》教案課題: 媽媽格桑拉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歌曲《媽媽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風格特點的創作兒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唱出了對媽媽的愛。歌曲前部分節奏寬松承載著質樸而抒情的旋律,敘述著濃濃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從贊頌媽媽的愛轉為歌唱性的呼喚音調,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依戀之情。學情分析: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對歌曲演唱有一定了解,但對藏族風格音樂可能不太熟悉,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年齡較小,對母親的愛充滿著真情實感,更容易理解歌曲的內涵。一、教學目標1. 審美感知: 能感受歌曲《媽媽格桑拉》中濃濃的母愛和藏族音樂風格特點。2. 藝術表現: 能用深情、飽滿的聲音演唱歌曲《媽媽格桑拉》,并能表達出對媽媽的愛和祝福。3. 創意實踐: 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如用繪畫、舞蹈等。4. 文化理解: 能了解藏族音樂的特點,并對藏族文化產生興趣。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感受歌曲的情緒和藏族音樂風格特點用飽滿、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2. 教學難點:學習歌曲的二聲部演唱,并演唱出和諧的和聲三、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講授法視唱練耳法合作學習法四、教具準備:電子琴課件音頻設備五、教學過程環節一: 導入新課:1. 師:同學們,你們最愛的人是誰?2. 生:媽媽!3. 師: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首關于媽媽的歌曲,它來自美麗的西藏,叫《媽媽格桑拉》,你們想學嗎?環節二: 講授新課(一) 感知1. 師: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演唱一遍歌曲《媽媽格桑拉》,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旋律特點。2. 師:歌曲中哪些詞語表達了對媽媽的愛?3. 生:比如“媽媽格桑拉”、“媽媽我愛你”等等。4.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很特別,它帶有濃濃的藏族音樂風格。你們能聽出來嗎?5. 生:歌曲的節奏比較舒緩,旋律起伏不大,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二) 探究1. 師: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兩個樂段,第一樂段主要描寫的是什么?2. 生:第一樂段描寫了孩子和媽媽在一起的幸福生活。3. 師:第二樂段呢?4. 生:第二樂段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依戀和祝福。5. 師:這首歌曲的二聲部演唱比較特殊,需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譜子,并配合老師一起練習。(三) 示范1. 師:老師先示范演唱第一樂段,同學們仔細聽。2. 師:老師再示范演唱第二樂段,注意二聲部的演唱。3.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分組練習,第一組練習第一樂段,第二組練習第二樂段。環節三: 鞏固延伸1. 師:同學們,除了唱歌,你們還可以用哪些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呢?2. 生:可以畫畫、寫詩、做手工等等。3. 師:同學們真棒!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媽媽格桑拉》,也了解了一些藏族音樂文化。希望同學們回去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六、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媽媽格桑拉》,感受到了藏族音樂的魅力,也表達了對媽媽的愛。通過學習歌曲,我們也應該懂得珍惜父母的愛,學會感恩。作業: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達你對媽媽的愛。七、設計意圖(1) 初步感知環節:通過欣賞歌曲,讓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特點和情緒。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對歌曲的興趣。(2) 探究音樂環節:結合樂段劃分,引導學生思考歌曲內容和情緒變化。引導學生觀察譜子,學習二聲部演唱,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3) 鞏固延伸環節: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擴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意。結合課堂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懂得感恩和孝順。八、板書設計## 媽媽格桑拉濃濃的母愛藏族音樂風格二聲部演唱九、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參與,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實踐,使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也學會了表達情感,提高了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和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要將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