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四年級音樂下冊《小紙船的夢》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這是一首3/4拍優美抒情歌曲。歌曲表達了兒童要樹立遠大理想,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歌曲分為主歌和副歌兩部分,這兩個部分在音樂上都有共同的特點:旋律線條在樂句之中和樂句之間不斷有規律的上下流動,有如波浪的緩緩起伏。在結束句中還出現了一個臨時變化音。音調上使人感到對理想和未來是多么熱切的期待。二、學情分析:由于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對學生進行常規的演唱指導、所以,學生的自學能力、歌曲的演唱完成情況會比較好。三、教學過程中的分析與教學方法運用:藝術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藝術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為了更好解決本課的重點、難點,便于學生掌握本課的知識,我主要教學中運用了情境交流法、討論法、觀察演示法等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設計,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1、觀察演示法——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重點,首先出展示了有關船的歷史的圖片,圖文并茂使學生對船的歷史有了初步的認識。,提高了學生修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又出示了運用結合著不同美術形式所表現的船的圖片,在引導學生欣賞的過程中,和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水平,并且對船的結構和表現有了自己的認識。在學生觀察,教師演示的雙向互動中,本課的教學重點得以深入淺出,順利地解決。為了進一步的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我還選擇其他一些教學方法運用在教學中。2、情境交流法——創設想像的情境通過啟發式的談話,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引起學生的認識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討論法——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意見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分析船的外型和色彩以及表現形式,引導學生能夠運用多種表現方法表現船。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能力。1、結合復習歌曲體會情感表現,體會三拍子節拍的表現,練習休止拍節奏的準確。2、通過比較、分析地欣賞藝術作品,提高欣賞能力。3、學生運用想象力、創造力,自選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教學目標的內容不宜太大、太泛,應該具體,可操作,可檢測。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體現學生通過學習,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技能和過程方法上的具體提高。第一項內容體現綜合課程中學習內容的相互關聯,在學生復習時也有教學的指導和要求;后兩項是本節課的重點。)五、教學重難點:1、能用柔和、連貫的聲音,悠長、平穩的氣息演唱這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感受和聲的美,體會聲部間的相互配合。引導學生理解歌曲內容,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并為實現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奮斗。2、學生能自主的學好歌曲的合唱部分。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4、音樂資料、圖片、電子鋼琴六、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播放《種太陽》,談話導入:這首《種太陽》的歌曲中,主人公的長大后的愿望是什么?長大后當一名船長,走遍全世界,這也許是很多人的理想。孩子們,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呢?誰來說說?是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二)寓教于樂聽錄音范唱:師:聽歌曲,回答問題,有一個小女孩,她的理想很特別。邊聽邊思考兩個小問題: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請聽歌曲《小紙船的夢》。感受歌曲的情緒:小女孩的理想是什么?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復聽歌曲(教師范唱):讓我們帶著抒情地、向往地情緒再來聽聽歌曲,這一次,請同學們邊聽邊用手打3/4的節拍,同時想一想,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師:有誰聽出來了,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學唱旋律:師:讓我們模仿船的汽笛聲,用“嗚”來哼唱歌曲。輕聲演唱:師:讓我們輕聲地唱歌詞,同時把你覺得最難唱的地方找出來。1、突破難點:提出“一直到那看不見的遠方”,休止符處的停頓、吸氣,按節奏讀歌詞,分小組接龍這一句,注意氣口的掌握。提出b記號的唱法。解難后完整地演唱歌曲。(三)創造表現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曲最美、最好聽?好,讓我們試著用連貫、輕柔、優美的聲音來唱第一段。四人小組討論分角色演唱:師:下面咱們來關注下比賽情況,現在比賽進入最后的總決賽,咱們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分角色唱,你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演唱形式:小組唱、齊唱、領唱、男女聲唱都可以,好,下面開始排練。(四)完美結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許你想當一名教師教書育人,也許你想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也許你想當一名軍人保家衛國,也許你想當一名學者,也許……但夢想歸是夢想,只有夢想醒后揮灑如雨的人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孩子們,讓我們駕著理想的船,揚起希望的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吧。請拿著你手中的小船,唱著歌曲,結束今天的音樂課。(五)教學反思:對于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我有一些小小的看法,整個課堂填的比較滿,那么留給學生自由想象和創作的空間就太小了。整堂課內容安排得太多了,一節課要學生接受的東西太多,也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教育雖細致嚴謹但是卻會不經意地抹殺學生的個性,學生得不到釋放和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