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乘著歌聲的翅膀教學內容:人音版第八冊 第八課 《乘著歌聲的翅膀》教學目標:1.能夠聽辨出長笛、小提琴、單簧管、圓號、小號、大提琴的音色。2.通過欣賞作品能夠排列出各種樂器的演奏順序并能演唱作品第一部分旋律。3.感受、體驗作品樂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能初步合唱二聲部《乘著歌聲的翅膀》,并能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和節奏型為音樂伴奏。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能夠聽辨出各種常見樂器的音色,有一定的音樂經驗,能夠積極主動地運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基本做到聲情并茂,能夠視唱曲譜,并進行簡單二聲部合唱,能夠吹奏豎笛,對于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接受能力較強,但對于分析歌、樂曲與編創歌曲的的能力還略顯不足。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表現,能夠有感情的演唱作品的旋律。教學難點:學生能夠聽出歌曲分三個部分并初步合唱二聲部《乘著歌聲的翅膀》。教學準備:音樂課件、鋼琴、電子琴、大提琴、豎笛、打擊樂器等。課時安排:欣賞《乘著歌聲的翅膀》本課教學設計為第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 習 導 入 復習在交響童話《彼得與狼》中每個樂器所代表的音樂形象,聆聽長笛演奏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學生聆聽并思考,知道這段音樂動畫演奏的樂器是長笛。 復習導入, 為新課做好鋪墊。感 受 新 知 1.出示課件。 2.播放課件:這段樂曲出現了幾種樂器分別是什么?你能模仿演奏時的動作嗎? 3.再次聆聽排列出演奏樂器的順序。 4.學生演奏大提琴。 提問:大提琴的音色? 教師吹奏豎笛。 6.課件出示作者的簡介。 2.聽辨出樂器的音色知道是小提琴、小號和長笛,并一起模仿演奏時的動作。 3.同學到前面課件中排出演奏樂器的順序。 4.聆聽并思考問題,聽辨出大提琴的音色。 邊聽邊隨樂曲的韻律律動。 6.學生朗讀作者生平。 通過聆聽記住樂器音色并模仿演奏動作。 通過前面聆聽經驗,聽辨出不同樂器的音色。 關注有音樂特長的同學,激發音樂興趣。 通過聆聽與感受,能初步記住音樂旋律。參 與 表 現 7.教師彈唱完整的歌曲。 設問: ① 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方法? ② 歌曲分為幾部分? 8.學習歌曲的第一部分。 a. 用“lu”模唱歌曲旋律。 b. 邊畫旋律線邊試唱曲譜。 C. 自己加入歌詞進行演唱。 觀看視頻知道演唱形式是 合唱。 出示二聲部曲譜進行視唱 進行二聲部合唱 7.仔細聆聽,回答教師問題。 獨唱、美聲、三部分 聽出歌曲是8\6拍,并知道是弱起節奏。 9.進行二聲部歌曲的合唱。注意聲部均衡及音準音色。 帶著問題聆聽歌曲,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加深體驗能夠用連貫的氣息邊畫旋律線邊演唱歌曲。 突破難點進行二聲部合唱。鞏 固 提 高 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及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師生合作表演。 學生用三角鐵和碰鐘為歌曲伴奏。 大提琴第一部分,學生合唱第二部分,老師唱第三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 進一步鞏固加強對歌曲的理解,提高學生音樂能力。歸 納 總 結 12.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全課。 12.學生自薦當小記者采訪同學本節課的是收獲。 鼓勵學生對優秀音樂作品的接受與喜愛。教學反思:在本節欣賞教學中,我堅持以“聆聽”貫穿音樂課的始終,教學中聽辨不同的樂器,聽辨各種演唱形式及演唱方法,努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實踐,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帶著問題”聆聽并回答問題,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基本面向了全體學生,關注了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在音樂課中樹立自己的自信心,注重個性發展,突出了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大提琴的演奏使本節音樂課更加的豐富多彩,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彈唱,加深了學生對這首作品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多元化多角度的感悟作品的內涵。這樣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給他們探究知識的空間,而且用已有的音樂經驗和以掌握的音樂技能及音樂要素來更好的展示作品。缺點,由于時間的問題,學生評價及表現作品不夠充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