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藍色的雅特朗》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將培養學生喜愛合唱的情感態度及唱好合唱的能力與方法,注重以審美為核心,重視體驗合唱的內在情感,運用已有的合唱知識和技能,圍繞音樂本體,表現音樂情感作為本課的指導思想。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背內容分析歌曲《藍色的雅特朗》是北京市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四年級(上冊)五線譜、第七課中的唱歌課作品。《藍色的雅特朗》是一首優美的前南斯拉夫民歌,現為克羅地亞民歌,G大調, 6/8拍,全曲為兩段體結構,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為a、a、b、b。A樂段采用齊唱、B樂段采用合唱的演唱形式。歌詞內容采以自述的形式進行呈現并運用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通過“雅特朗”、“斯普利托”、“瑪麗揚”三個歌曲中最為重要的關鍵詞表達了克羅地亞人民以及前南斯拉夫地區人民對斯托利特、對故鄉的眷戀之情。A樂段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樂句組成,強拍進入,旋律以級進為主,簡單易唱。其中每個樂句的前兩小節均停逗在G自然大調屬和弦的五音上,每個樂句的后兩小節的旋律均停逗在G自然大調主和弦的主音上,同時這也是樂段A的終止式;B樂段中兩聲部的兩個樂句旋律完全相同,旋律圍繞著G自然大調和聲功能進行,節奏全相同、旋律根據和聲功能進行自然分配。其中每個樂句的一聲部旋律均停逗在G自然大調主和弦的三音上,二聲部旋律均停逗在G自然大調主和弦的主音上。另外樂段B中出現“弱起”,每個樂句的起始音均是在不完整小節的最后一拍;表達一種連貫優美音樂情緒與情感。譜例如下:(二)學生情況分析1.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學生表現出喜愛歌唱的學習態度,愿意參與合唱實踐活動,對和諧均衡的和聲及音樂表現力有一定的情感需求。2.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學習合唱歌曲最大的困難是不能在多聲部演唱時保持音準。四年級學生在之前的合唱學習中主要采用的是分聲部教學然后再合唱的方法,會出現合唱初期和聲音程總是不準確。因此本課采用在“和聲”中學習合唱的方法,從大家一起視唱旋律逐漸轉為分聲部獨立視唱,再次合唱的時候學生就產生了抗干擾能力,能夠很好地演唱合唱。3.知識與技能方面通過之前的教學活動,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歌唱狀態、能夠運用高位置、咬字、吐字、歸韻和氣息控制等技巧演唱歌曲;在識讀樂譜、演唱、欣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也學唱過一些比較簡單的合唱歌曲,有一定的合唱能力。能比較準確地演唱三度和聲音程。能用自然的呼吸和優美的聲音進行演唱。以視唱為主的方法學習二聲部旋律不同、歌詞不同的合唱曲時有一定的困難。(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立體和聲”學習法:在合唱范唱、合唱伴奏、midi和聲音響的干擾下學習合唱,提高學生對和聲音程的分辨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樂器參與法:在某聲部學生出現音準問題時用鋼琴、木琴輔助唱準旋律。(四)技術準備1.課前采用over ture軟件制作了合唱二聲部的midi音響。2.課前制作了PPT教學課件。3.木琴的準備。(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問題1:低聲部與高聲部的旋律不同,學生對旋律不熟悉。對策:先學習低聲部旋律,通過聽辨音響同時觀察樂譜;并在視唱的過程中以二聲部音響或者高聲部的音響進行干擾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音準。問題2:學生從單聲部學唱旋律到進行合唱時會出現音準問題。對策: 引導學生在立體和聲中學習歌曲,在不斷的干擾中唱準自己的旋律,就不會在合唱中跑調了。三、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樂于參與歌曲《藍色的亞特朗》的演唱活動,感受并表現歌曲優美的情緒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歌曲旋律片段練習、多種形式的二聲部合唱及復習演唱以前學過的歌唱家鄉的歌曲的學習過程,學習用較結實的聲音合唱歌曲的歌唱方法。(三)“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藍色的亞特朗》,運用氣息控制力度,合唱部分做到二聲部的均衡。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二聲部準確熟練的演唱教學難點:1.二聲部和諧的演唱2.八六拍弱起節奏的準確把握.五、教學過程:(一)基礎訓練【環節目標:能跟隨教師科爾文手勢積極地參與合唱旋律片段的音樂實踐活動,解決合唱中的難點。】活動1.1——模唱旋律音組(1)模唱F調do音教師用鋼琴彈奏F音,告訴學生這個音唱do并模唱。提示學生演唱時口腔打開,輕聲演唱。(2)學生隨琴演唱音組教師給出主音do,教師用鋼琴彈奏學生聽辨并隨琴演唱。教師引導學生聞花一樣吸氣,mi音嘴巴張開,撅著嘴唇演唱;fa音抬笑肌,嘆氣演唱。(3)兩聲部接唱練習引導學生看教師的柯爾文手勢提示(4)二聲部和聲練習學生隨鋼琴進行兩聲部練習。難點預設:二聲部不和諧解決方案: 1.聽鋼琴和聲演唱2.教師柯爾文手勢輔助練習音程3.教師帶唱活動1.2——旋律片段練習教師導言:這四個唱名分別給我們帶來了一條好聽的旋律,請看第一條。出示四條譜例:(1)教師引導學生逐句試唱譜例①出示第一條教師彈奏鋼琴,學生齊唱。②出示第二條教師請一名學生聽琴模唱,其他學生集體模唱。③出示第三條教師引導學生集體試唱,再聽琴演唱。④出示第四條教師請一人試唱,然后再集體齊唱。⑤學生完整演唱四個樂句.。(2)學生四組接龍演唱旋律片段教師引導學生每組演唱兩小節接唱旋律片段。(3)學生兩大組接龍演唱旋律片段教師引導學生每組演唱四小節進行接唱。(4)集體合唱旋律片段①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合唱②教師提示聲音再次合唱難點預設:和聲音準不和諧解決方案:1.老師用鋼琴彈出和聲,學生去找自己的聲部并模唱。2.引導學生注意口腔的位置及氣息。3.邊演唱自己聲部,邊傾聽對方聲部。③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個人的形式進行練習演唱。提示學生mi音要提著眉毛唱,能聽對方聲音。(二)聆聽感知【環節目標:能積極地參與聆聽、演唱等音樂實踐活動,通過聽辨、律動,體驗并掌握節拍的特點及所表現的音樂情緒。】活動2.1——聆聽范唱感知情緒節拍教師導言:這段旋律片段選自前南斯拉夫的一首民歌《藍色的雅特朗》,我們一起欣賞,邊聽邊體會歌曲的情緒是什么?幾拍子的?活動2.2——復聽第一段歌詞,律動表現節拍。引導學生一起律動感受八六拍的節拍規律,并聽辨我們剛剛演唱的旋律片段出現在歌曲的前半部分還是后半部分?教師總結:旋律片段出現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三)歌曲學唱【環節目標:能積極地參與演唱、合唱的音樂實踐活動;能夠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藍色的亞特朗》,運用氣息控制力度,合唱部分做到二聲部的均衡。】活動3.1——演唱合唱部分曲譜(1)觀察譜例,找出熟悉的旋律學生通過觀察譜例找出與基本訓練環節中的旋律片段的不同。①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教師導言:每個樂句的開始多了一個低音sol,在強起拍還是弱起拍?演唱時要注意力度的控制。②教師對比范唱,學生感受有弱起與無弱起的演唱在情緒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更深情了)③教師提示弱起前面換氣。(2)演唱低聲部曲譜譜例如下:①低聲部隨單旋律音響演唱。②學生隨教師指揮清唱低聲部旋律。③學生隨和聲伴奏演唱。④以小組,個人等多種演唱形式進行練習。(3)演唱高聲部曲譜 譜例如下:①高聲部隨單旋律音響演唱。②集體隨教師手勢清唱高聲部曲曲譜。③學生隨和聲伴奏演唱高聲部曲譜。④以小組,個人等多種演唱形式進行練習。(4)合唱曲譜①教師引導學生聆聽和聲音響,各聲部心里唱自己聲部。②學生隨鋼琴嘗試合唱《藍色的亞特朗》曲譜。③學生隨和聲音響合唱《藍色的亞特朗》曲譜。④小組合唱曲譜。⑤個人合唱曲譜。難點預設:和聲不準確解決對策:1.邀請別人幫忙。2.兩個人或兩個組站遠一點,減少干擾。3.教師柯爾文手勢提示。4.提示學生控制音量,口腔打開,狀態積極。活動3.2——合唱B樂段歌詞(1)低聲部隨琴演唱B樂段歌詞。①集體隨琴演唱低聲部歌詞。②隨和聲伴奏演唱低聲部歌詞。③小組、個人演唱低聲部歌詞。(2)高聲部隨琴演唱B樂段歌詞。①集體隨琴演唱高聲部歌詞。②學生隨和聲伴奏演唱高聲部歌詞。③小組、個人演唱高聲部歌詞。(3)集體合唱B樂段歌詞難點預設:兩聲部和聲不準確解決對策:1.一個聲部演唱,另一個聲部心里唱。2.輕聲高位置的演唱,注意氣息沉下來。3.別人(組)幫忙演唱。4.兩個樂句銜接處的練習,記住前一個音高。(4)小組合唱歌詞(5)個人合唱歌詞活動3.3——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1)師生接龍演唱第一段歌詞,教師演唱A樂段,學生接唱B樂段。(2)部分學生加入教師的演唱,繼續接龍演唱第一段歌詞。(3)集體隨伴奏音響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難點預設:演唱歌詞不清晰解決對策:教師有感情的按節奏讀歌詞,注意咬字歸韻,嘴唇用力。(4)歌曲情感的處理①教師引導學生弱起地方要控制力度并加以練習。②結束句做減慢漸弱處理,學生模仿教師演唱。學生隨教師的鋼琴伴奏表現。(5)小組、個人等多種形式練習演唱第一段歌詞。(四)拓展提升【環節目標:通過欣賞作者的家鄉和復習演唱歌頌家鄉的歌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活動4.1——介紹作者家鄉(1)教師導言:歌曲中唱到的亞特朗、馬麗揚、斯普利托指的是哪里呀?我們看看作者的家鄉在什么位置呢?(2)教師結合PPT介紹作者的家鄉他的家位于歐洲南部的巴爾干半島,在巴爾干半島和意大利半島之間的海域就是亞特朗海,也叫亞得里亞海。好,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家鄉去看看,出示圖片。作者的家鄉真是太美了,我們在一次用歌聲表達作者對家鄉的喜愛思念吧。活動4.2——完整演唱《藍色的亞特朗》學生隨伴奏音響和木琴伴奏完整演唱兩段歌詞,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之情。活動4.3——復習演唱歌唱家鄉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馬蘭謠》教師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我們每個人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如果為家鄉做出應有的貢獻才是更好的熱愛。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的表現,并給予積極地鼓勵與引導。(二)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引導其他同學認真聆聽并簡單評價。七、教學設計特色說明(一)強調在和聲音響的伴隨下學習合唱本課的注重讓學生是在立體和聲中學習合唱。全體同學分聲部學習旋律和歌詞的過程多在教師雙聲部鋼琴伴奏的伴隨下進行。學生在感受、分聲部學習、合唱歌曲樂譜和歌詞的所有過程中始終有立體和聲伴隨,這樣學習的優勢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聽到的始終是和聲音程,視唱樂譜、演唱歌詞的同時分辨音準和聲部和諧的能力逐步加強。為學生今后準確地演唱更有難度的合唱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注重引導學生以情代聲演唱歌曲學生首先通過聆聽老師對作者家鄉的介紹及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理解作者遠離家鄉后,對故鄉的思念、眷戀之情,然后再帶著這種情感演唱歌曲《藍色的雅特朗》,激發學生聲情并茂的演唱、表現全曲,達到了良好的效果。緊接著通過學生復習演唱以前學過的關于歌唱家鄉的歌曲,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從而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家鄉,并為自己的家鄉做出更大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