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森林與小鳥》教案1、 教材分析:樂曲《森林與小鳥》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表現了寧靜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現歡騰的大森林,其中不時地出現模仿小鳥的叫聲,表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的這首樂曲主要是聽賞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由四個小圓舞曲組成。第一圓舞曲歡快、活潑,用木琴作為領奏樂器;第二圓舞曲節奏變得緊湊,銅管樂器的加入,把情緒推向了高潮;第三圓舞曲是一首舒展、優美的圓舞曲,同前兩個圓舞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四圓舞曲稍活潑,帶有裝飾音的旋律,使音樂顯得非常輕快。2、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對于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但是在欣賞樂曲方面,大多數學生只是圖個熱鬧,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里,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教師就要在欣賞樂曲方面多下工夫,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教學目標:1、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2、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能用身體律動、打擊樂器等劃分出樂器的大體段落。3、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讓學生能排列出音樂出現的順序。4、 教學重難點: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讓學生能正確的排列出音樂出現的順序。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眼罩、小鳥、打擊樂器、電子琴六、教學過程;1、 導入:在今天這節音樂課中,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呀?(小鳥)那你們會模仿小鳥的叫聲嗎?(生模仿)小鳥不會像我們人一樣會說我們的語言,但是3一樣有自己豐富的語言與情感。今天老師除了帶來這位新朋友之外,還給同學們帶來一首和它有關的樂曲,名字叫《森林與小鳥》是一首管弦樂作品,由關筑聲曲。2、 完整聆聽樂曲想象一下此時此刻你變成了一只小鳥,生活在優美的大森林里,仔細聆聽這段樂曲,用心去體會和感受。3、 分段聆聽1、 A部分(歡快的小鳥)(1) 有一段旋律在樂曲中反復的出現,大家聽出來了嗎?(2) 用“啦”音模唱這段旋律。(3) 這段音樂的情緒和速度讓你覺得它是一只什么顏色的小鳥?(師貼小鳥的圖片在黑板上)(4) 現在我們跟著這段音樂一起來做一做聲勢律動吧!2、 B部分(熱鬧的小鳥)(1) 剛才我們和黃色的小鳥一起聆聽了這段樂曲,這次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段音樂又讓你感覺是一只什么顏色的小鳥來了?(2) 這段音樂幣剛才那一段的音樂更歡快一些,情緒更熱烈一些,那在這段熱鬧的音樂中怎么能少了我們的打擊樂器呢?那讓我們拿出桌子上的打擊樂器為小鳥伴奏吧!(3) 師出示打擊樂器響板、三角鐵,介紹著兩種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并讓學生隨音樂伴奏。3、 C部分(飛舞的小鳥)(1) 同學們來聽一聽這段旋律和前面的一樣嗎?(2) 他們的節奏更加的舒展了,就像小鳥在翩翩起舞,你們想和小鳥一起來跳舞嗎?(3) 跟著音樂一起動起來,模仿小鳥跳舞時的樣子。(4) 那這段音樂你們覺得是一只什么顏色的小鳥呢?這就是我們音樂的第三段主題。4、 D部分(輕快的小鳥)(1) 小鳥跳完了舞蹈又接著向我們走來了,仔細聽,這段音樂讓你感覺是一只什么顏色的小鳥來了呢?(2) 讓我們隨著音樂動起來吧!4、 做游戲我們剛才聆聽了樂曲的四個主題,現在老師做動作你們來猜一猜是哪一個主題呢?1、 完整聆聽2、 完整的聆聽全曲,每段旋律在樂曲中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出現的?(請兩位同學到臺上把樂曲的順序排列出來)3、 讓我們隨著這段歡快的音樂一起表演吧!5、 拓展;1、 這首樂曲的體裁是管弦樂,現在老師播放一小段管弦樂的現場表演視頻讓你們欣賞一下。(播放《康康舞曲》)是介紹一下管弦樂2、 管弦樂隊通常是由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器等不同樂曲組合而成。而我們的弦樂組由弓弦樂曲和撥弦樂器組成(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豎琴)、木管組則由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等組成、銅管組有短號、小號、法國號、長號、大號組成、打擊組則由定音鼓、小鼓、鈸、三角鐵、排鐘、木琴、架子鼓、鈴鼓等等。6、 總結:在今天的這堂課中你學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行動去保護我們的家園,就如我們這首樂曲里面的小鳥一樣,更加快樂的在森林里生活!保護地球,人人有責!【教學反思】:新課標中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欣賞是一種以傾聽為主要學習方式的音樂活動,它主要通過傾聽來達到學生感受、體驗、理解、喜愛音樂的目的。欣賞音樂,傾聽是必要的,但在小學階段以行動參與實踐的方式認識音樂,享受音樂也十分重要。作為音樂欣賞課應追求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境界,即:邊聽邊隨之律動,邊動邊學習思考。唯有讓學生經歷審美探索的過程,讓學生在聆聽、參與的基礎上以“思”感悟音樂,從而獲得審美的方法及手段,音樂學科才能真正體現其特有的“審美價值”。一、合理安排,使教學具有實效性“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欣賞了《森林與小鳥》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我力求突出兩個特點:其一,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了從感性逐步過渡、避免專業化、理性化的教學方式;其二,針對樂曲的藝術特征,尋找教學切入點和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讓其成為學生感受、體驗、認識樂曲的一條貫穿線,從而為完整、深入、透徹的理解樂曲提供良好的基礎。二、加強實踐,使教學具有參與性在《森林與小鳥》的教學中,通過聆聽樂曲、模唱主題、打擊樂器伴奏等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共同體驗和伙伴合作的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自信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想象音樂—表現音樂的綜合能力。本課通過豐富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完整、深入、透徹地欣賞了樂曲,使學生感知、體驗了樂曲的音樂情緒等,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了音樂感知能力、音樂注意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情感體驗能力、音樂想象能力等。還需改進的是,在教學實踐環節中,學生還需要更多的實踐練習的過程,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一個展示的過程,這樣才能達到充分的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興趣、展示自我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完善,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