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彩云追月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彩云追月》是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民族管弦樂曲國樂飄香——歌唱教學部分。歌曲是根據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改編而成,作曲任光,后被劉麟填詞而成,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二聲部。歌曲是兩段體曲式,A 段具有較濃郁的民族風格,B 段是在 A 段的基礎上派生而成,旋律更加婉轉動人,是第一段旋律的延伸和發揮。其描繪了一種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之美,也表達了作者思念遠在臺灣的親人,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二、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民族樂曲《彩云追月》,讓學生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意境,體驗悠揚、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2、用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掌握樂曲中典型的切分節奏型。3、通過模仿,體驗,合作等方式,學生能用打擊樂器,聲勢動作等多種音樂形式來表現歌曲。三、教學重難點1、掌握樂曲中的切分節奏型,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四、教學過程節奏游戲暖場1、導入。播放民族管弦樂視頻《彩云追月》,讓同學們感受一下都出現了哪些樂器?2、介紹樂曲背景。《彩云追月》是我國的一首經典民族管弦樂曲,是由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任光先生和他的好友聶耳共同創作(聶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們兩個是同一時期的作曲家),直到現在這首樂曲一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有許多的詞作家為此填詞,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由我國著名詞作家劉鱗,填詞的歌曲《彩云追月》,我們一起來聆聽。初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一個字,美。悠然自得,愜意,舒服,舒適,很有韻味。速度 稍慢。節拍 四四拍。復聽:邊聽歌曲邊打拍子,我們用四個不同的動作表示出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詞就是一首優美的詩。齊讀歌詞,感受一下,歌詞中都出現了哪些很美的事物。月亮,星星,云朵,小河,樹林,螢火蟲,草叢。(畫圖)他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彩云追月》預示了一幅夜空的畫面,“彩”代表顏色,能看的見顏色的夜晚,一定不會太黑,有一些月亮的光輝,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賦予畫面以感,有一種動態美,朦朧中帶有一些生氣,幽靜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初唱:先練聲。氣息練習試唱旋律,伸出右手畫旋律線,感受旋律的走向,是上行的還是下行的。看譜例,找一找出現最多的節奏型。出示切分節奏。加入手勢練習。X X X X X填詞演唱。師唱簡譜,同學們填歌詞。a樂段 b樂段師生對唱,男女接龍唱。創編環節:使用打擊樂器。課堂小樂器口風琴用上。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