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課標要求】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證實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確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科學精神:基于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特色,討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問題導學】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具有新舊社會交替時期的特征(1)時間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2)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________,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_____________。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__________”。(3)歷史必然性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_______ 因素。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經濟難以適應國家_____________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___________ 的轉變。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時間:___________標志;___________意義:___________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____________,是嶄新的歷史課題。2.黨的八大⑴最重要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⑵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________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⑶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_________3.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1)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______________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_________的偉大飛躍。(3)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___________。【互動探究】探究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的社會發展狀況,要迅速擺脫貧窮落后必須變革生產關系。毛澤東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的出路”。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由毛澤東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即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一化三改”總路線的指導下,到1957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了67.8%;1956年,全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對此,毛澤東指出,“當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之后,中國要向哪里去?向資本主義,還是向社會主義?……事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后變革生產關系的依據和意義。【答案】(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由現實的國情決定的,具有歷史必然性。(2)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我國貧窮落后的面貌。探究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來,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民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材料二 1952年到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成分變化表所有制性質 經濟成分 1952年 1956年公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合作社經濟 1.5% 53.4%公私合營經濟 0.7% 7.3%私有制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0%個體經濟 71.8% 7.1%(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2)簡要描述材料二反映的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③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2) 信息: 1952年至1956年,我國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20%多增加到90%,私有制經濟特別是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近80%降低到7.1%,公有制經濟占據國民經濟主體地位。主要原因: 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探究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0多年來,新中國這艘巨輪在建設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的征途上駛過了一程又一程。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在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歷史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上,有這樣一種觀點:在肯定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進步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貶低甚至否定改革開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經驗。結合材料,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知識,說明為什么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的成就和經驗。【答案】①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各項事業獲得較快發展,人們精神面貌得到極大改變,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③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體系構建】【易混辨析】1.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答案】錯誤【詳解】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本題觀點錯誤。2.我國通過三大改造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但社會主義建設是在進行中,而不是已完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 )【答案】錯誤【詳解】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故觀點錯誤。3.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 )【答案】錯誤【詳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因此本題觀點錯誤。4.黨的八大認識到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 )【答案】錯誤【詳解】中共八大認識到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八大后,我國積極借鑒蘇聯的有益經驗,而不是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故原觀點說法錯誤。5.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中華民族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實現中國夢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答案】錯誤【詳解】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使中華民族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故原觀點說法錯誤。6.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 )【答案】錯誤【詳解】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故原觀點說法錯誤。7.社會主義改造為實現民族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展。( )【答案】錯誤【詳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實現民族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推動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展。故原觀點說法錯誤。8.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第二次結合”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答案】錯誤【詳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1987年黨的十三大確立的,不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故原觀點說法錯誤。9.黨的八大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答案】錯誤【詳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而不是黨的八大。故原觀點說法錯誤。10.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成就,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答案】正確【詳解】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故本題正確。【當堂達標】11.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 )①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②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④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①正確。②: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正確。③: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③錯誤。④: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④錯誤。故本題選A。12.2024“覺醒年代”研學行依托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圍繞重點文物和史料設置研學項目。師生們就課題(如圖)開展研究,參與研討會、實地研學考察,撰寫研究報告。研學行的意義在于( )研究課題 ①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 ②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 ③新時代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及傳播 ④北大紅樓歷史 ⑤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片區 ⑥蒙藏舊址與鑄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①依托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變革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③感受中華民族覺醒的脈動,領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④充分發揮“第一手材料”與“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④:依據材料中研學行依托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圍繞重點文物和史料設置研學項目,以及研究課題中的“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新時代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及傳播“等信息,可知開展研學行的意義在于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充分發揮“第一手材料”與“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②④入選。①: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變革,與社會主義改造無關,①排除。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毛澤東思想,而毛澤東思想是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會議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③排除。故答案選C。13.制度建設歷來都是我們黨十分重視的問題,毛澤東對此曾形象地作出“鏟地基”和“起房子”的比喻:“如果完成了全國革命的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功夫。”以下對“鏟地基”和“起房子”這兩個過程理解正確的是( )①“鏟地基”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鏟地基”實現了有史以來的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起房子”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④“起房子”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鏟地基”就是廢除舊中國的封建制度、官僚資本主義制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①符合題意。②:“起房子”就是建立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②不符合題意。③:“起房子”就是建立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③符合題意。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的物質成就,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起房子”是建立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是物質基礎,④排除。故本題選A。14.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這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探索道路上的兩個重要轉折點,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產生不同的影響,但都實踐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都( )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生動實踐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④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社會主義改造與改革開放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生動實踐,都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①③說法正確。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說法錯誤。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共和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因為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設項目開工上馬,其中許多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如汽車廠、飛機制造廠、大型發電設備生產廠。這說明( )①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強起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④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C【詳解】①:材料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步實踐取得的成就。而領導中國人民“強起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目標之一,而不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①與題意不符。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屬于新中國成立初期,②與題意不符。③:材料強調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起步,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這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③符合題意。④: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設項目開工上馬,其中許多是過去沒有的新工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6.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由此可見(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B.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被推翻C.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飛躍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答案】D【詳解】A: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A說法錯誤。B: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國家獨立,B說法錯誤。C: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飛躍,C說法錯誤。D: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7.到1956年,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民、手工業者、勞動群眾個體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轉變成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公有制。這意味著( )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②人民民主專政有了穩固的經濟基礎③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④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材料不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效,①不選。②③:到1956年,農民、手工業者、勞動群眾個體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轉變成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公有制,這意味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民民主專政有了穩固的經濟基礎,②③符合題意。④:題干強調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不體現社會生產力比較迅速的發展,④不選。故本題選C。18.新中國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前三十年的奮斗史在共和國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下列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前三十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③中國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④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①符合題意。②:1949年至1979年,中國沒有完全實現富起來,②不符合題意。③: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中國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③符合題意。④: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是我國在黨的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務,這個任務在新中國前三十年尚未完成,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9.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個嶄新的歷史課題。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開展了艱辛探索,雖經歷了嚴重曲折,更取得了許多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對于這段歷史正確的認識是( )①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②巨變雄辯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③延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④與改革開放后的輝煌相比歷史意義明顯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中華民族從 “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雄辯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①②正確。③④: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而不能說其延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或者稱其歷史意義明顯不足,③④錯誤。故本題選A。20.為了迎接大規模的經濟建設,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進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統的調查研究。毛澤東明確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必須要立足國情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道路B.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跨越C.通過改革生產關系以更好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D.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社會條件【答案】A【詳解】A: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說明我們要立足國情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道路,A符合題意。B:十月革命建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跨越,B說法錯誤。C:材料強調要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沒有強調改革生產關系來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C不符合題意。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以失敗告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在艱辛探索中前進,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使中國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答案】①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各種探索,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證實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②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③在過渡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④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中,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課標要求】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證實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確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科學精神:基于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特色,討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問題導學】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具有新舊社會交替時期的特征(1)時間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2)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________,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_____________。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__________”。(3)歷史必然性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_______ 因素。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經濟難以適應國家_____________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___________ 的轉變。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時間:___________標志;___________意義:___________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____________,是嶄新的歷史課題。2.黨的八大⑴最重要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⑵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________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⑶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_________3.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1)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______________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_________的偉大飛躍。(3)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___________。【互動探究】探究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的社會發展狀況,要迅速擺脫貧窮落后必須變革生產關系。毛澤東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的出路”。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由毛澤東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即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一化三改”總路線的指導下,到1957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了67.8%;1956年,全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對此,毛澤東指出,“當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之后,中國要向哪里去?向資本主義,還是向社會主義?……事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結合材料,分析新中國成立后變革生產關系的依據和意義。探究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來,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民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材料二 1952年到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成分變化表所有制性質 經濟成分 1952年 1956年公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合作社經濟 1.5% 53.4%公私合營經濟 0.7% 7.3%私有制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0%個體經濟 71.8% 7.1%(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2)簡要描述材料二反映的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探究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0多年來,新中國這艘巨輪在建設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的征途上駛過了一程又一程。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在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歷史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上,有這樣一種觀點:在肯定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進步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貶低甚至否定改革開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經驗。結合材料,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知識,說明為什么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的成就和經驗。【體系構建】【易混辨析】1.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2.我國通過三大改造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但社會主義建設是在進行中,而不是已完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 )3.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 )4.黨的八大認識到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 )5.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中華民族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實現中國夢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6.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 )7.社會主義改造為實現民族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展。( )8.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第二次結合”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9.黨的八大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10.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成就,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當堂達標】11.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 )①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②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④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覺醒年代”研學行依托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圍繞重點文物和史料設置研學項目。師生們就課題(如圖)開展研究,參與研討會、實地研學考察,撰寫研究報告。研學行的意義在于( )研究課題 ①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 ②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 ③新時代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及傳播 ④北大紅樓歷史 ⑤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片區 ⑥蒙藏舊址與鑄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①依托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變革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③感受中華民族覺醒的脈動,領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④充分發揮“第一手材料”與“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制度建設歷來都是我們黨十分重視的問題,毛澤東對此曾形象地作出“鏟地基”和“起房子”的比喻:“如果完成了全國革命的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功夫。”以下對“鏟地基”和“起房子”這兩個過程理解正確的是( )①“鏟地基”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鏟地基”實現了有史以來的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起房子”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④“起房子”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這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探索道路上的兩個重要轉折點,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產生不同的影響,但都實踐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都( )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生動實踐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④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共和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因為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設項目開工上馬,其中許多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如汽車廠、飛機制造廠、大型發電設備生產廠。這說明( )①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強起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④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6.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由此可見(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B.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被推翻C.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飛躍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7.到1956年,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民、手工業者、勞動群眾個體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轉變成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公有制。這意味著( )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②人民民主專政有了穩固的經濟基礎③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④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新中國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前三十年的奮斗史在共和國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下列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前三十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③中國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④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個嶄新的歷史課題。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開展了艱辛探索,雖經歷了嚴重曲折,更取得了許多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對于這段歷史正確的認識是( )①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②巨變雄辯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③延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④與改革開放后的輝煌相比歷史意義明顯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為了迎接大規模的經濟建設,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進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統的調查研究。毛澤東明確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必須要立足國情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道路B.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跨越C.通過改革生產關系以更好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D.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社會條件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以失敗告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在艱辛探索中前進,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使中國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案(原卷版)-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docx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案(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