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說新語二則》考試要點一、文學常識1. 作者生平:劉義慶,南朝宋宗室、文學家。他自幼才華出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2. 作品出處:《世說新語》,是劉義慶組織門客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3. 寫作背景: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思想活躍,士大夫階層崇尚清談,注重風度和才情。此書通過記錄士大夫的言談、舉止和軼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二、文言文翻譯1. 《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譯文: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文章的義理。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譯文: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譯文: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譯文: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2.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譯文: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丟下他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譯文: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客問元方:“尊君在不?”譯文:客人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譯文:(元方)回答說:“(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譯文: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譯文: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三、虛詞實詞的理解與應用1. 實詞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兒女: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文義:文章的義理。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緊。欣然:高興的樣子。差可擬:大體可以相比。差,大體。擬,相比。未若:不如,不及。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日中:正午時分。舍去:丟下(他)而離開。舍,舍棄。去,離開。乃:才。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同“否”,表示疑問。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引:拉,牽拉。顧:回頭看。2. 虛詞之:“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中的“之”,是人名中的字。“下車引之”中的“之”,代詞,他,指元方。而:“俄而雪驟”中的“而”,與“俄”連用,表示時間短暫,不久。“相委而去”中的“而”,表順承,然后。“人不知而不慍”中的“而”,表轉折,卻。四、文言句式1. 判斷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此句通過“……也”的句式明確表示判斷,意思是“(她)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這種判斷句在古代漢語中較為常見,通過特定的助詞或詞語來表明主語的身份、屬性或狀態。又如“非人哉!”,雖然沒有明顯的判斷詞,但通過“非人”這樣的表述,強烈地表達出“不是人”的判斷意味。2. 省略句“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在“去后乃至”前省略了“友人”,完整的表述應該是“(友人)去后(太丘)乃至”。這種省略主語的情況在文言文中經常出現,需要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補充理解。“待君久不至,已去。” “已去”前省略了“家君”,完整應是“(家君)已去”。省略句使語言表達更加簡潔,但理解時需要讀者根據文意進行合理的補充。再如“陳太丘與友期行”,完整的表述或許可以是“陳太丘與友期于某地行”,省略了約定的具體地點。3. 倒裝句“白雪紛紛何所似?”這是一個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應為“白雪紛紛似何”,意思是“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賓語前置是為了強調賓語,增強語氣和表達效果。“撒鹽空中差可擬”,從現代漢語的語序來看,也可理解為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于)空中撒鹽差可擬”。五、文章理解與概括1. 《詠雪》文章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展示了家庭文化氛圍的高雅和溫馨。謝太傅出題,兄子胡兒以“撒鹽空中”作比,兄女謝道韞以“柳絮因風”作喻,后者更顯形象、生動,展現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敏銳的觀察力。體現了魏晉時期士大夫家庭重視文學教育和子女才智培養。2. 《陳太丘與友期》講述了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友人失約且對子罵父,元方據理駁斥的故事。塑造了元方聰明機智、懂禮識義的形象,同時也批判了友人的無信無禮。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誠信和禮儀的重視,以及人們對于道德規范的堅守。六、實詞一詞多義1. 期“陳太丘與友期行”中,“期”是動詞,意為“約定”。“期年之后”中,“期”是名詞,意為“滿一年”。2. 信“日中不至,則是無信”中,“信”指“信用”。“愿陛下親之信之”中,“信”意為“信任”。3. 去“太丘舍去”中,“去”指“離開”。“西蜀之去南海”中,“去”意為“距離”。七、古今異義1. 兒女古義:子侄輩。今義:兒子和女兒。2. 文義古義:文章的義理。今義:文章的內容和意義。3. 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往。4. 委古義:舍棄。今義:委托。5. 不顧古義:不回頭看。今義:不顧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