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同學們平時有讀過或者了解過什么雜志嗎?《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第12課:新文化運動——彷徨、吶喊、覺醒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標要求: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知道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認識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目錄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及作用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袁世凱在北京舉行祭天活動北洋軍閥將領馮國璋、曹錕、段祺瑞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1.背景——在政治上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混戰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合影1914年,袁世凱為配合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封建禮教)的逆流。政局混亂,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政局混亂1912191419151.背景——在思想上材料一:民國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戴君身著外國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君“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戴君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范小芳等《戴季陶傳》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種什么現象?當時民眾的思想有什么特點?民眾思想落后,愚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眾思想仍愚昧麻木,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材料二: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政治上:政局混亂,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思想上:民眾思想仍愚昧麻木,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新生的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后所誕生的中華民國并沒有給中國帶來和平安定與繁榮,反而又再次陷入了混亂之中。中國民主革命何去何從?彷徨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1898.6-919世紀60年代年代到90年代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1911洋務運動學器物戊戌變法學制度辛亥革命創民國最終破產失敗失敗沒有改變社會性質1840年開眼看世界到底如何才能救中國?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國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開也……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造就一代新人。 ”——陳獨秀一、國人之彷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國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開也……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造就一代新人。 ”——陳獨秀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認為應該如何挽救中國?“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開始標志“國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開也……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造就一代新人。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新青年》深受廣大知識分子歡迎,至1917年,單期最高發行量已有1.6萬多份。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結合教材,指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哪些?蔡元培1917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這時北大的好多學生仍是原來京師大學堂老爺式人物。他們上大學無非是混資格、找靠山,作為升官發財的階梯,對讀書、研究學問,沒有多大興趣。教員中不少人不學無術,講課不負責任,敷衍了事。學校內封建復古的腐朽思想到處泛濫,校風腐敗到極點。——胡國樞《蔡元培》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魯迅李大釗北大圖書館主任北大中文系講師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北大文科教授胡適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917年初,陳獨秀接受新任校長蔡元培的邀請,不久《新青年》雜志社遷往北京《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根據材料,分析并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魯迅《狂人日記》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胡適《文學改良芻議》1918年,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所說的“仁義道德”指的是什么?對此他的態度是什么?封建禮教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推翻吃人的社會內容: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919年,陳獨秀發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所說的“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什么?對此他的態度是什么?民主科學只有民主和科學可以救治中國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919年,陳獨秀發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所說的“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什么?對此他的態度是什么?民主科學只有民主和科學可以救治中國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內容:2.提倡民主與科學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語。…以此之故,吾主張今日作文作詩,宜采用俗語俗字。胡適認為應該如何進行“文學改良”?主張進行文學改良,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內容:③倡導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胡 適魯 迅陳 獨 秀二、文人之吶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2.提倡民主與科學3倡導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及作用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一個貞烈的女孩子》,描寫了民國初年一個14歲的望門寡,被她父親關在屋里強迫自殺的故事。她的父親循循善誘地說:“阿毛,你怎么這樣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節,成你一生名節,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1919年《大公報》有一則報道:李欣淑幼年時,父為其訂了親,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按禮教上準備叫她守“望門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過書,不滿這種包辦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讀,她說:“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向光明的人生大陸前進。”材料一: 兩則故事作用:①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沖破禮教1913年 江蘇第一師范學校 序號 人物 票數1 孔子 1572 孟子 613 孫中山 17… … …1924年北京 大學 序號 人物 票數1 孫中山 4732 陳獨秀 1733 蔡元培 153… … …14 孔子 1材料二: “最崇拜的人”問卷統計儒家傳統思想民主科學思想儒家傳統思想民主科學思想兩次問卷統計的數據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現象?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1913年 江蘇第一師范學校 序號 人物 票數1 孔子 1572 孟子 613 孫中山 17… … …1924年北京 大學 序號 人物 票數1 孫中山 4732 陳獨秀 1733 蔡元培 153… … …14 孔子 1材料一: “最崇拜的人”問卷統計作用:②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儒家傳統思想民主科學思想儒家傳統思想民主科學思想國民覺醒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其時,老師輩的《新青年》群體、學生輩的《新潮》群體、無政府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等眾多派別與群體皆“披心而嗷,其聲昭明”......中國思想界在短短七八年間,能就如此眾多理論展開極為廣泛的討論,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罕見,人類歷史上也少右出其右者。--陳廷湘《新變化運動:中國思想創新的里程碑》上述材料說明了這一時期什么樣的社會現象?材料三: 各種期刊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其時,老師輩的《新青年》群體、學生輩的《新潮》群體、無政府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等眾多派別與群體皆“披心而嗷,其聲昭明”......中國思想界在短短七八年間,能就如此眾多理論展開極為廣泛的討論,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罕見,人類歷史上也少右出其右者。--陳廷湘《新變化運動:中國思想創新的里程碑》材料三: 各種期刊作用:③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三、國民之覺醒——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新文化運動的片面性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他們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也當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進步的。——人民版高中教科書《歷史 必修三》片面性(局限性):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全盤肯定西方文化。課堂小結時間:1915年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口號與核心:民主與科學;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和白話文;地位及作用: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局限性: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全盤肯定西方文化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逐字稿各位同學,大家好!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問大家,大家平時有看過或者了解過什么雜志?(有)那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雜志,它在百年之前就已經創辦,并且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熱烈追捧并揭開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他就是《新青年》雜志。這本雜志究竟有什么魔力,以及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又是怎么回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第四單元第12課:新文化運動,來了解《新青年》雜志以及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第一部分: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想要了解這《新青年》雜志以及新文化運動,我們肯定先需要了解它們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的,才能更好的認識《新青年》雜志和新文化運動,所以我們先來看到新文化運動的背景。首先,在政治上:經過上個單元的學習我們了解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于1912年3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就任大總統后,其通過解散國會、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內容等方式,企圖復辟帝制。而袁世凱死后,直系、皖系、奉系三大軍閥以及其他大小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從而開始了混戰,中國很快又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動亂之中。從以上歷史史實,我們發現當時的民國正處于政局混亂之中。同時1914年,袁世凱為配合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封建禮教)的逆流。所以從政治上看,當時的中華民國在處于政局混亂,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之中。政治方面是如此,那在民眾思想方面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并思考這兩則材料反映出一種什么現象?材料一:民國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戴君身著外國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君“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戴君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材料二:從上面兩則材料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封建專制被推翻了,但民眾的思想卻還是處于封建專制思想的統治之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民眾的思想特點是怎樣的?(民眾思想落后,愚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國初期,在政治上:政局混亂,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思想上:民眾思想仍愚昧麻木,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新生的中華民國并沒有給中國帶來光明,反而很快又陷入了混亂的局面之中。辛亥革命好像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就讓國人陷入了彷徨:“中國民主革命應該何去何從?”,自中國近代以來,我們一次次進行改革、進行變法,好像都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面對內憂外患,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90年代,地主階級掀起了一場“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器物。但伴隨著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和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洋務運動最終破產。為救亡圖存,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變法思想,但因遭到了頑固派的強烈抵制,最終走向失敗,而辛亥革命也未徹底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讓人不禁思考:到底如何才能救中國?面對北洋軍閥統治下的混亂局面,就在國人陷入彷徨和思考之時,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通過痛苦的反思對于救中國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請xxx同學來朗讀一下陳獨秀先生的這段話:國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開也……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造就一代新人。請問陳獨秀就得中國之所以沒有強盛起來是因為什么?(民智未開)而他認為應當怎樣挽救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造就一代新人)。同時梁啟超先生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寫道:“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從這兩則材料我們可以了解到,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認為拯救中國都應該從哪方面下手(民眾的思想)沒錯,就是民眾的思想。經過痛苦的反思,他們意識到:僅有政治制度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而如何改造民眾的思想呢,教材中有寫到,是什么方法?那就是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第二部分: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運動就此展開那這場運動是如何開始的呢?我們先前也說到了,陳獨秀其認為,要挽救中國就應該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造就一代新人。所以為實現這一目標,陳獨秀先生與1915年做了一件什么事?為改造國人思想,1915年陳獨秀從日本返回上海,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以此來宣傳新思想,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青年雜志》的創辦,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成為了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而《敬告青年》一文,共有六條要義,即:陳獨秀告誡青年應當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隱退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其不僅表達了他對青年的殷切希望和囑托,同時也表達了陳獨秀先生反對封建禮教,追求進步的強烈愿望。就這樣,一本肩負解放思想重任的雜志就創辦了起來。而有雜志,那就必須要有撰稿人,不然雜志中的文章從何而來。那當時《新青年》雜志的主要撰稿人有哪些呢?這里老師分別截取了《新青年》第一卷第一號、第二卷第一號、第六卷第五號三本雜志的目錄,請同學們結合目錄和教材,指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哪些?通過教材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當時的主要撰稿人主要有?通過目錄和教材,我們知道了當時的撰稿人主要有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他們不僅僅是撰稿人,同時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新青年也越來越受到知識分子的喜歡。1917年,當《新青年》在上海受萬人追捧的同時,與上海遠隔千里的北京也發生了一件影響新文化運動的大事。1917年,蔡元培受邀出任北京大學的校長,而當時的北大是什么樣的,大家可以看到這樣一則材料:這時北大的好多學生仍是原來京師大學堂老爺式人物。他們上大學無非是混資格、找靠山,作為升官發財的階梯,對讀書、研究學問,沒有多大興趣。教員中不少人不學無術講課,不負責任,敷衍了事。學校內封建復古的腐朽思想到處泛濫,校風腐敗到極點。——胡國樞《蔡元培》從這則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在蔡元培出任校長之前的北大學生不學無術,老師敷衍了事,校內封建思想彌漫,于是蔡元培先生決定進行整頓、改革。大家可以看到教材57頁上方的人物掃描。在任之后,蔡元培先生便著力營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學術氛圍,聘請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到北京大學任教,這其中就包括了《新青年》雜志的幾位撰稿人。同時在陳獨秀接受邀請不僅后,《新青年》雜志社也在不久后遷往北京。在前往任教北大后,他們借助《新青年》雜志和北大熱情宣傳西方的民主思想與科學思想,猛烈抨擊封建的舊道德和舊文化。至此《新青年》和北京大學也就成為了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在前面的教學中,同學們了解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標志和重要陣地,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根據以下三則學習材料,分析并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第一則材料,是魯迅在《新青年》發表的一篇小說《狂人日記》,請同學們閱讀并分析魯迅所說的“仁義道德”指的是什么?對此他的態度是什么?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推翻吃人社會。不僅如此,針對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猖獗一時的尊孔復古逆流。《新青年》發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擊封建的舊道德和舊文化。這也是新文化運動中的第一個主要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第二則材料則是陳獨秀先生發表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請同學們閱讀材料并思考陳獨秀所說的“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什么?(民主和科學)對此他的態度是什么?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通過材料我們不難發現。陳獨秀先生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這就是民主和科學才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這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第二個主要內容,提倡民主與科學。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請同學們閱讀該文章的部分內容并思考, 胡適認為應該如何進行“文學改良”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以此之故,吾主張今日作文作詩,宜采用俗語俗字。胡適先生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語言,強調文章應“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做無病之呻吟”等,在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后,陳獨秀先生緊接著發表了《文學革命論》一文,將文學改良上升到了文學革命。陳獨秀先生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這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第三個主要內容:倡導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以上就是新文化運動的三個主要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倡導文學革命。當然,新文化運動還有一些其他內容。例如教材57頁上方的相關史事。我們可以發現新文化運動還提倡什么?男女平等和個性解放。同時也對大學是否開放女性進行了支持。這為女性進入大學學習做出了貢獻。進一步促進了女性的解放以及男女平等。第三部分: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新文化運動猛烈的抨擊了封建道德,宣揚了民主思想,進行了文學革命。那它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和意義呢?接下來讓我們看到第三個部分的內容: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先來看到這樣兩則故事1920年,夬(guài)庵發表《一個貞烈的女孩子》,描寫了一個14歲的望門寡,被她父親關在屋里強迫自殺的故事。她的父親循循善誘地說:“阿毛,你怎么這樣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節,成你一生名節,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1919年《大公報》有一則報道:李欣淑幼年時,父為其訂了親,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按禮教上準備叫她守“望門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過書,不滿這種包辦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讀,她說:“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向光明的人生大陸前進。”這兩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新文化運動過后,部分民眾已經開始沖破封建道德禮教的束縛。這也就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接下來請大家看到材料二:材料所展示的分別是1913年新文化運動之前,江蘇第一師范學校和1924年新文化運動之后,北京大學最崇拜的人的問卷統計。通過這兩則材料,請問他們所崇拜的人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發現當時人們最崇拜的人從孔孟變成了孫中山,陳獨秀等人。而孔子、孟子等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代表的主要是儒家文化等封建傳統文化。而孫中山等人所宣揚的是則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從這個材料我們不難發現。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人們所推崇的還是孔子等人所代表的傳統文化。新文化運動之后,民主與科學的宣揚者受到崇拜,民主與科學得到人們大力推崇。這就是新文化的第二個影響: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其時,老師輩的《新青年》群體、學生輩的《新潮》群體、無政府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等眾多派別與群體皆“披心而嗷,其聲昭明”......中國思想界在短短七八年間,能就如此眾多理論展開極為廣泛的討論,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罕見,人類歷史上也少右出其右者。--陳廷湘《新變化運動:中國思想創新的里程碑》同時在新文化運動興起后,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在民主和科學的旗幟下,對封建專制思想發起了總攻。他們創辦了一系列的報刊雜志。比如《少年中國》《國民》和《新潮》。以此來宣傳民主和科學,抨擊封建專制思想。同時我們通過這則材料也可以看出來,在新文化運動之后各種思潮涌現,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也就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當然新文化運動不僅僅只有積極的方面。從他也有他本身的片面性。請同學們看到材料: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他們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也當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進步的。——人民版高中教科書《歷史 必修三》材料中他們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也看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要把一切西方我都看作是進步的。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不止否定了封建文化。而是將所有的中國文化都否定。而全盤肯定西方這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所在。他們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同時全盤肯定西方文化。以上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本課的內容到這里也就全部講授完畢,進行了讓我們對本課進行一個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文化運動.docx 新文化運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