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2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思維導圖+4大知識點)-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2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思維導圖+4大知識點)-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資源簡介

專題12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
內容速覽
高考考情·速覽(三年考情分析)
知識體系·構建(思維導圖建構)
基礎知識·清單(4大知識點)
●氣象災害 ●地質災害
●海洋災害 ●地理信息技術
素養提升·訓練(模擬+真題)
知識點 三年考情 具體考點
氣象災害 2023湖南、2022上海、2022湖南 、2022浙江 洪災、旱災、干熱風
地質災害 2024浙江、2023福建、2023海南、2022海南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海洋災害
地理信息技術 2024浙江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核心概念
干旱、暴雨、熱帶氣旋、低溫凍害、雪災、滑坡、泥石流、崩塌、風暴潮、赤潮、外來物種入侵、海洋污染、遙感系統、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
1.定義
氣象災害是指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建設及國防建設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自然災害會造成幾百萬元到幾百億元的損失,同時也會造成災害區內不計其數的傷亡人數。
2.我國常見的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 含義 影響
干旱 是在足夠長的時期內,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而水分虧損,河川流量減少,破壞了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其結果造成農作物、果樹減產,人民、牲畜飲水困難,及工業用水缺乏等災害。干旱是影響中國農業最為嚴重的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
暴雨 是短時內或連續的一次強降水過程,在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給農業帶來災害 暴雨甚至會引起山洪暴發、江河泛濫、堤壩決口給人民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在熱帶海洋大氣中形成的中心溫度高、氣壓低的強烈渦旋的統稱 造成狂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等惡劣天氣,是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
風雹 風雹災害是指在對流性天氣控制下,積雨云中凝結生成的冰塊從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災害 冰雹常常砸毀大片農作物、果園,損壞建筑物,威脅人類安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通常發生在夏、秋季節里。
低溫冷凍 低溫冷凍災害主要是冷空氣及寒潮侵入造成的連續多日氣溫下降 致使作物損傷及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
雪災 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 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人民生產、生活影響巨大
3.我國旱災的主要類型、分布及成因
旱災類型 分布地區 旱災成因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
春旱 東北和華北地區 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東北農作物播種期和華北冬小麥返青時節,需水量大
伏旱 江淮地區 7、8月,雨帶北移,該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出現持續性高溫晴朗天氣,形成伏旱 作物生長、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夏秋旱 華南地區 緯度低,氣溫高,蒸發量大;雨帶北移,降水少 工農業用水量大
冬春 連旱 西南地區 冬春季節,受云貴高原阻擋,陰雨天氣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北部地區,而該地區降水少 農作物的生長需水量大;水利設施不完善
其中華北地區的旱災發生最頻繁、影響最嚴重
4.我國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
時間分布
一月 寒潮,凍害,大雪,暴風雪等.
四月 華北,西北春旱,華北暴雨,洪澇,冰雹
七月 梅雨,長江流域的伏旱,洪澇,臺風.
空間分布
東北地區 暴雨,洪澇,低溫凍害等 長江中下游地區 暴雨,洪澇,伏旱,臺風等
西北地區 干旱,冰雹等 西南地區 暴雨,干旱,低溫凍害,冰雹,臺風等
華北地區 干旱,暴雨,洪澇等 華南地區 暴雨,干旱,低溫凍害,冰雹,臺風等
5.我國氣象災害的關聯性
6.氣象災害的防御
(1).防災減災手段
災害監測 我國的自然災害監測系統主要對自然災害的孕育、發生、發展和致災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測
災害防御 修建水庫、堤壩、防護林等防災工程;施行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開展減災教育
災害救援與救助 調動救援物資和人員,盡快穩定社會秩序,救治傷員,展開心理援助
災后恢復 盡快恢復災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并促進災區經濟和社會的恢復和發展
(2).臺風的防避措施
時間段 防避措施
臺風來臨前 收聽天氣預報,對房屋等建筑物進行檢查,必要時給予加固
臺風來臨時 在岸上 聽到臺風警報后,不要外出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駕船出海
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應盡快靠岸
不能及時靠岸 “停” 滯航,待臺風過后,再繼續航行
“繞” 根據臺風移動的方向和影響的范圍適當改變航線,繞道而行
“穿” 搶在臺風到來之前迅速通過
臺風襲擊時 外出的人 應該盡快回家
待在室內的人 切勿靠近窗戶,尤其不要接近向風的窗戶,以免被強風刮破的窗戶碎片劃傷
強風過后不久 “臺風眼”過境控制的地區上空,天空變得晴朗,風也暫時停止,此時切勿以為風暴已結束而放松警惕,因為臺風很快會再度來臨
1.地震
概念 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
地震構造示意
強度 震級 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烈度 地震時某一地區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影響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地面建筑等
危害 造成房屋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礎設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
破壞當地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損害災區人們的心理健康
分布規律 世界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我國 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區
自救與互救 震前準備 準備應急救援包,牢記地震撤離路線和附近應急避難場所位置,經常參加地震演習活動,樹立防震意識等
震中救助 如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帶
震后自我保護 地震發生后往往還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遠離危墻、廣告牌、電線桿等危險區域,等余震過后再作打算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卻有多個烈度的原因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由于一次地震釋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烈度則反映了地面實際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它不僅與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級)有關,也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通過區域的介質條件、地面建筑等多種因素有關,是根據地面受震動的各種現象綜合評價的。所以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時相差很大。
2.滑坡
(1)概況
名稱 滑坡
圖示
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因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①巖體比較破碎;②地勢起伏較大;③植被覆蓋度較差;④降水等的潤滑作用;⑤地震、河流侵蝕等對坡體穩定性的破壞
人為因素 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不適當的開挖與堆積等)的觸發作用
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多發地區 山地丘陵區、工程建設頻繁地區。我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廣泛,以西南地區最為多發
(2)滑坡的發生機制
3.泥石流
(1)概況
名稱 泥石流
圖示
概念 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①地形陡峻;②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③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④地震等破壞坡體穩定性
人為因素 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不適當的開挖與堆積等)的觸發作用
危害 摧毀聚落,破壞森林、農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多發地區 山地丘陵區、工程建設頻繁地區。我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廣泛,以西南地區最為多發
(2)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地形地貌有利于泥石流的貯集、運動和停淤
溝谷形態 泥石流形成的空間場地分為形成、流通、堆積等三個區域 上游形成區 山高坡陡,三面環山、一面出口,比較開闊 植被覆蓋較差,有利于水和碎屑固體物質聚集
中游流通區 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溝床縱坡降大 使泥石流能夠迅猛直泄
下游堆積區 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較寬闊的河谷 使固體碎屑物質有堆積場地
溝床縱坡降 溝床縱坡降是影響泥石流形成、運動特征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溝床縱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發生
溝坡坡度 坡面是泥石流固體碎屑物質的主要源地,坡度大小影響泥石流固體碎屑物質的補給方式、規模大小
斜坡坡向 與陰坡比較,我國山脈的陽坡也多是迎風坡,降水量較多,冰雪消融快,巖石風化程度高,更容易發生泥石流。如秦嶺和喜馬拉雅山的南坡上產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
固體碎屑物來源豐富:風化碎屑物、斷層破碎物、坡體堆積物、崩塌物、冰磧物等。
水源充足
來源 作用
降雨 降雨集中,多暴雨和特大暴雨,是促使泥石流暴發的主要動力條件
冰雪融水 是現代冰川和季節性積雪地區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當夏季冰川融水過多,涌入湖泊,造成湖泊潰決溢水而形成泥石流
水庫(堰塞湖)潰決溢水 水庫或堰塞湖潰決時,水量集中,壩體或堰塞體松散物集中,更易形成泥石流
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各種地質災害具有各自形成、發展、致災的規律,同時各災害之間又有一定的關聯性。地殼活動強烈,導致山體斷裂發育、巖石破碎,若逢降雨集中,極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地殼活動強烈,也可能導致地震頻發,引發地裂、火災、海嘯等次生災害。
4.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1)防災減災措施
防御措施 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建立災情監測網絡及預警系統;恢復植被,加固山體等
具體措施 滑坡:設置滑坡體外截水溝;修建阻滑支撐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導槽,疏導泥石流物質到特定位置
(2)自救
滑坡發生時 向滑坡兩側迅速逃離;若遇到高速滑坡或滑坡體下滑時,無法逃離,宜迅速抱住身邊的大樹等固定物體
泥石流發生時 應迅速向溝谷兩側的山坡上方逃離
5.崩塌
崩塌的定義 崩塌(又稱崩落、垮塌或塌方)是從較陡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山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大小不等、零亂無序的巖塊(土塊)呈錐狀堆積在坡腳的堆積物稱崩積物,也可稱為巖堆或倒石堆
崩塌的類型 按崩塌體的物質組成分為兩大類:一是產生在土體中的稱為土崩,二是產生在巖體中的稱為巖崩。當崩塌的規模巨大、涉及山體者,又俗稱山崩;當其產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邊時,稱為岸崩
形成崩塌的條件 內在條件 巖土 類型 產生崩塌的物質條件。巖性堅硬的各類巖石易形成規模較大的巖崩;頁巖、泥灰巖/松散土層等,以墜落和剝落為主
地質構造 斷層、裂隙發育,易產生崩塌;與坡體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構造面,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地形 地貌 岸坡、山坡、邊坡易產生崩塌;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邊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外界因素 地震 地震引起坡體晃動,破壞坡體平衡,誘發坡體崩塌,烈度大于7度,誘發大量崩塌
融雪、降雨 暴雨、大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使地表水滲入坡體,誘發崩塌
沖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體不斷地沖刷,巖體受水的浸泡,誘發崩塌
人類活動 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改變坡體原始平衡狀態,誘發崩塌
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 遮擋 即遮擋斜坡上部的崩塌物。這種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邊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進行,在鐵路工程中較為常用
攔截 對于僅在雨后才有墜石、剝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腳或半坡上設置攔截構筑物。如設置落石平臺和落石槽以停積崩塌物質,修建擋石墻以攔墜石;利用廢鋼軌、鋼釬及綱絲等編制鋼軌或鋼釬棚欄來攔截,這些措施也常用于鐵路工程
支擋 在巖石突出或不穩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擋墻或用廢鋼軌支撐
護墻、護坡 在易風化剝落的邊坡地段,修建護墻,對緩坡進行水泥護坡等。一般邊坡均可采用
鑲補溝縫 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隙、縫、洞的進一步發展
刷坡、削坡 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體風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術放緩邊坡
排水 在有水活動的地段,布置排水構筑物,以進行攔截與疏導
海洋災害,是指海洋自然環境發生異常或激烈變化,導致在海上或海岸發生的災害。我國海洋災害的種類有很多,主要的有風暴潮、赤潮、海浪、海岸侵蝕、海霧、海冰、海底地質災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灣淤積、外來物種入侵、海上溢油等等
常見災害 成因 危害
風暴潮 風暴潮是由臺風、溫帶氣旋、冷鋒的強風作用和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降現象,又稱“風暴增水”、“風暴海嘯”、“氣象海嘯”或“風潮”。 風暴潮會使受到影響的海區的潮位大大地超過正常潮位,影響沿海地區。
海嘯 海嘯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盡管海嘯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頻次有限,尤其在人們可以對它進行預測以來,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為降低
災害性海浪 “災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風產生的具有災害性破壞的波浪 直接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海冰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影響海上鉆井平臺、海上航行等海上活動
赤潮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的水色異常現象成為赤潮,它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海洋,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藻類大量繁殖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營養化現象
河口及海岸淤積 我國大江、大河的含沙量和輸沙量比較大,從侵蝕海岸帶來的大量泥沙,造成河口及海灣淤積 長江口、渤海灣最為嚴重;每年僅投入到長江口航道清淤的經費達億元。河口和海灣淤積既影響港口及航道的通航;也影響海濱旅游設施;甚至影響到大江、大河的排洪
外來物種入侵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生物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的過程 我國海洋船舶頻繁地來往于世界各地,船舶空載時為滿足穩性要求須裝入壓載水,許多細菌和動植物也被吸入并被帶進港口,在合適的條件下,它們會迅速地繁殖起來從而對當地的生態、經濟和民眾的健康構成威脅
海洋污染 常見的污染源:石油及其產品、金屬和酸、堿、農藥、放射性物質、有機廢物和生活污水、熱污染和固體廢物 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污染物質原子核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資源、海洋開發、海洋環境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終又將危害人類自身。
1.遙感技術
概念 是利用裝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感知的地理信息技術
優點 具有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少等優勢,能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
應用 ①可以實時監測洪澇、臺風等災害的形成過程,進行準確的預報、預警
②能夠快速識別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影響范圍,并為災情統計、災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概念 是一種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定位、導航的地理信息技術
組成 空間部分--衛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
用戶部分--信號接收系統
優點 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
功能 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
類型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應用 通過信號接收設備,進行精確定位,幫助用戶發出求救信號,及時報告位置和受災情況,有效縮短救援搜尋時間
定位需要的衛星數量
(1)要確定地球上靜止的物體,至少需要知道三個數值:經度、緯度和高程(海拔),需要3顆衛星定位。
(2)要確定地球上運動的物體,至少需要知道四個數值:經度、緯度、高程(海拔)和運動速度,需要4顆衛星定位。
3.地理信息系統
概念 是對地理數據進行輸入、處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應用 ①利用地理數據,進行自然災害動態監測、預報預警,快速確定受災范圍及受災情況,為制定減災預案、評估災害損失和指導災后恢復重建等提供依據
②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查詢與分析功能,可以根據不同目的對相關數據進行疊加分析
4.地理信息技術的選取技巧
對于地理信息技術的考查,主要是不同地理信息技術的作用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因此,只要總體上抓住地理信息技術的區別,就能對地理信息技術的選取做出正確的判斷。可以重點記住三種地理信息技術的主要區別:
“點”與“面”判斷地理信息技術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它的最大特點為工作對象是“一個點”或“多個點”,明顯區別于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工作對象——“面”。在地理信息技術中選取適當手段時,要看其工作對象是“點”還是“面”,如果是“點”則選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果是“面”則選用遙感技術或地理信息系統
“想”與“看”區分地理信息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是地圖的延伸,主要功能是進行空間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計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對于大范圍、人類不易觀測的地物信息的獲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選用遙感技術
關鍵詞判斷地理信息技術 ①遙感技術:“獲取”。 ②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導航”“精確”“精準”等。 ③地理信息系統:“分析”“處理”“查詢”“預測”等。
(2023·湖南·高考真題)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 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緯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總計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升溫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下列地區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的是( )
A.尼羅河流域 B.中南半島 C.北冰洋沿岸 D.亞洲中部
2.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 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 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
A.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 B.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
C.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2024·福建廈門·二模)入夜后,暴雨如注,河北某救援隊接到求救信息:驢友小黃和小江外出登山未歸,手機失聯。救援隊根據小黃當天的微信朋友圖內容(節選如下),對照地形圖,推斷兩位驢友的可能位置,并結合過去對地表景觀的了解,判斷小江可能面臨泥石流的風險。經緊急施救兩位驢友得以脫困。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終于登上這里最高的山頂。西邊有一條狹長的山梁,山梁前面還有一處小丘。……稍作休息后,小江說要去探秘。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徑直往北去。望著他孤勇的身影長長地投射在右邊的亂石上,我竟一時有些恍惚。等到他拐進右邊的溝谷,身影便消失在我的視野里。我真佩服他旺盛的精力,我且在這里等他回來吧!……
4.推測救援隊最終找到小黃和小江的可能位置分別在( )
A.②地和①地附近 B.②地和④地附近 C.③地和①地附近 D.③地和④地附近
5.此次登山的月份和小江獨自出發的大致時刻分別是( )
A.2月;13時 B.2月;17時 C.8月;13時 D.8月;17時
6.救援隊在判斷泥石流風險時,應選取的地表景觀觀察維度是( )
A.海拔高度地勢起伏、坡向 B.地形部位、地表破碎程度、坡度
C.地勢起伏、植被覆蓋、地表物質組成 D.地形部位、溝谷數量、植被覆蓋
(2024·廣西柳州·三模)圖為某地某種天氣系統過境的氣象數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7.該天氣系統最有可能是( )
A.冷鋒 B.暖鋒 C.臺風 D.反氣旋
8.圖例①②③依次是( )
A.最大風速(m/s)、氣壓(百帕)、降水量(mm)
B.最大風速(m/s)、降水量(mm)、氣壓(百帕)
C.降水量(mm)、最大風速(m/s)、氣壓(百帕)
D.降水量(mm)、氣壓(百帕)、最大風速(m/s)
9.下列省級行政區中,受此天氣系統影響最大的是( )
A.閩 B.隴 C.京 D.藏
(2024·遼寧遼陽·模擬預測)北京時間2023年6月15日9點,亞運會火種采集儀式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下圖為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高壩、低壩形成的庫區推測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濕地中建立的,古城選址的主要目的是( )
A.獲取充足水源 B.利于抵御外敵 C.方便對外聯系 D.增加古城觀賞性
11.良渚古城外圍水利高壩、低壩系統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水土流失 B.分散山洪壓力 C.提升水運能力 D.擴大蓄水面積
(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鹽光互補”是在保證基本鹽業生產性能前提下,實現“水上發電+水面曬鹽+水下養殖”的新型高效生產方式。天津濱海新區(117°E,39°N)的長蘆鹽場建成世界單體最大的“鹽光互補”項目。該地通過排列光伏陣列間距、調整光伏面板坡度,研發配套光伏制氫—儲氫等措施,推進鹽、光、漁、儲產業一體化發展。下圖為某日發生風暴潮時渤海及周邊海域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判斷當日受風暴潮影響最嚴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鹽光互補”項目建設選擇在長蘆鹽場所考慮的區位因素有( )
①灘涂面積②市場需求③勞動力資源④科學技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相較于光伏發電,該地區研發光伏制氫—儲氫項目的優點在于( )
A.清潔無污染 B.發電量更加穩定 C.成本更低 D.發電量更大
(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在地震發生之后,由于地殼的震動,地下深處的含水沙土會進行一種強烈液化的現象,這種液化的沙層,受到擠壓會沿著一定的通道到達地表,形成“砂涌現象”。圖為某次地震后發生“砂涌”影響范圍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15.下列對“砂涌”發生地和受災地的情況說明,正確的是( )
A.砂涌受災地地形坡度大 B.砂涌發生地一般在山脊
C.砂涌受災地降水豐富 D.砂涌發生地地勢較高
16.要快速評估“砂涌”受災地的受災程度,最佳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遙感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 C.實地查看 D.北斗導航系統
(2024·重慶·三模)斯海爾德河長435千米,河口寬8500m,最大水深40m,河口段受潮流影響較大,為此荷蘭政府原計劃采用建壩方式進行封堵,后因生態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修建了開敞式水道閘壩,其施工難度堪比“登月行動”。圖為斯海爾德河港口和閘壩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7.斯海爾德河口受潮流影響較大的氣象因素是( )
A.河口向外呈喇叭形狀 B.西風與漲潮方向一致
C.河流短導致匯水量小 D.河水對漲潮流的頂托
18.與東斯海爾德河閘壩施工難度關系最小的是( )
A.閘壩壩體長度長 B.地勢低于海平面
C.壩址附近鹽度低 D.生態保護壓力大
19.圖中水道閘壩關閘時間是( )
①風暴潮時段②日常潮汐時段③咸潮發生時④洪水來襲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江蘇南通·三模)環北極地區地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近四十年來,環北極地區災害頻發。圖示意1980~2020年環北極地區國家(地區)災害數量統計,完成下面小題。
20.甲、乙分別為( )
A.臺風、泥石流 B.地震、海嘯 C.洪水、滑坡 D.暴雨、磁暴
21.丹麥與阿拉斯加州風暴災害數量差異較大,主要取決于兩地的( )
A.地理位置 B.人口分布 C.經濟水平 D.防災能力
(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珠江流域是我國降水多發區域,降水不均導致該區域自然災害空間差異大。如圖示意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22.珠江流域發生滑坡、泥石流機率最大的地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3.珠江流域發生持續性降水的時間是( )
A.1月、2月 B.4月、5月 C.8月、9月 D.10月、11月
24.影響珠江流域降水空間分布差異的原因正確的是( )
①中西部海拔相對偏高,鋒面雨少②中西部距離海洋較近,臺風雨多
③中東部太陽輻射較強,對流雨多④中東部地形抬升明顯,地形雨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2024·湖北·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流水沖刷,土石失穩在岸坡產生崩落的現象,是河流演變的一種表現形式,普遍存在于沖積平原河流兩岸。荊江河段位于三峽大壩下游,在三峽大壩運行之后,荊江河段崩岸多發。下圖分別示意荊江河段崩岸區分布及崩岸形成過程。
(1)根據材料,簡述崩岸發生的過程。
(2)簡述三峽大壩運行后荊江河段崩岸多發的原因。
(3)請你為減少荊江河段崩岸提出合理舉措。
26.(2024·遼寧沈陽·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崩是大量積雪初融或者其他地質因素擾動后沿陡坡快速下落的現象,常常裹挾巖屑、土壤、樹枝等,雪崩受氣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影響顯著。隨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向高海拔山區推進,雪崩的危害愈加嚴重。伊阿鐵路新庫段(新源——庫臺克力克)雪崩多發,尤其是鞏乃斯段,該區段處于那拉提中高山區,地形高差達1000m,坡度多在20°-40°,受地形影響,該區段降水量為全疆平均降水量的4.3倍。某科研團隊深入新庫段沿線區域,完成了雪崩易發性評價及雪崩潛在釋放區識別,為高寒山區防災減災提供了重要參考。下圖為新庫段鐵路沿線水系圖。
(1)指出完成雪崩易發性評價及雪崩潛在釋放區識別需要測定的具體指標。
(2)指出新疆雪崩多發的季節,并分析鞏乃斯段雪崩多發的原因。
(3)說出伊阿鐵路新庫段防御雪崩危害的主要措施。
【試題解析】
【答案】1.D 2.A 3.C
【解析】1.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緯度地帶,以40°~50°N最多。尼羅河流域、中南半島主要位于低緯度地帶,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緯度地帶,排除C;亞洲中部位于中緯度地區,冬季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積雪,春季升溫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災害,D符合題意。故選D。
2.表格數據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災害頻次遠大于秋季,這主要是因為經過冬季積累,春季地表積雪多,且春季處于升溫趨勢,容易產生融雪洪水災害,而秋季經過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積雪少,且秋季處于降溫趨勢,不容易產生融雪洪水災害,①、②符合題意;秋季氣溫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與融雪洪水災害出現關聯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3.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與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帶來熱量并沖擊積雪,使得積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壞力更強,C符合題意;表中數據表明,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但頻次高并不能表明單次洪水的破壞力強,排除A;雨水和積雪融水均為液體狀態,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的流動性差異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兩類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選C。
【答案】4.A 5.D 6.C
【解析】4.材料顯示“我們終于登上這里最高的山頂,西邊有一條狹長的山梁,山梁前面還有一處小丘。”可見小黃當時登上了當地海拔最高的地方,②地或③地都有可能,但“西邊有一條狹長的山梁,山梁前面還有一處小丘”可見②地最可能,③地排除,CD錯誤;材料顯示“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徑直往北去”“等到他拐進右邊的溝谷,身影便消失在我的視野里”可見小江當時進入了一條朝向北方的溝谷之中,①地最可能,B錯誤,A正確。故選A。
5.材料顯示“入夜后,暴雨如注”可見當天降水量大且集中,當地位于河北,為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AB錯誤;材料顯示“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徑直往北去。望著他孤勇的身影長長地投射在右邊的亂石上,我竟一時有些恍惚。”影子投影在它的右側,向北行進,右側為東,說明當時太陽位于西方,“身影長長”,說明太陽高度較小,故此時很有可能是17時,C錯誤,D正確。故選D。
6.泥石流多發生在地勢起伏大,地表破碎,植被覆蓋度低的溝谷之中,所以救援隊在判斷泥石流風險時,應選取的地表景觀觀察維度是地勢起伏、植被覆蓋、地表物質組成,C正確;坡向與泥石流的發生不存在因果關系,因此不是判斷泥石流風險時選取的地表景觀觀察維度,A錯誤;泥石流多發生于溝谷之中,地形部位較為固定,因此不是判斷泥石流風險時選取的地表景觀觀察維度,BD錯。故選C。
【答案】7.C 8.D 9.A
【解析】7.由圖可知,7月12日17時至13日17時,①③要素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②要素先降低后升高,與冷鋒、暖鋒過境時氣壓、氣溫呈現單一的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規律不同,A、B錯誤。受反氣旋影響,降水稀少,而圖中三要素沒有一直為零或接近零的情況,故不可能是反氣旋,應為臺風,C正確,D錯誤。故選C。
8.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天氣系統最有可能是臺風。臺風過境,氣壓先降低后升高,故②曲線代表氣壓,B、C錯誤。①要素最大值只有18,不可能是臺風最大風速,應該是降水量,③要素為最大風速,A 錯誤,D正確。故選D。
9.該天氣系統為臺風,臺風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A正確。甘肅、西藏位于西部內陸,受臺風影響不大,排除B、D。北京位于我國北方,受臺因風影響較小,C錯誤。故選A。
【答案】10.A 11.B
【解析】10.良渚古城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作物是水稻,水稻需要水源充足,因此,在濕地中建立古城主要目的是獲取充足水源,發展水稻種植業,獲得充足的糧食,并不是為了增加古城觀賞性,A正確,D錯誤;濕地地勢低平,不利于抵御外敵,B錯誤;古城對外聯系需求小,C錯誤。故選A。
11.該地植被覆蓋率高,該地水壩不是為了防治水土流失,A錯誤;良渚位于我國浙江地區,夏季降水量大,易發生山洪,故該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為防洪。采用高低兩級梯級壩,可以分散山洪對單一壩體的沖擊壓力,提高防洪能力,B正確;豐水期時,高壩水庫處于滿庫狀態,高低壩水庫水位差大,枯水期時,高壩水庫處于空庫狀態,兩者之間水運條件差,C錯誤;對于擴大蓄水面積作用不大,D錯誤。故選B。
【答案】12.B 13.C 14.B
【解析】12.在渤海沿岸發生風暴潮的情況下,根據氣壓分布狀況,我們可以推斷出甲、乙、丙、丁處的風向。首先,根據等壓線分布,我們可以確定高壓和低壓區域,并推斷出風從高壓吹向低壓的基本方向。然后,考慮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在北半球會向右偏轉。風暴潮影響最嚴重的地點為乙處,乙處位于迎風岸,風浪更大,B正確;甲、丙、丁位于背風地帶,風暴潮影響小,ACD錯誤,故選B。
13.長蘆鹽場擁有大片灘涂,這為光伏陣列的建設提供了足夠的空間,①正確;周邊地區經濟發達,對電能的需求量大,②正確;光伏技術是實現“鹽光互補”項目的關鍵,④正確;勞動力資源對鹽光互補影響小,③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4.利用光伏制氫,相較于光伏發電更加穩定,B正確;光伏發電與光伏制氫—儲氫發電都屬于清潔能源,A錯誤;光伏制氫—儲氫項目需將光能進一步轉化為氫氣能,成本更高,發電量也不會更大,CD錯誤。故選B。
【答案】15.D 16.B
【解析】15.讀圖可知,砂涌受災地面積較大,且主要為居民生活的村莊和農田,地形坡度較小,A錯誤;據材料可知,在地震發生之后,由于地殼的震動,地下深處的含水沙土會進行一種強烈液化的現象,這種液化的沙層,受到擠壓會沿著一定的通道到達地表,形成“砂涌現象”。砂涌發生地土層深厚,地下水豐富,一般在山谷,B錯誤;砂涌到達地表后會自高出流向低處,危害村莊和農田,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因此砂涌發生地地勢較高,與受災地降水關系不大,C錯誤,D正確,故選D。
16.地理信息系統是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主要用于數據的管理、查詢、更新、分析和表達,因此,要快速評估“砂涌”受災地的受災程度,最佳的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B正確;遙感技術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現代技術,它主要獲取信息,不能評估受災程度,A錯誤;實地查看受災程度,速度慢,耗時多,C錯誤;北斗導航系統主要用于定位和導航,D錯誤。故選B。
【答案】17.B 18.C 19.B
【解析】17.斯海爾德河口受潮流影響較大的氣象因素是西風與漲潮方向一致,風助潮勢。B正確。河口向外呈喇叭形狀、河流短導致匯水量小、河水對漲潮流的頂托均不屬于氣象因素,A、B、D錯誤。故選B。
18.據材料,該河口寬,水深較深,加之荷蘭為低地國家,地勢低于海平面,故壩體長度8千米多,因生態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為了既能保持原有自然生態環境,又能保證人民生命安全,要求平時開敞使潮水能進能出,同時當地受風暴潮影響大,又得考慮擋潮,所以修建難度大(真實情況是,共修建了65個高度為30至40米、重18000噸的壩墩,安裝了62個巨型活動鋼板閘門,一些海灣的入口被大壩封閉,使得海岸線縮短了700公里)。因此根據題意,A、B、D有關系,ABD錯誤。閘壩施工難度與壩址附近鹽度的高、低關系不大,C正確。故選C。
19.結合上題分析,該壩平時閘孔敞開,風暴和咸潮時將閘門關閉擋潮,①③正確。日常潮汐時段、洪水來襲時都需要打開閘門,②④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答案】20.C 21.A
【解析】20.讀圖可知,甲災害在俄羅斯和加拿大發生次數最多,兩國緯度較高,甲災害不可能是臺風;主要位于板塊內部,排除地震;緯度高,對流運動較弱,暴雨發生頻率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環北極地區極端降水事件不斷增加,同時,每年春季海冰融化和破裂均使環北極地區面臨洪水風險,其中,俄羅斯和加南大國土面積大,海岸線較長受其影響顯著,導致洪水災害多發。乙災害主要發生于冰島、挪威、俄羅斯三個國家,三個國家多山地地形,乙可能是滑坡。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1.據圖可知,丹麥風暴災害數量多,阿拉斯加州風暴災害數量少,主要是因為丹麥位于北海出口處,地勢低平,受西風影響顯著,導致風暴災害較多。阿拉斯加州緯度較高,地勢較高,多為山脈,風暴較少,A正確;人口分布不會影響災害的數量,B錯誤;丹麥與阿拉斯加州經濟發展水平都高,防災能力都較強,且經濟水平與防災能力主要影響受災程度,不影響災害數量,CD錯誤。故選A。
【答案】22.A 23.B 24.D
【解析】22.據圖可知,甲地等降水線分布密集,表示降水的空間變化明顯,地形較崎嶇,而其他三地等值線較稀疏,表示降水的空間變化小,地形起伏變化小,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3.珠江流域屬于華南地區,中國季風區的雨帶是從南向北逐漸推進的,4月、5月一般在華南地區,易出現持續性降水,B正確;8月、9月雨帶主要在北方,1月、2月,10月、11月連續降水的概率小,ACD錯誤;故選B。
24.中西部海拔相對偏高,受暖濕氣流影響較弱,鋒面雨少,①正確;中西部離海洋較遠,②錯誤;太陽輻射強弱與對流雨沒有必然關系,③錯誤;中東部多山地丘陵,受暖濕氣流影響大,地形抬升明顯,地形雨多,④正確;故選D。
25【答案】(1)受河流沖刷影響,河岸不斷受侵蝕,河岸下部沙土層抗侵蝕能力差,造成河岸邊坡變陡,上部出現裂縫發生崩塌,崩塌體堆積于坡腳。
(2)三峽大壩運行之后,荊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變快,河岸受侵蝕加劇,穩定性下降,導致崩岸多發。
(3)加強科研與技術開發,建立崩岸監測預警機制;沿岸修建防護墻,加固河岸;崩岸處拋投石塊或沙袋,減緩坡度,防止水流直接沖刷岸邊土體;加強沿岸植被保護,減少人類開發活動等。
【詳解】(1)由材料可知,崩岸主要是河岸受流水沖刷影響造成的,河流凹岸流水侵蝕嚴重,再結合圖示可知河流把河岸下部抗侵蝕能力較弱的沙土層侵蝕,造成河岸邊坡變陡底部變凹,上部河岸容易出現裂縫進而發生崩塌,崩塌體堆積在河流邊坡的坡腳;凸岸泥沙堆積較少,沖刷大于淤積時,河岸也容易發生崩岸。
(2)三峽大壩運行后,大壩以上河段河流流速減緩,泥沙沉積在水庫庫區;荊江河段位于三峽大壩以下河段,因此荊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變快,泥沙淤積速度小于侵蝕,河岸受侵蝕加劇,河岸穩定性下降,導致崩岸多發。
(3)針對荊江河段崩岸帶來的危害,可以從研究、監測預警、維護加固、減少河流侵蝕等方面考慮。加強科研與技術開發,在容易崩岸區建立崩岸監測預警機制,做好預警防范;在河流沿岸,特別是崩岸區修建防護墻,加固河岸;在崩岸處拋投石塊或沙袋,減緩河岸坡度,防止水流直接沖刷岸邊土地,河岸進一步崩岸;加強河岸沿岸地區的植被保護,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河岸的抗侵蝕能力,減少河岸特別是容易崩岸區的人類開發活動,減少崩岸帶來的危害。
26【答案】(1)冬季積雪量、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蓋率、植被類型等。
(2)冬春季;海拔高氣溫低、冬季積雪量大;地形起伏大,為雪崩提供動力條件;坡度適中,有利于積雪累積。
(3)完善雪崩易發區的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天氣監測和預報,暴風雪天氣進行交通管制;雪崩的高風險區開辟人工雪道疏導積雪;采取工程措施如鐵路沿線修建掩體等。
【詳解】(1)根據材料可知,“雪崩受氣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影響顯著”所以冬季的積雪量、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蓋率和植被類型等會影響雪崩。
(2)雪崩多發季節氣溫較低且有大量積雪,冬春季雪量大,氣溫低雪崩多發;鞏乃斯段位于中高山區,海拔高氣溫低,地形高差達1000m,坡度大,為雪崩提供動力條件;降水量是全新疆的4.3倍,冬季積雪量大;坡度多在20°-40°,坡度適中,有利于積雪累積。
(3)防御雪崩需要加強監測和預警機制,加強對雪崩發生后的應急處理。首先要加強監測和預警機制,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天氣監測和預報;出現暴風雪等惡劣天氣時進行交通管制,減少對鐵路行車安全的影響;雪崩的高風險區要開辟人工雪道疏導積雪,防止積雪過多造成雪崩;對鐵路沿線采取工程措施防范積雪,可以修建鐵路掩體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漳州市| 陆河县| 谢通门县| 商水县| 贡嘎县| 六盘水市| 隆子县| 图木舒克市| 淳化县| 伊通| 城固县| 青阳县| 玉林市| 灵武市| 宁海县| 宜都市| 龙陵县| 新巴尔虎右旗| 芷江| 教育| 贺兰县| 都兰县| 武山县| 读书| 上杭县| 榆社县| 民丰县| 湟源县| 赣州市| 永靖县| 井冈山市| 土默特左旗| 甘肃省| 溧水县| 皋兰县| 安吉县| 土默特右旗| 南充市| 双桥区| 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