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散文詩二首知識清單一、作者簡介(一)泰戈爾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1913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泰戈爾的作品風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和情感,對世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作品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她的作品以歌頌母愛、童真和自然為主題,語言清新婉約,情感真摯細膩。二、創作背景(一)《金色花》《金色花》是泰戈爾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出版于 1913 年。當時,泰戈爾的妻子和孩子相繼離世,他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然而,泰戈爾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以兒童的視角和心態創作了這部詩集,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荷葉·母親》《荷葉·母親》出自冰心的散文集《往事》。冰心創作《往事》時,正值“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掀起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浪潮。冰心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母愛的贊美和對女性的尊重。三、文體常識(一)散文詩散文詩是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從本質上看,它屬于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但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從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四、字詞梳理(一)重點字詞拼音1. 匿(nì)笑:偷偷地笑。2. 禱(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3.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這里指紅蓮含苞未放。4. 攲(qī)斜:傾斜,歪斜。(二)重點字詞解釋1. 沐浴:洗澡;借指受潤澤;比喻沉浸在某種環境中。2.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3. 蔭蔽:遮蔽;庇護。五、文章結構(一)《金色花》1. 第一部分(第 1 3 段):“我”變成金色花,與母親嬉戲。開篇,作者以奇妙的想象開篇,營造出一種神秘而溫馨的氛圍。“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個“假如”引發無盡遐想,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生動地描繪出金色花的活潑與歡快,也暗示了孩子內心的愉悅和對母親的依戀。2. 第二部分(第 4 7 段):“我”與母親的三次嬉戲。第一次:母親禱告時,“我”散發香氣。“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孩子悄悄地陪伴在母親身邊,以獨特的方式為母親送去芬芳,展現出孩子對母親默默的關愛。第二次: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孩子的影子如同一個俏皮的小精靈,與母親一同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為母親的閱讀時光增添了一份驚喜與溫馨。第三次:母親去牛棚時,“我”突然出現在她面前,求她講故事。“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孩子在母親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出現,展現出對母親的依賴和渴望與母親親近的心情。3. 第三部分(第 8 9 段):“我”恢復原形,母子對話,充滿愛意。“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母親的這句嗔怪,看似責備,實則飽含著對孩子的關切和疼愛。而孩子調皮地回答“我不告訴你,媽媽。”則展現出孩子的天真無邪和與母親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這簡短的對話,將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二)《荷葉·母親》1. 第一部分(第 1 3 段):寫父親的朋友送蓮,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文章開篇,作者先描繪了父親的朋友送蓮的情景,“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簡潔的語言勾勒出蓮花的美麗姿態,也為下文的回憶和抒情埋下伏筆。接著,作者自然地過渡到對往事的回憶,“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通過回憶,展現出作者對蓮花的深刻印象和喜愛之情。2. 第二部分(第 4 7 段):描繪雨中荷葉護紅蓮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作者細致地描繪了雨中荷葉護紅蓮的動人場景。“那一朵紅蓮,昨天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通過對紅蓮生長變化的描寫,展現出生命的蓬勃與美麗。然而,天公不作美,“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紅蓮在風雨中搖搖欲墜,令人心生憐惜。就在這關鍵時刻,“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荷葉不顧自身,全力保護紅蓮,這一畫面深深觸動了作者的心靈。3. 第三部分(第 8 9 段):由景入情,點明主旨,贊美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進一步強調了荷葉的勇敢和慈愛,也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了鋪墊。“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作者由眼前的荷葉護紅蓮聯想到母親對自己的呵護,直抒胸臆,將母愛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深刻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和贊美之情。六、重點句段賞析(一)《金色花》1.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賞析:這段文字充滿了童趣和天真的想象。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通過“笑嘻嘻”“搖擺”“跳舞”等詞語,生動地描繪出金色花的活潑與歡快,也展現了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對母親深深的依戀。同時,以疑問“媽媽,你會認識我嗎?”結尾,引發讀者的好奇,為下文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2. “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賞析:此句細膩地描繪了母親的形象,“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展現出母親的溫柔與美麗。孩子化作金色花,默默地為母親送去花香,而母親卻渾然不知,這種默默的付出和關愛更顯真摯。通過嗅覺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神秘的氛圍,讓人感受到孩子對母親深深的愛意。3.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賞析:這里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面,母親在午后悠閑地讀書,孩子則以影子的方式陪伴在母親身邊。“小小的影子”與母親專注閱讀的身影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無邪和對母親的依戀。同時,“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這一細節,表現出孩子渴望與母親分享閱讀時光的心情。4.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賞析:黃昏時分,母親去牛棚,孩子突然變回原形,向母親求講故事,“突然”一詞表現出孩子的急切與期待。從孩子一天的嬉戲最終回歸到對母親的依賴,體現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也讓讀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美好。(二)《荷葉·母親》1. “那一朵紅蓮,昨天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賞析:“菡萏”一詞形象地描繪出紅蓮昨天含苞待放的嬌羞模樣,與“今晨開滿”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紅蓮在短時間內的迅速成長和綻放。“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用“亭亭”一詞生動地展現了紅蓮盛開時的挺拔和優雅姿態,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也為下文紅蓮在風雨中的遭遇形成強烈的反差。2.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賞析:“不適意”“徘徊”兩個詞細膩地刻畫了作者煩悶不安的心情。雷聲響起,大雨傾盆,“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通過對環境和紅蓮狀態的描寫,渲染出緊張、惡劣的氛圍,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紅蓮在風雨中的無助與脆弱,也為下文荷葉的保護做了鋪墊。3. “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賞析:“慢慢地傾側”“覆蓋”這兩個動詞,生動地描繪出荷葉保護紅蓮的姿態,表現出荷葉的勇敢和堅定。作者“不寧的心緒散盡了”,從側面烘托出荷葉護紅蓮這一行為帶來的安全感和溫暖,也反映出作者內心的感動和欣慰。4.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賞析:此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母親比作荷葉,將自己比作紅蓮,形象地表達了母親對自己的庇護和關愛。“心中的雨點”象征著人生中的挫折、困難和痛苦,而母親就是在困境中為自己遮風擋雨的港灣。這一比喻深刻而貼切,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贊美之情,也讓讀者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七、文章主旨(一)《金色花》這首散文詩通過孩子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愛和依戀,也展現了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充滿了溫馨的親情。(二)《荷葉·母親》這篇散文詩以荷葉護紅蓮為喻,贊頌了偉大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贊美之情。八、寫作借鑒(一)借景抒情兩篇散文詩都善于借助具體的景物來抒發情感。《金色花》通過金色花這一意象,表達孩子對母親的愛;《荷葉·母親》借荷葉護紅蓮的場景,抒發對母愛的贊美。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學習這種手法,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含蓄、深刻。(二)巧用比喻《荷葉·母親》中“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母愛的偉大。我們在寫作時恰當運用比喻,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三)細節描寫《金色花》中對孩子與母親嬉戲的細節描寫,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等,使文章充滿了童真童趣。我們在寫作中注意細節描寫,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九、自我檢測題(一)基礎知識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匿笑( )禱告( )菡萏( )攲斜( )2. 解釋下列詞語。沐浴徘徊(二)閱讀理解1. 《金色花》中孩子與母親進行了哪幾次嬉戲?2. 《荷葉·母親》中作者為什么要寫九年前與祖父賞蓮的事?3. 比較《金色花》和《荷葉·母親》在表現手法和主題上的異同。答案 (一)基礎知識1. 匿笑(nì) 禱告(dǎo) 菡萏(hàn dàn) 攲斜(qī)2. 沐浴:洗澡;借指受潤澤;比喻沉浸在某種環境中。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二)閱讀理解1. 孩子與母親進行了三次嬉戲:第一次,母親禱告時,孩子散發香氣;第二次,母親讀書時,孩子將影子投在書頁上;第三次,母親去牛棚時,孩子突然出現求母親講故事。2. 寫九年前與祖父賞蓮的事,是為下文以花喻人,將自己比作紅蓮,將母親比作荷葉做鋪墊,也與雨中荷葉護紅蓮的情景相互呼應。3. 表現手法:相同點:都運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不同點:《金色花》主要運用想象,《荷葉·母親》主要運用比喻。主題:相同點:都贊美了母愛。不同點:《金色花》側重于表現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和愛,《荷葉·母親》側重于表現母親對孩子的保護和關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