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教學目標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2.描述運動系統的組成及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3.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運動系統的組成。2.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教學難點】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完成運動的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展示視頻】情境素材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 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環節二 講授新課: 運動系統的組成 【活動】師生一起體驗一些簡單動作,如下蹲、屈肘和伸肘的動作。 體驗人體各種運動。 體會人體各種運動的完成需要哪些結構參與。【提出問題】 問題1:這些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 問題2:這些結構又是如何連接在一起構成運動系統的呢? 根據已有經驗,思考并回答問題。【展示圖片】展示家兔的骨骼。 觀察家兔骨骼,對照自身,尋找相應的骨。 通過對應自己身體相應部分的骨,認識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組成。【觀察活動1】觀察哺乳動物(如家兔)的骨骼標本,特別是它的前肢和后肢,注意它們分別是由哪些骨組成的。【觀察活動2】對照家兔的骨骼圖,試著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應的骨。【強調】人體骨骼中的內脛外腓、內尺外橈。【提出問題】“骨就是骨骼,骨骼就是骨”的說法正確嗎? 思考并回答。 幫助學生區別骨和骨骼。【講解】骨是單獨的一塊,如肱骨、肋骨等;骨骼是由多塊骨組成的,如上肢骨是骨骼,它是由尺骨、橈骨等多塊骨組成的整體。成年人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通過不同的方式連結成的。【展示圖片】展示人體的骨骼。 在師生交流中,認識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形式。【提出問題】人體206塊骨是怎樣組合成一個整體的? 思考并回答。【提出問題】骨與骨之間的連接方式是否一樣?【展示圖片】展示骨連接的形式。【講解】骨與骨之間的連接方式主要有三種:頭部顱骨的各骨之間多以骨縫相連,不能活動;脊椎骨之間以椎間盤相連,活動范圍小;其他骨之間多以關節相連,活動范圍大。【學生活動】觀察剖開的哺乳動物(如家兔、羊)的關節,對照關節示意圖,觀察關節的結構。 觀察關節的結構。 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的關節,掌握關節的名稱。【展示圖片】展示關節的外形和結構示意圖。 思考并回答。【講解】總結關節的組成: 關節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關節面是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關節囊是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關節腔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內含有少量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提出問題】關節對骨的運動有什么意義?如果用房間的門來打比方,它相當于門上的什么結構? 思考并回答。 類比推理加深記憶。【講解】關節使骨的運動更加靈活,相當于門上的門軸。【強調】人體四大關節: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 拓展延伸。【解剖活動】每小組取一個完整的雞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除去皮膚,觀察肌肉是怎樣附著在骨上的。依次拉動每一組肌肉,觀察骨的運動。然后,除去肌肉,觀察骨與骨之間的連接。 小組間進行解剖活動,觀察認識肌肉的結構特點。 通過安排學生進行課堂實驗,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也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強調】肌肉和骨骼肌的關系。 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充分認識骨骼肌的特點和功能。【展示圖片】展示已除去部分皮膚的雞翅、一塊骨骼肌模式圖。【講解】肌肉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展示圖片】展示人體主要的骨骼肌示意圖。【講解】人體內的骨骼肌有600多塊,約占體重的40%。【總結】運動系統的組成: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的。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稱為骨骼肌。環節三 講授新課: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提出問題】 問題1:如果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特定的動作嗎? 問題2:為什么發生骨折或肌肉拉傷,相應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思考并回答。 結合杠桿原理,幫助學生理解運動的產生及運動中骨骼肌的協調作用。【播放動畫】播放屈肘、伸肘的動畫演示。(展示動作過程中肌肉、骨骼及關節的位置及狀態變化)【講解】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一組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改變位置,而不能將骨復位,骨的復位要靠另一組骨骼肌的收縮牽拉,可見與骨連接的肌肉至少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展示圖片】展示杠桿的工作原理示意圖。【講解】明確骨、關節、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骨——杠桿,關節——支點,骨骼肌——動力。【提出問題】在進行一場籃球比賽之后,你會明顯感到你的身體出現怎樣的明顯變化?這說明運動與人體的哪些系統有密切的關系? 思考并回答。 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系統間的分工合作,感受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講解】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環節四 講授新課: 其他動物的運動 【提出問題】哺乳動物之外的其他的動物,它們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能力千差萬別。不妨列表比較一下其他動物的運動特點。 嘗試列出其他動物的運動特點并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并回答問題。 將課本相關內容用列表的形式總結,便于學生掌握。【總結】【提出問題】你能說出動物運動的意義嗎? 思考并回答。 思考運動對于生存的意義,也為后面的動物行為的教學做鋪墊。【講解】動物運動的意義:哺乳動物主要靠四肢支撐起身體,骨在骨骼肌的牽拉下圍繞著關節運動,從而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具有很強的運動能力。強大的運動能力,有利于動物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環節五:拓展延伸 【拓展】關節脫臼。 拓展延伸。環節六 總結 【課堂小結】請同學們來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學生回憶復述總結。 培養學生的知識輸出能力。【總結】總結動物的運動系統、產生及意義等。環節七: 課堂練習 【例題講解】三道隨堂練習。 學生思考并作答。 鞏固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