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第2課時)教學目標概述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舉例說明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嘗試通過觀察找出蛔蟲和蚯蚓的區別。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觀察蚯蚓的實驗。【教學難點】舉例說明蚯蚓適于生活環境的形態結構特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蚯蚓的活動視頻。 觀看視頻。初步認識蚯蚓的外形。 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蚯蚓的外形是細長的,為什么不屬于線形動物?蚯蚓的外形與蛔蟲有什么不同?【過渡】下面我們一起通過觀察,學習蚯蚓,從中找到答案。環節二 講授新課: 觀察蚯蚓,總結主要特征 引導學生觀察蚯蚓的外形。 分組實驗:觀察蚯蚓。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總結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再次拋出前面的問題:蚯蚓的外形是細長的,為什么不屬于線形動物?【講解】在學生觀察、描述的基礎上,歸納蚯蚓的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所以稱為環節動物。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特征。【提出問題】如何區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部和腹部,左側和右側? 觀察、描述,進一步認識生物體的兩側對稱體形。【講解】在蚯蚓身體的前部有一個較粗的,分節不明顯的環帶。【提出問題】與蛔蟲的運動相比較,蚯蚓身體分節對它的運動有什么意義?用手指來回觸摸蚯蚓,你有什么感覺? 依據已有的經驗推測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用手觸摸蚯蚓的體表。【講解】蚯蚓身體分節,運動比較靈活。用手觸摸蚯蚓的體表,有小的突起且有黏液,小突起是剛毛,朝向身體的后方。 用放大鏡觀察蚯蚓體表小突起的著生部位。【提出問題】蚯蚓的這些特點與運動有關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它的運動。 觀察、描述蚯蚓的運動。【講解】實驗注意事項:1.在觀察過程中,應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其保持濕潤。2.觀察蚯蚓在糙紙上的運動。3.實驗后,將蚯蚓放歸自然環境。 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意識。【提出問題】蚯蚓運動時,哪一端最先移動?身體粗細長短有什么變化? 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講解】蚯蚓的運動: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動,身體伸長變細,前端錨定后,身體縮短變粗,拉動后端向前,逐漸向前移動。【講解】剛毛能夠輔助運動,剛毛和肌肉配合,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鉆行。【總結】蚯蚓體壁的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播放視頻】蚯蚓的運動。【提出問題】蚯蚓的這種運動方式適于在什么環境中生活? 依據經驗推測:適于穴居爬行生活。【講解】蚯蚓體內無呼吸器官,體壁上有微血管網。 進行分析、推論。【提出問題】據此想一想,蚯蚓體表的黏液有什么功能呢?【講解】體壁毛細血管里的氣體可與溶于體表黏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總結】引導學生填寫表格,講解:1.蚯蚓的體壁與呼吸。2.蚯蚓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填寫表格。 變式訓練,鞏固概念。【提出問題】蚯蚓穴居在土壤中,那么,蚯蚓如何取食呢?蚯蚓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依據經驗歸納蚯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總結】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環節三 講授新課: 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圖片】展示其他環節動物,如水蛭、沙蠶的圖片、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等的資料。 觀察并歸納總結。 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提出問題】與蚯蚓相比,環節動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總結】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總結】比較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的特征。環節四 講授新課: 環節動物與人的關系 【展示圖片】展示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資料。 認識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總結】環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環節五:拓展延伸 【講解】水蛭與醫療。 拓展延伸。環節六 總結:環節動物 【課堂小結】請同學們來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學生回憶復述總結。 培養學生的知識輸出能力。【總結】總結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環節七: 課堂練習 【講解】三道隨堂練習。 學生思考并作答。 能及時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