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第1課時)教學目標1.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說明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3.說明某種動物行為的成因。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說明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難點】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展示小狗不同行為的圖片。 觀察圖片,根據經驗思考并回答。 結合生活經驗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提出問題】 問題1:小狗生下來就會吃飯、睡覺嗎? 問題2:小狗生下來就會踩球、滾筒嗎? 問題3:這幾個行為一樣嗎?有哪些行為是一樣的?”【過渡】我們不妨通過今天的學習來解答這些疑問吧。環節二 講授新課: 動物行為 【展示圖片】展示動物的取食、防御、求偶等行為圖片。 通過圖片和以前所學的知識,認識動物的行為,并舉例。 感知“行為”的含義。【講解】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叫作動物的行為。【過渡】動物行為分類有不同的標準。【展示圖片】展示動物各種行為的圖文材料。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積極思考討論,認識各種行為的功能。 通過學生舉例,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行為。【講解】按功能分:取食行為、攻擊行為、求偶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社會行為等。【展示圖片】展示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圖文材料。 初步認識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理解記憶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講解】按獲取途徑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環節三 講授新課: 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展示圖片】展示自然界中的幾種動物行為:蚯蚓走迷宮,小猩猩吃奶,大山雀喝牛奶,蜘蛛織網,母袋鼠與幼袋鼠,黑猩猩釣取白蟻。 根據理解進行判斷,并說出自己的判斷理由。 通過對比分析理解兩種行為的內涵。【提出問題】你知道哪些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嗎?【講解】黑猩猩吃奶、蜘蛛結網、袋鼠鉆進育兒袋是動物生下來就會的,這是一種本能,是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行為,我們把這種行為叫做先天性行為。【講解】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取白蟻屬于學習行為。環節四 講授新課: 動物學習行為的建立過程 【提出問題】學習行為是怎樣形成的呢? 嘗試分析回答。 具體實例分析,理解動物學習形成建立的過程。【講解】我們現在以黑猩猩釣取白蟻為例來分析。黑猩猩作為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發達,具備這樣的學習能力,這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在黑猩猩生活的環境中,有成年的大猩猩在釣取白蟻,所以它才能模仿,這是由它的生活環境決定的;釣取白蟻就會有食物吃,黑猩猩會形成這樣的生活經驗;不斷的重復這樣的行為之后,黑猩猩學會了釣取白蟻。所以,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提出問題】根據我們剛剛所學的知識,請同學們試著解釋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兩種學習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嘗試分析。 通過實戰演練,鞏固對動物學習形成建立過程的理解。【講解】及時糾正、總結學生對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兩種學習行為形成的解釋。【提出問題】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活的意義是否一樣呢? 小組進行討論,并匯報交流。 理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活的意義。【討論】請同學們分析小猩猩吃奶與猩猩釣取白蟻兩種行為后,小組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問題1: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問題2:先天性行為有什么不足之處? 【提出問題】視學生的討論情況,可給出提示問題:如果小猩猩生下來不會吃奶會怎樣?如果小猩猩只具備吃奶這種先天性行為,會是什么結果?當環境改變,如果猩猩不具備這種學習行為,對它的生活有什么影響?【總結】先天性行為是比較簡單的,必不可少的,是生存的基本保證,適應比較穩定的環境。學習行為可以不斷適應多變的環境,是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如果只具備先天性行為,動物就會因為找不到食物、無法逃避敵害等原因而被大自然淘汰。【提出問題】你能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比較嗎? 根據列表進行歸納比較。 列表比較一目了然,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總結】環節五 講授新課: 不同動物學習行為的差異 【提出問題】大山雀、幼猩猩和黑猩猩的學習能力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根據生活經驗作出判斷并回答。 理解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存在差異的。【講解】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強;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學習能力也有差別。這些說明學習行為離不開遺傳因素的作用。【展示資料】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里,人們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窩里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過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7、8歲,被取名為卡瑪拉;小的約2歲,被取名為阿瑪拉。后來她們被送到一個孤兒院去撫養。阿瑪拉于第2年死去??ì斃恢被畹?929年。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頸長嚎??ì斃涍^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于3、4歲的孩子。 閱讀資料,認真分析。【討論】 1.狼孩畢竟還是人,她能直立嗎? 2.狼孩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 3.這個狼孩平常習慣于直立呢,還是習慣四肢著地爬行呢? 4.她為什么不直立行走而要四肢著地爬行呢? 5.為什么她到死也沒學會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知識? 思考討論,并積極回答問題。 了解環境對人學習行為的影響。【講解】 1.狼孩能直立。 2.因為直立行為是由人的遺傳因素決定的。 3.狼孩習慣四肢著地爬行。 4.狼孩之所以四肢著地爬行是因為她的后天生活的環境——狼窩沒有她學習直立行走的外界條件。 5.人的學習能力不是無限的,研究發現在人的幼兒時期是人學習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所以狼孩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期,而之后再學就難了。說明學習行為有局限性。【總結】通過對比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人類自己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認識世界,就必須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幫助學生提升不斷學習的意識。環節六:拓展延伸 【拓展】聰明的烏鴉。 拓展延伸。環節七: 總結【課堂小結】請同學們來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學生回憶復述總結。 培養學生的知識輸出能力。【總結】總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環節八: 課堂練習 【例題講解】三道隨堂練習。 學生思考并作答。 鞏固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