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散步知識清單一、作者簡介莫懷戚(1951—2014),重慶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透支時代》《陪都就事》,散文《家園落日》等。二、創作背景介紹本文創作于 1985 年,作者通過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經歷,表達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三、文體常識《散步》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即形式上比較自由,但主題集中明確。四、字詞梳理1. 重點字詞拼音分歧(qí) 蹲下(dūn) 熬過(áo) 水波粼粼(lín)2. 重點字詞解釋分歧:(思想、意見、記載等)不一致,有差別。信服:相信并佩服。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五、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開篇點題,交代了散步的地點是“田野”,人物是“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為下文的故事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部分(第 2 - 5 自然段):詳細描述了散步的起因。春天來了,母親身體狀況有所好轉,“我”想讓母親出去走走,于是一家人決定去散步。在路上,母親和兒子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選擇上產生了分歧。母親想走大路,因為大路平順;兒子想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第三部分(第 6 - 8 自然段):著重敘述了分歧的解決過程。“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因為“我”陪伴兒子的時日還長,而陪伴母親的時日已短。但母親卻改變了主意,選擇走小路。這一轉變體現了母親對孫子的疼愛。最終,“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走過了小路。第四部分(第 9 自然段):以母親改變主意結尾,再次強調了這次散步所展現的家庭溫暖和親情力量,突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責任和擔當。同時,“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深化了主題,使文章的立意得到升華。六、重點句段賞析1.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賞析:這段環境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時溫馨、和諧的氛圍,也暗示了生命的蓬勃與延續。2.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賞析:通過對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描述,體現了家庭中的秩序和角色,為下文的分歧與解決做鋪墊。3.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賞析:這句話含義深刻,它象征著中年人肩負著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重任,對家庭有著使命感,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家庭的珍視。七、文章主旨本文通過描寫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關愛和理解的深厚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也揭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責任與擔當。八、寫作借鑒1. 以小見大:通過一次平常的散步,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家庭倫理。2. 細節描寫:文中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細膩,使人物形象鮮明,情感真摯。3. 環境烘托:通過對初春田野景色的描寫,為文章營造了溫馨美好的氛圍,襯托了人物的心情。九、自我檢測題1. 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過(áo) 粼粼(líng)B. 蹲下(dūn) 霎時(chà) 嫩芽(nèn) 鋪著(pū)C. 背起(bèi) 信服(xìn) 魚塘(táng) 桑樹(sāng)D. 責任(zé) 溫馨(xīn) 畢竟(jìng) 強壯(qiáng)2. 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分歧:思想、意見、記載等不一致,有差別。B.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排。C. 信服:相信但不佩服。D.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3. 文中“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句中的“熬”字用得好,為什么?4. 文章結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5. 文章通過散步這件小事,表達了怎樣的主題?答案1. D2. C3. “熬”字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在嚴冬里度過的艱難,也表現出“我”對母親能平安度過寒冬的欣慰。4. 這句話含義深刻,它象征著中年人肩負著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重任,對家庭有著使命感,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家庭的珍視。5. 文章通過散步這件小事,表達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以及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責任與擔當,也體現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