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秋天的懷念》 預學任務單任務一:字詞積累1.請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癱瘓( ) bào( )怒( ) 沉寂( )侍弄( ) 捶打( ) 憔悴( )yāng( )求 絮叨( ) jué( )別dàn( )雅 高jié ( ) 爛màn( )翻來覆去( ) 喜出wàng( )外 整宿( )仿膳( ) 潑pō( )( )sǎ灑2.根據下列意思,寫出課文中相關的詞語。①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②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③顏色鮮艷而美麗。( )④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來回翻動身體。( )⑤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⑥形容說話啰唆。( )任務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1.作者名片史鐵生(1951—2010),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其代表作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寫作背景本文選自《史鐵生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史鐵生二十一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場重病,導致雙腿癱瘓。在精心照顧他的第六個年頭,年僅四十九歲的母親因肝病早逝。他在許多作品里都寫到了他的母親,可以說,他的成長之路,是母親以生命為代價鋪就的。《秋天的懷念》便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任務一: 初讀文本,定位主題詞語1. 請你快速閱讀文章,完成下列表格。我的答案:秋 天 的 懷 念 強忍病痛關懷安慰 (第1、2段) “我”雙腿 _________ ,_______ 母親病重,隱瞞病情 偉大的________ 深切的 ______相約看花終未成行 (第 _____段) 母親央求去北海 ______ 母親病危,臨終牽掛北海看花懂母之心 (第______段) 妹妹推“我”去看菊花 “我”與妹妹懂母心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思考文章應用什么樣的感情基調來讀。小貼士:感情基調,是指一篇文章整體的、基本的感彩和聲音語調。有人把文章的感彩分為摯愛和憎恨、悲哀和喜悅、驚懼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憤怒和疑惑等不同種類。朗讀時,內心對文章的感情基調有一個明確的把握和提示,才能準確而充分地傳達出恰如其分的感情。比如,《春》的感情基調是輕松、愉快、熱烈、充滿希望的,《濟南的冬天》的感情基礎則是溫和、明凈、親切、眷戀的。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一個整體,是各個部分、層次、段落、語句的具體感情的綜合表露,總體的感情基調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變化。缺少整體感的朗讀,容易支離破碎;沒有具體段落語句的感彩的變化,整體感也會顯得呆板僵化。比如,《春》的朗讀,就應該在“春風圖”的歡快熱烈、“春雨圖”的溫馨靜謐、“迎春圖”的開朗振奮中,讀出感情基調的節奏變化。本文的感情基調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照節目的慣例,我們需要為本期節目尋找一個恰當的主題詞語。請你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一個最能夠表達本文主題(情感)的詞。我提煉的主題詞:_________★任務二: 設計朗讀,走進人物內心(一)品讀關鍵詞句,體會“他”絕望的處境1. 如果你是史鐵生,此時此刻的你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作者的“暴怒無常“體現在哪里?這些語句當中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 我們應該怎么讀?句子 分析2.請同學們比讀,同時自評、他評。(二)賞讀人物描寫,感受母親深沉的愛1. 面對這樣暴怒無常的“我”,這樣絕望的“我”,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母愛?在文中找一找(不少于三處)。句子 分析2.從這么多的朗讀中,你讀出了一位怎樣的母親?3.母親是在隱瞞自己病情的情況下做出這一切的,文中哪一段有所暗示?這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我”的悔恨和愧疚還體現在哪里?從哪里讀出來的?★任務三: 模擬訪談,悟秋天的懷念1.您在文中三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2.您在課文結尾處寫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顏色,有什么深意 (小組討論)3.您在文中兩處提到“好好活兒”,您分別想表達什么?4.您為什么給文章取題為《秋天的懷念》?(小組討論)表層含義深層含義【課時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實踐性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