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科學§2.7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2)教學設計課題 2.7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2)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上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八上第2章第7節,也是本章的末節。前幾節中,學生已學習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介紹我國氣候的一般特征。中國幅員遼闊,緯度跨度大距離海洋遠近差異很大,加上地形多變,使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氣候,氣候復雜多樣,我國氣候類型多分布廣、季節性強,干旱地區分布也較廣。同時我國氣象災害也頻繁。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初步建立正確的科學大氣環境觀和氣候資源觀,樹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本節內容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第1課時主要介紹我國東部季風的氣候特征;第2課時介紹我國西部氣候特征、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的一些措施。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我國西部氣候的基本特征;了解寒潮、臺風、洪水等災害性天氣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主要災害的預防與自救措施; 科學思維:利用資料分析我國西部氣候的特征;根據氣象災害的成因作出預防措施; 探究實踐: 通過傾聽、查閱資料等方式獲知我國西部的氣候特征;根據圖表等資料分析我國西部干旱氣候的特點;根據氣象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態度責任:正確認識國情,初步建立正確的氣候資源觀,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重點 了解一些氣象災害的形成、影響及預防、避災和自救措施。難點 預防氣象災害中自救的方法;正確認識氣象災害的利與弊。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我國氣候特征的二個方面主要是 , ; 2、我國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 ; 3、東部季風氣候:夏季氣溫 ,降水 ; 北方:冬季 ;南方:氣候 ;西部:降水 ; 西北內陸干:降水量 ,降水變化 ;冬寒夏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 ,但日照 。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災害性天氣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多樣化,氣象災害繁多,如冰雹、臺風、洪水等。(附視頻:冰雹) 一、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 1、災害性天氣:對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會 造成重大損失的天氣 。 2、災害性天氣的原因:中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雜,而且屬于典型 的季風氣候區,因此災害性天氣種類繁多,不同地區又有很大差異。 3、災害性天氣的類型:臺風、寒潮、洪水、干旱、冰雹、霜凍、沙塵暴等。 災害性天氣一般具有突發性,可發生在不同季節。 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災害性天氣會對人類的生產、生 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4、氣象災害:災害性天氣是造成氣象災害的直接原因。 二、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 (一)寒潮: 1、寒潮: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 2、寒潮的成因: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并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 每年襲擊我國的寒潮平均約有 5次。 討論交流:寒潮暴發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危害? 3、寒潮的影響: (1)不利影響: 寒潮會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寒潮大風對農業、漁業、航運、道路交通和人們的出行等會造成很大影響,嚴重的可釀 成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2)有利影響: 寒潮有時會造成大面積降雪,冬季適量的積雪覆蓋對于農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凍死病菌及害蟲、減輕大氣污染等是有益的。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寒潮對交通和電力的影響(二)臺風: 1、臺風:臺風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1)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空氣旋渦,是一種極猛烈的風暴,風力常達十級以上,同時有暴雨;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夏秋兩季常侵襲我國。 (2)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 2、臺風的特點: 臺風的半徑一般有數百千米。 臺風中心叫做臺風眼,那里風平浪靜,云量很少。 臺風眼外側半徑 100千米左右的區域是狂風暴雨區。 討論交流:1)臺風天氣會造成哪些災害? 2)臺風來臨時,我們應怎樣防范? (附視頻:防臺風指南)3、臺風的影響: (1)臺風的危害: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臺風的重災區。 ①危害:臺風在海上會形成狂風巨浪,它帶來的大風能吹倒大樹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②對策:當臺風來臨時,不要待在大樹下和電線桿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內;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進港避風;低洼處和危房內的居民要及時轉移;危房和室外設施要及時加固;……等。 (三)洪水: 1、洪水: (1)洪水是由暴雨、急驟融冰化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漲的水流現象。 (2)洪水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3)洪水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持續性暴雨、臺風是引發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類因素:人類的一些活動,如圍湖造田、侵占河道、 城市的無序發展等也會引發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2、我國特大洪災舉例: ①1988年7月30日,浙江寧海,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災,幾大溪流同時山洪暴發,形成特大洪水,全縣受淹村莊656個,死亡176人;房屋沖毀3970間,農田嚴重受損……。 ②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由于全流域持續降雨,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③2019年8月9日,在臺風“利奇馬”的肆虐下,浙江多地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作為浙江省典型的澇區,臺州臨海市在此次臺風襲擊中嚴重受淹,古城水深達2.5米左右。臨海市直接經濟損失約20.7億元,受災人口57.9萬人。活動:1)把泥土在玻璃箱子內堆成兩個坡面(如圖 2-66),坡度30左右,在低處安上引水溝,在其中一個土坡上種上草皮。用灑水壺以相 同水量、同樣的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 2)觀察兩個坡面的水流運動和水溝的匯水情況。 3)兩個坡面上,水的流動速度、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異是 , 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 。 3、植被可減小洪水發生率: 實驗表明,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滲,因此破壞植被會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1998年長江發生的特大洪水,就與流域內森林破壞嚴重有密 切關系。 此外,植被還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等功能。 我國災害性天氣頻發,原因多樣,主要概念起來就是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兩類,尤其是人為因素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寒潮,北方更嚴重,南方也受影響,范圍大影響嚴重使學生認識到事物都有利弊兩方面臺風主要是東南沿海影響較大,浙江也是重災區之一,故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原因、危害對對策尤其是防臺和自救措施必須到位洪水各大河流流域都會受到影響,浙江也是受災嚴重區域之一讓學生不忘歷史教訓認識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小活動可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植被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保意識課堂練習 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是( A )A.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多雨;冬季南北溫差大,寒冷干燥B.東部季風區冷熱不明顯C.西北內陸地區長冬無夏D.以上三個都正確2、關于我國氣象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帶來的降雪可以緩解北方夏旱B.臺風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等C.寒潮、臺風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D.臺風能緩解或解除華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旱情3、下列對一些自然災害發生采取的應急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C ) A.臺風到來時在路邊抱著高壓電線桿B.雷雨天氣躲在野外大樹下C.當被洪水圍困在室內時往高處轉移,等待救援D.泥石流發生時順著泥石流運動方向撤離4、當臺風來臨時,①站在大樹下躲雨、②蹲在電線桿旁避風、③躲在臨時搭建的遮雨棚下避風、④逃進破舊房屋暫時躲雨,上述行為中錯誤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從中國冬、夏季風示意圖和某地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可推知:(1)我國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和 氣候顯著。(2)我國的季風氣候很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冬季風活動強烈,就會爆發 ;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帶來的降水時間分配不均,也會導致 災害的發生。[參考:(1)季風 (2)寒潮 旱澇]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我國氣象災害主要有臺風、寒潮、洪水、干旱、冰雹、霜凍、沙塵暴等; 2、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 3、臺風是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空氣旋渦;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臺風中心風平浪靜、外圍區域是狂風暴雨區。 4、洪水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持續性暴雨、臺風是引發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人類的一些活動,如圍湖造田、侵占河道、 城市的無序發展等也會引發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5、植被可以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滲,因此破壞植被會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7張PPT)第二章 天氣與氣候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7節 我國的氣候特征及主要氣象災害(2)---我國西部的季風氣候、主要氣象災害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我國西部氣候的基本特征;了解寒潮、臺風、洪水等災害性天氣的成因及危害;了解主要災害的預防與自救措施;科學思維:利用資料分析我國西部氣候的特征;根據氣象災害的成因作出預防措施;探究實踐:通過傾聽、查閱資料等方式獲知我國西部的氣候特征;根據圖表等資料分析我國西部干旱氣候的特點;根據氣象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態度責任:正確認識國情,初步建立正確的氣候資源觀,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復習鞏固1、我國氣候特征的二個方面主要是 , ;2、我國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3、東部季風氣候:夏季氣溫 ,降水 ;北方:冬季 ;南方:氣候 ;西部:降水 ;西北內陸干:降水量 ,降水變化 ;冬寒夏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 ,但日照 。類型復雜多變 季風氣候顯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一線高 豐富寒冷溫暖稀少少大大充沛新知導入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災害性天氣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多樣化,氣象災害繁多,如冰雹、臺風、洪水等。(點擊圖片播放)新知講解一、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1、災害性天氣:對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會造成重大損失的天氣 。2、災害性天氣的原因:中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雜,而且屬于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因此災害性天氣種類繁多,不同地區又有很大差異。3、災害性天氣的類型:臺風、寒潮、洪水、干旱、冰雹、霜凍、沙塵暴等。 災害性天氣一般具有突發性,可發生在不同季節。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災害性天氣會對人類的生產、生 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4、氣象災害:災害性天氣是造成氣象災害的直接原因。新知講解二、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一)寒潮:1、寒潮: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2、寒潮的成因: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并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每年襲擊我國的寒潮平均約有 5次。討論交流寒潮暴發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危害?①農作物受凍害;②動物受凍害;③道路交通中斷;④電力、水利等設備遭到破壞;⑤人們出行受影響;……。新知講解3、寒潮的影響:(1)不利影響:寒潮會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寒潮大風對農業、漁業、航運、道路交通和人們的出行等會造成很大影響,嚴重的可釀成災害,造成人員傷亡。(2)有利影響:寒潮有時會造成大面積降雪,冬季適量的積雪覆蓋對于農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凍死病菌及害蟲、減輕大氣污染等是有益的。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新知講解(二)臺風:1、臺風:臺風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1)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空氣旋渦,是一種極猛烈的風暴,風力常達十級以上,同時有暴雨;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夏秋兩季常侵襲我國。(2)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2、臺風的特點:臺風的半徑一般有數百千米。臺風中心叫做臺風眼,那里風平浪靜,云量很少。臺風眼外側半徑 100千米左右的區域是狂風暴雨區。思考討論1)臺風天氣會造成哪些災害?2)臺風來臨時,我們應怎樣防范?狂風、暴雨、洪澇等造成道路中斷、設施損壞、農田受淹作物減產、動物無空可歸、航運受影響、人們出行困難……等。加固危房和室外設施、船舶進港避風、人員不外出、……等。視頻:防臺指南新知講解3、臺風的影響:(1)臺風的危害: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臺風的重災區。①危害:臺風在海上會形成狂風巨浪,它帶來的大風能吹倒大樹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②對策:當臺風來臨時,不要待在大樹下和電線桿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內;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進港避風;低洼處和危房內的居民要及時轉移;危房和室外設施要及時加固;……等。新知講解(三)洪水:1、洪水:(1)洪水是由暴雨、急驟融冰化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漲的水流現象。(2)洪水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3)洪水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持續性暴雨、臺風是引發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②人類因素:人類的一些活動,如圍湖造田、侵占河道、 城市的無序發展等也會引發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新知講解2、我國特大洪災舉例:①1988年7月30日,浙江寧海,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災,幾大溪流同時山洪暴發,形成特大洪水,全縣受淹村莊656個,死亡176人;房屋沖毀3970間,農田嚴重受損……。②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由于全流域持續降雨,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1998年洪災1988年洪災1988年7月30日浙江寧海“7·30特大洪災”新知講解③2019年8月9日,在臺風“利奇馬”的肆虐下,浙江多地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作為浙江省典型的澇區,臺州臨海市在此次臺風襲擊中嚴重受淹,古城水深達2.5米左右。臨海市直接經濟損失約20.7億元,受災人口57.9萬人。活動:1)把泥土在玻璃箱子內堆成兩個坡面(如圖 2-66),坡度30左右,在低處安上引水溝,在其中一個土坡上種上草皮。用灑水壺以相 同水量、同樣的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2)觀察兩個坡面的水流運動和水溝的匯水情況。3)兩個坡面上,水的流動速度、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異是 ,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 。有草皮的坡面水的流速慢,下滲多,匯入水溝的水量和泥沙比較小植被增加雨水下滲,減少對坡面的沖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新知講解3、植被可減小洪水發生率:實驗表明,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滲,因此破壞植被會使洪水的危害增大。1998年長江發生的特大洪水,就與流域內森林破壞嚴重有密 切關系。此外,植被還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等功能。隨堂練習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多雨;冬季南北溫差大,寒冷干燥B.東部季風區冷熱不明顯C.西北內陸地區長冬無夏D.以上三個都正確A隨堂練習2、關于我國氣象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帶來的降雪可以緩解北方夏旱B.臺風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等C.寒潮、臺風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D.臺風能緩解或解除華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旱情B隨堂練習3、下列對一些自然災害發生采取的應急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A.臺風到來時在路邊抱著高壓電線桿B.雷雨天氣躲在野外大樹下C.當被洪水圍困在室內時往高處轉移,等待救援D.泥石流發生時順著泥石流運動方向撤離C隨堂練習4、當臺風來臨時,①站在大樹下躲雨、②蹲在電線桿旁避風、③躲在臨時搭建的遮雨棚下避風、④逃進破舊房屋暫時躲雨,上述行為中錯誤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隨堂練習5、從中國冬、夏季風示意圖和某地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可推知:(1)我國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和 氣候顯著。(2)我國的季風氣候很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冬季風活動強烈,就會爆發 ;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帶來的降水時間分配不均,也會導致 等災害的發生。季風寒潮干旱、洪澇課堂總結1、我國氣象災害主要有臺風、寒潮、洪水、干旱、冰雹、霜凍、沙塵暴等;2、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3、臺風是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空氣旋渦;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臺風中心風平浪靜、外圍區域是狂風暴雨區。4、洪水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持續性暴雨、臺風是引發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人類的一些活動,如圍湖造田、侵占河道、 城市的無序發展等也會引發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5、植被可以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滲,因此破壞植被會使洪水的危害增大。板書設計2.7 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2)……主要氣象災害1、 主要氣象災害:臺風、寒潮、洪水、干旱、冰雹、霜凍、沙塵暴等;2、寒潮: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3、臺風: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中心風平浪靜、外圍狂風暴雨4、洪水: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自然因素:持續性暴雨、臺風人類因素:圍湖造田、侵占河道、 城市的無序發展等5、植被: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滲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下一課時的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2.7我國的氣候特征及主要氣象災害(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我國西部氣候的基本特征;2、了解寒潮、臺風、洪水等災害性天氣的成因及危害;3、了解主要災害的預防與自救措施。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我國西部的氣候特征1、我國西部地區成為為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其中主要原因是: ;2、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 少,降水變化 。3、我國西北地區氣溫特點:冬 夏 ,氣溫的 和 大,但日照充沛。這種氣候特點是西部干旱地區的一項重要資源。如,吐魯番的瓜果特別甜,就和該地 特別長且 大有關。4、干旱地區的生物有許多適應 環境的形態特征和行為,如仙人球的莖粗、葉子演變成刺,等知識點2、主要氣象災害1、我國是一個 天氣頻發的國家。 天氣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2、我國最主要氣象災害有 、 、 及沙塵暴、冰雹、 霜凍等;其中, 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3、寒潮是大范圍的 ;寒潮會帶來劇烈的 天氣。4、臺風是一種 很大的災害性天氣;臺風外圍會帶來 天氣;但 處卻風平浪靜;我國 地區是臺風的重災區;5、當臺風來臨時,不要待在 下和 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內。不安全的房屋要加固;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 ;低洼處的居民要及時 至安全處暫避。6、在干旱季節,臺風會帶來豐富的 ,有利于緩解旱情。同時臺風對緩和 天氣也有一定的作用。7、引發洪水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和 ;同時 也會引發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 、 、 、城市的無序發展會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二、例題講解例題1、聯系我國氣候特點,了解氣象災害,關注水資源現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降水夏多冬少,根本原因是地形因素的影響B.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我國水資源季節分布不均的問題C.臺風是深圳的主要氣象災害,對我們有害無益D.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仍是世界“貧水國”之一例題2、據氣象臺報道:12月27日起,華北、黃淮等地仍有霾天氣,此后今冬以來最強冷空氣過程將席卷我國中東部地區,帶來寒潮天氣,局地降溫可達14℃以上,并伴有大風。同時,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黃淮、江淮等地將出現雨雪,6個省份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關于天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在近地面空氣層中形成的B.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的冬季風從大西洋帶來的C.寒潮是一種災害性天氣,會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D.雨雪等天氣主要發生在平流層例題3、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而防災減災的任務十分重要,也十分艱巨,由此回答下列各題(1)下列自然災害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①洪水 ②干旱 ③臺風 ④泥石流 ⑤寒潮(2)我國易發生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有( )A.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 B.氣候復雜多樣C.地形復雜多樣 D.海岸線長例題4、圖四幅氣候類型圖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地理區域,其中反映我國西北地區的是( )例題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根據1985年的統計,長江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達56.2萬平方千米,占流域總土地的31.2%。長江中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區域流失面積達35.2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62.6%。材料二:長江流域發生大洪災的頻率,在1300∽1950年間,平均每14年有一次,而近40年來,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進入20世紀80年代,長江全流域幾乎年年發生洪災。1954年長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持續3個月之久,造成數萬人死亡,300多萬公頃農田被毀,京廣鐵路中斷100天。1998年長江全流域的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達上千億元。(1)長江洪水多發的自然原因是 。(2)近年長江洪水發生頻率提高的人為因素是 。(3)治理長江洪水的措施有 。三、隨堂練習:1、每年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主題為“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展基礎”。下列屬于臺州市頻發需重點防范的自然災害是( )A.地震 B.火山噴發 C.海嘯 D.臺風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多雨;冬季南北溫差大,寒冷干燥B.東部季風區冷熱不明顯C.西北內陸地區長冬無夏D.以上三個都正確3、關于我國氣象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帶來的降雪可以緩解北方夏旱B.臺風能緩解或解除華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旱情C.寒潮、臺風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D.臺風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等4、下列有關我國寒潮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是一種來自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 B.源地是西伯利亞、蒙古一帶C.多發季節是秋末、冬季和初春 D.可帶來嚴寒、大風和霜凍天氣5、如表是我國西南某地區某年8月17~18日天氣狀況,根據預報該天氣將持續一段時間。該天氣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是( )A. 干旱 B. 臺風 C. 地震 D. 泥石流6、為了研究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某同學做了以下實驗:如圖所示,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別堆在玻璃箱的兩側,在A坡種上草皮,用酒水壺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對兩個坡面灑水。(1)實驗過程中,該同學觀察到A坡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較多。這說明植被可以減少 流失。(2)我國土地荒漠化現象相當嚴重,華北、西北地區頻繁發生沙塵暴,導致 污染。(3)某地土壤資源短缺,請你提出一條保護土壤的措施: 。7、閱讀有關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讀圖甲,造成我國東部油菜開花日期由南向北時間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2)讀圖乙,秦嶺的走向是 ,秦嶺---淮河一線一月的平均氣溫接近 。(3)讀圖丁,武漢的氣候為 氣候,其氣候特征是: 。(4)讀圖乙本區水旱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A.夏季風活動不穩定 B.冬季風活動強烈 C.地形復雜多樣 D.南北跨緯度大四、課后練習:1、 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現象的是 ( )A.臺風“桑美”登陸浙江 B.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C.“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D.雨后出現了美麗的彩虹2、夏季,造成舟山地區損失最嚴重的氣候災害是( )A.寒潮 B.臺風 C.霜凍 D.洪澇3、下列關于寒潮災害的觀點正確的是( )A.南方遠離寒潮的發源地,因此不會受到寒潮影響B.寒潮能夠引發多種災害C.寒潮是強冷空氣人侵造成的劇烈降溫活動,在我國全年皆可發生D.冬季爆發的寒潮對農作物的影響最大4、下列降水量的年分布圖中,最易發生旱澇災害的是( )5、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是( )A. 狂風和寒潮 B. 梅雨和伏旱 C. 霜凍和風沙 D. 洪澇和干旱6、下面有關我國天氣或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旱澇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B.我國降水季節變化較大、年際變化較小C.臺風只影響我國的廣東、臺灣、海南、福建四省D.寒潮只在冬季發生,并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產生巨大災害7、寒潮伴隨的大風、雨雪和降溫天氣會造成大風、低能見度、地面結冰和路面積雪等現象,對公路、鐵路交通和海上作業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說明寒潮天氣嚴重影響了( )A.工業生產 B.農業生產 C.軍事訓練 D.交通運輸8、下列關于氣象災害的描述錯誤的是( )A.寒潮往往帶來降溫、霜凍、大風、揚塵天氣B.臺風眼外側半徑100千米處是狂風暴雨區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滲透,因此破壞植被會使洪水增加D.城市熱島現象,使城市常出現大霧天氣,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9、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多蓋尖頂瓦房,主要原因是( )A.尖頂瓦房比較美觀B.當地降水多,雨季長,尖頂有利于排水C.該地常有臺風光臨,尖頂可以減少對臺風的阻力D.南方雨天多,光照不足,尖頂有利于屋內的熱量聚集10、如圖所示為我國某地區氣象災害成因示意圖,其中甲、乙、丙氣象災害分別是( )A.干旱、洪澇、霜凍 B.寒潮、臺風、霜凍C.干旱、暴雪、沙塵暴 D.干旱、寒潮、沙塵暴(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臺州地區經常遭遇臺風天氣,臺風發源于熱帶洋面,登錄時伴隨狂風、暴雨。如圖示意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臺風屬于水循環過程中的水汽輸送 B.臺風只有壞處沒有益處C.我國冬季仍有臺風登陸 D.夏季生成多,但登陸少12、我國西部的干旱氣候(1)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量_______,降水變化______。 冬______夏______,氣溫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但日照充沛。(2)干旱地區的生物有許多適應 環境的形態特征和行為。(3)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材料一:2001年11月,太平洋上美麗的島國——圖瓦盧,其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敗,并宣布他們將放棄自己的家園,舉國移民到新西蘭。材料二: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氣候變化將產生嚴重的社會經濟后果,對糧食和水安全等造成威脅。(1)圖瓦盧成為全球第一個“環境難民”國家,將其影響因素按因果關系填入方框內(填字母)。A.二氧化碳增加 B.全球變暖 C.過度砍伐森林(2)全球氣溫上升不僅會引起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還發生 等危害,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3)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要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請你結合生活實際,為實現這一目標提出兩點可行性建議: ① ;② 。14、閱讀有關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讀下圖,本次旱情主要集中分布于 (地形區)。①為 省,②為 省。(2)讀下列兩圖可知,與西部相比,我國東部發生旱災、洪水災害的頻率 ,受災地區主要分布于 區(季風區或非季風區),這是因為影響我國的 季風活動不穩定造成的。(3)舉2例說說旱災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15、如圖是我國五個城市的氣溫曲線與降水量季節分配柱狀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五個城市中,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城市,最低的是_____城市;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______城市,最小的是_____城市;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城市,最少的是_______城市。(2)五個城市中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夏季風不能到達造成降水稀少 2、降水量 大3、寒 熱 年較差 日照時間 晝夜溫差 4、干燥、少雨知識點2、1、災害性 災害性 2、臺風 寒潮 洪水 洪水3、強烈冷空氣活動 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4、破壞力 狂風暴雨 臺風眼(臺風中心) 東部沿海5、大樹 電線桿 進港避風 轉移 6、降水 高溫7、持續性暴雨 臺風 人類的一些活動8、 破壞植被 圍湖造田 侵占河道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我國降水夏多冬少,主要是受季風的影響,A錯誤;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B錯誤;臺風是深圳的主要氣象災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但是臺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在夏季可降低氣溫,緩解酷暑,帶來雨水,C錯誤;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仍是世界“貧水國”之一,D正確。例題2、C解析:A.霾是較大的粉塵顆粒,是一種固體的物質;而不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氣層中形成,故A錯誤。B.在我國季風區內,冬、夏風向有規律地更替著。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勁吹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故B錯誤。C.寒潮是一種災害性天氣,會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故C正確。D.雨雪等所有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故D錯誤。例題3、(1)①②③⑤ (2)A解析: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 的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災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災害:海嘯和風暴潮。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我國易發生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風不穩定,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例題4、C解析:圖C氣溫年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終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對集中于夏季。符合我國西北地區的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氣溫特點。例題5、(1)支流眾多、且南北延伸、流域面積廣,流域內汛期長、且降水集中;(2)①上中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道變彎,變窄,湖泊縮小;②圍湖造田,使湖泊蓄水能力減小;(3)上游植樹造林,中游修建水庫,下游加固江防大堤、退田還湖、疏通河道。解析:(1)長江流域多發洪水的自然原因是:支流多、且南北延伸、流域面積廣,流域內汛期長、且降水集中;(2)近幾十年來由于①上中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道變彎,變窄,湖泊縮小;②圍湖造田,使湖泊蓄水能力減小,這些人為因素也是造成洪澇災害多發的主要原因;(3)治理長江的洪水不同的河段要用不同的方式:上游植樹造林,中游修建水庫,下游加固江防大堤、退田還湖、疏通河道。三、隨堂練習:1、D 2、A 3、D 4、A 5、A 6、(1)水土(2)大氣(3)植樹造林等7、(1)氣溫 (2)東西走向;0℃ (3)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4)A四、課后練習:1、C 2、B 3、B 4、B 5、D 6、A 7、D 8、D 9、B 10、D 11、A12、(1)小 大 寒 熱 日較差 年較差 (2) 干燥、少雨 (3)寒潮、臺風、洪水13、(1)(2)旱澇、糧食減產、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資源短缺 (3)多植樹造林;節能減排14、(1)長江中下游平原;湖南;江西; (2)高;季風區;夏(3)①旱災發生時,不利于農業生產,農作物會干枯②會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15、(1)B C A B B C (2)AC 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2.7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2).pptx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2.7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2)學案.doc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2.7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冰雹.mp4 防臺指南.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