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包子、剪子、錘教學內容:1. 唱:《包子、剪子、錘》2. 聽:《猜謎謠》教學目標:1.通過走、跑、跳三種步態表現,感受與表現歌曲的節奏特點。2.能用飽滿的情緒與輕松的聲音熟練地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錘》。3.了解《猜謎謠》的歌詞內容,結合方言感受音樂旋律的地方特色。教學重點:1.通過走、跑、跳三種步態表現,感受與表現歌曲的節奏特點。2.能用飽滿的情緒與輕松的聲音熟練地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錘》。教學難點:1.通過走、跑、跳三種步態表現,感受與表現歌曲的節奏特點。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書教學過程:1、 準備活動1.今天的音樂課,首先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走一走。聽聽看,音樂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走動呢。注意在走的過程中不要碰到人和東西哦53 11 | 53 11| 66 66| 55 55 |53 11 | 53 11|22 23|2—||(慢速)生:隨著琴聲慢走2.聽,音樂發生什么變化(跳躍的)31 11|31 11|33 66|66 66|16 53|16 53|22 23|1—|(慢速的)53 11 | 53 11| 66 66| 55 55 |53 11 | 53 11|22 23|2—|(跳躍的)31 11|31 11|33 66|66 66|16 53|16 53|22 23|1—||3.我們剛才用了幾種腳步在走?分別是什么?生:兩種步子,跑和走4.現在請你聽聽,這時候你會用什么樣的腳步來表現音樂呢?5.3 1.1 | 5.3 1.1| 6.6 6.6| 5.5 5.5 |5.3 1.1 | 5.3 1.1|2.2 2.3|2—||5.誰來試試,下面小朋友觀察,他們用的什么步子?(請幾個孩子試著)生:兩只腳輪流跳6.如果輪流跳有困難,也可以一只腳在前面跳。一起來試試(剛才的附點節奏)5.3 1.1 | 5.3 1.1| 6.6 6.6| 5.5 5.5 |5.3 1.1 | 5.3 1.1|2.2 2.3|2—|31 11|31 11|33 66|66 66|16 53|16 53|22 23|1—|7.剛才我們一共了三種步子走動。老師要把音樂變化一下,聽一聽會有不同步子出現,?53 11 | 53 11| 6 6|5—||生:跳和走8.聽著音樂,老師彈一句你不要動 ,第二遍時再動53 11 | 53 11| 6 6|5—||53 11 | 53 11|2 3|2—||3.1 11|3.1 11|33 6|6—||1.6 53|1.6 53|2 3|1—||小結:走走與跳跳這個游戲好么。2、 學唱歌曲1. 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跟游戲有關的歌曲吧(完整地初聽歌曲)找一找歌曲中有沒有剛才我們游戲中走走與跳跳的節奏呢?生:找一找節奏型2. 非常準確,我們就來唱一唱這一部分(模唱歌詞)生:跟老師模唱歌詞3. 同學們自己試著唱一唱這一部分吧生:完整唱第一部分4. 這兒有個音樂記號,你們認識它嗎?生:休止符5. 這個休止符在這兒起到什么作用呢,請你聽老師唱一唱,辨別一下哪種是有半拍休止的。生:辨別休止符6. 這一部分我們完整地唱一唱吧生:完整演唱第一部分7. 加上走走與跳跳的腳上動作,你們還會演唱么生:加上腳上動作演唱8. 請大家聽聽這一部分,在歌曲前面加上了什么?生:念白9. 哪位小朋友可以帶領大家念一念這一部分呢?(提醒聲音的位置)生:念一念10. 讓我們跟著音樂中的小朋友一起默唱這一部分生:默唱11. 輪到同學們唱嘍,準備好了嗎生:跟伴奏演唱這一部分12. 在念白的地方我們可以加入另一個游戲,有誰想到了嗎生:包子剪子錘的游戲13. 行,那我們在最后一個錘字的地方分出勝負好不好,那贏的小朋友做什么呢,誰來制定游戲規則呢生:贏的小朋友站起來表演唱接下去的部分14. 就按照同學們制定的游戲規則開始吧,注意念白處的聲音哦生:游戲表演唱15. 接下來跟老師唱一唱歌曲的另一部分生:模唱另一部分16. 同學們自己來唱一唱生:單獨唱這一部分17. 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中的小朋友一起完整地默唱這首歌曲生:默唱歌曲18. 先不加游戲,這一次老師只想好好地聽你們演唱歌曲,好么生:完整演唱歌曲19. 如果加入游戲的話,誰來完整說一說游戲規則呢生:說一說20. 那我們開始吧,注意游戲只是配合我們大家更好地演唱歌曲哦生:完整表演歌曲3、 欣賞1下面我們來猜個謎語(出示幻燈片)我先不回答生:猜2接下來我是這樣回答的,你們看,這個答案好像可以有很多是不是生:出示答案1. 那我這樣改改,你看(出示下半部分)生:看完整的2. 一個小朋友問,另一個小朋友答,齊的部分我們一起念(音樂一段)生:跟著伴奏念3. 我們一起聽音樂中的小朋友唱一唱生:聽小結:今天的音樂課上,我們邊做游戲邊學習了音樂,除了《猜謎謠》我們前面學過的歌曲是(一起說)《包子、剪子、錘》其實我們的音樂中有許許多多的好玩有趣的游戲等著我們去快樂享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