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題特訓(六)時間:20分鐘 得分: 1.如圖所示為iPad原裝妙控鍵盤,配上iPad,合上就像一個保護套,打開就成了一個mini的電腦,支架也能調節角度,非常適合輕量辦公需求的人。某國產品牌出了一款妙控鍵盤平替版,從外觀和體驗上來說跟蘋果原裝都相當接近,價格只要原裝的四分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妙控鍵盤與iPad采用無線連接,方便攜帶與安裝,體現了技術解放人的作用B.妙控鍵盤集成了藍牙鍵盤、觸控板、磁吸支架三者的功能,體現技術的綜合性C.小明在商場試用了平替版妙控鍵盤,與蘋果原裝比較之后選擇購買了平替版,體現技術的實踐性D.考慮到技術的專利性,我們不能購買該平替產品2.關于上述妙控鍵盤的設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妙控鍵盤按壓時有段落感,手感接近機械鍵盤,靈敏、舒適,主要考慮了人的生理需求B.鍵盤有背光功能,即便是晚上辦公也能清楚地看見每一個鍵鈕,主要考慮了“環境”的因素C.妙控鍵盤除了鍵盤還有絲滑靈敏的觸控板,不僅代替了鼠標,還支持手勢觸控功能,實現了人機關系的高效和舒適目標D.妙控鍵盤既可作為保護套又可作為支架使用,主要考慮了“物”的因素如圖所示為用松木制作的榫卯結構圖,根據題圖完成第3~4題。3.榫頭尺寸如圖b所示,為使榫卯連接牢固可靠,下列四個方案中榫眼尺寸設計最合理的是( )4.制作第3題中的榫頭,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A.畫線時不需要根據鋸割的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B.起鋸時用左手大拇指定位,鋸割快要結束時要保持框鋸水平C.鋸割后還需要刨削D.刷油漆后再進行榫卯機構的組裝5.將一塊大小合適的矩形鋼加工成如圖所示的工件,以下加工流程中最合理的是( )A.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倒角B.劃線→鉆孔→倒角→鋸割→銼削C.劃線→鋸割→銼削→劃線→鉆孔→倒角D.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劃線→鉆孔→倒角6.如圖所示的連桿機構,桿4固定,電機順時針帶動桿1,通過桿2使桿3在豎直平面內運動。運動到圖示位置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桿1受彎曲,桿2受壓,桿3受拉B.桿1受彎曲,桿2受壓,桿3受彎曲C.桿1受拉,桿2受壓,桿3受拉D.桿1受拉,桿2受壓,桿3受彎曲7.如圖所示是某芯片設計工藝的流程圖。下列對該流程圖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A.“邏輯合成”與“電路布局與走線”屬于并行環節B.“硬件描述語言”與“電路檢測”屬于串行環節C.“電路模擬”不成功,修改“邏輯合成”環節D.“電路布局與走線”與“電路檢測”不可以顛倒如圖所示是風力發電系統的示意圖。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通過增速器提高旋轉的速度,帶動發電機發電。其中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風向標和測速儀分別檢測風向和風速,風向和風速信號送入控制柜中進行數據處理,若風速低于一定值時,控制柜發出指令,偏航電機轉動,改變風輪朝向和葉片槳距角使風力發電機組輸出最大的功率。請根據示意圖及其描述完成第8~9題。8.從系統的角度分析,下列說法中不恰當的是( )A.該系統主要有塔架、發電機、增速齒輪箱、葉片、電控系統等組成,體現了系統的整體性B.既要考慮發電機功率大小,又要考慮風力發電系統安裝地環境等,體現了系統分析的綜合性原則C.該系統優化時,要從整體出發,以系統整體功能的最優為目的D.設計團隊的人員分工及設計計劃等是系統優化的約束條件9.對于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輸入量是風向標和測速儀B.系統有檢測裝置,控制方式是閉環控制C.被控對象是發電機D.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都是干擾因素如圖所示為信號處理電路,Ui為輸入信號,Uo為輸出信號。根據題圖完成第10~11題。10.如果要將電路中的電子元器件焊接到印刷板上(電源部分已焊好),并探究該電路的功能,下列器材中不需要的是( )11.該信號處理電路,Ui為信號輸入,Uo為信號輸出。下列輸出波形與輸入波形關系中不可能的是( )12.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三極管電路,工作時VT1、VT2均導通。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VT1、VT2均工作在放大狀態B.增大電源電壓,VD的亮度變化明顯C.減小R1的阻值,VD的亮度變化明顯D.減小R2的阻值,VD的亮度變化不明顯選擇題特訓(六)時間:20分鐘 得分:________1.如圖所示為iPad原裝妙控鍵盤,配上iPad,合上就像一個保護套,打開就成了一個mini的電腦,支架也能調節角度,非常適合輕量辦公需求的人。某國產品牌出了一款妙控鍵盤平替版,從外觀和體驗上來說跟蘋果原裝都相當接近,價格只要原裝的四分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妙控鍵盤與iPad采用無線連接,方便攜帶與安裝,體現了技術解放人的作用B.妙控鍵盤集成了藍牙鍵盤、觸控板、磁吸支架三者的功能,體現技術的綜合性C.小明在商場試用了平替版妙控鍵盤,與蘋果原裝比較之后選擇購買了平替版,體現技術的實踐性D.考慮到技術的專利性,我們不能購買該平替產品答案 A2.關于上述妙控鍵盤的設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妙控鍵盤按壓時有段落感,手感接近機械鍵盤,靈敏、舒適,主要考慮了人的生理需求B.鍵盤有背光功能,即便是晚上辦公也能清楚地看見每一個鍵鈕,主要考慮了“環境”的因素C.妙控鍵盤除了鍵盤還有絲滑靈敏的觸控板,不僅代替了鼠標,還支持手勢觸控功能,實現了人機關系的高效和舒適目標D.妙控鍵盤既可作為保護套又可作為支架使用,主要考慮了“物”的因素答案 B解析 B中背光功能體現了信息的交互,主要考慮了“人”的因素。如圖所示為用松木制作的榫卯結構圖,根據題圖完成第3~4題。3.榫頭尺寸如圖b所示,為使榫卯連接牢固可靠,下列四個方案中榫眼尺寸設計最合理的是( )答案 C解析 根據榫卯連接的原理,榫眼的尺寸應比榫頭的尺寸略小,排除A和D;B中13的尺寸略小于榫頭的15,但連接上后因為榫眼的前后兩側較薄,所以會導致變形甚至開裂。故應選C。4.制作第3題中的榫頭,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A.畫線時不需要根據鋸割的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B.起鋸時用左手大拇指定位,鋸割快要結束時要保持框鋸水平C.鋸割后還需要刨削D.刷油漆后再進行榫卯機構的組裝答案 B解析 A中畫線要留出一定的余量;B正確;C鋸割后還需要銼削和打磨;D榫頭不需要噴油漆。5.將一塊大小合適的矩形鋼加工成如圖所示的工件,以下加工流程中最合理的是( )A.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倒角B.劃線→鉆孔→倒角→鋸割→銼削C.劃線→鋸割→銼削→劃線→鉆孔→倒角D.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劃線→鉆孔→倒角答案 A解析 根據工件的形狀,中間圓孔不在同一面上,故應先鉆孔再鋸割,而后銼削和倒角。6.如圖所示的連桿機構,桿4固定,電機順時針帶動桿1,通過桿2使桿3在豎直平面內運動。運動到圖示位置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桿1受彎曲,桿2受壓,桿3受拉B.桿1受彎曲,桿2受壓,桿3受彎曲C.桿1受拉,桿2受壓,桿3受拉D.桿1受拉,桿2受壓,桿3受彎曲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結構中構件的受力形式。該連桿機構中,電機順時針轉動到圖示位置時,與電機軸剛連接的連桿1受彎曲,連桿1推動連桿2運動,連桿2受壓,在圖示位置時,連桿3被連桿2推著轉動,連桿3受拉。7.如圖所示是某芯片設計工藝的流程圖。下列對該流程圖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A.“邏輯合成”與“電路布局與走線”屬于并行環節B.“硬件描述語言”與“電路檢測”屬于串行環節C.“電路模擬”不成功,修改“邏輯合成”環節D.“電路布局與走線”與“電路檢測”不可以顛倒答案 A解析 “邏輯合成”與“電路布局與走線”兩個環節時序上有先后,是串行環節。如圖所示是風力發電系統的示意圖。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通過增速器提高旋轉的速度,帶動發電機發電。其中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風向標和測速儀分別檢測風向和風速,風向和風速信號送入控制柜中進行數據處理,若風速低于一定值時,控制柜發出指令,偏航電機轉動,改變風輪朝向和葉片槳距角使風力發電機組輸出最大的功率。請根據示意圖及其描述完成第8~9題。8.從系統的角度分析,下列說法中不恰當的是( )A.該系統主要有塔架、發電機、增速齒輪箱、葉片、電控系統等組成,體現了系統的整體性B.既要考慮發電機功率大小,又要考慮風力發電系統安裝地環境等,體現了系統分析的綜合性原則C.該系統優化時,要從整體出發,以系統整體功能的最優為目的D.設計團隊的人員分工及設計計劃等是系統優化的約束條件答案 D解析 設計團隊的人員分工及設計計劃可以人為調整,不屬于系統優化的約束條件。9.對于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輸入量是風向標和測速儀B.系統有檢測裝置,控制方式是閉環控制C.被控對象是發電機D.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都是干擾因素答案 C解析 輸入量是風向和風速,A項錯誤;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沒有反饋環節,控制方式是開環控制,B項錯誤;除輸入量(給定量)以外,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都是干擾因素,D項錯誤。如圖所示為信號處理電路,Ui為輸入信號,Uo為輸出信號。根據題圖完成第10~11題。10.如果要將電路中的電子元器件焊接到印刷板上(電源部分已焊好),并探究該電路的功能,下列器材中不需要的是( )答案 C11.該信號處理電路,Ui為信號輸入,Uo為信號輸出。下列輸出波形與輸入波形關系中不可能的是( )答案 D12.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三極管電路,工作時VT1、VT2均導通。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VT1、VT2均工作在放大狀態B.增大電源電壓,VD的亮度變化明顯C.減小R1的阻值,VD的亮度變化明顯D.減小R2的阻值,VD的亮度變化不明顯答案 B解析 A.兩個三極管均為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它們均工作在放大狀態,正確;該電路為由PNP三極管組成恒流源電路,由于Ib1和Ib2在量級相對于Ic1和Ie1可以忽略,所以Ic1≈Ie1≈IR1=(12 V-11.3 V)/50 Ω=14 mA,所以VD的亮度受R1控制。B.增大電源電壓,但是R1兩端的電壓差仍為0.7 V不變,VD的亮度不會發生明顯變化,錯誤;C.減小R1的阻值,則Ic1變大,VD明顯變亮,正確;D.減小R2的阻值,Ic1不發生變化,VD的亮度變化不明顯,正確。(共17張PPT)考前題型特訓選擇題特訓(六)時間:20分鐘 得分:________1.如圖所示為iPad原裝妙控鍵盤,配上iPad,合上就像一個保護套,打開就成了一個mini的電腦,支架也能調節角度,非常適合輕量辦公需求的人。某國產品牌出了一款妙控鍵盤平替版,從外觀和體驗上來說跟蘋果原裝都相當接近,價格只要原裝的四分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妙控鍵盤與iPad采用無線連接,方便攜帶與安裝,體現了技術解放人的作用B.妙控鍵盤集成了藍牙鍵盤、觸控板、磁吸支架三者的功能,體現技術的綜合性C.小明在商場試用了平替版妙控鍵盤,與蘋果原裝比較之后選擇購買了平替版,體現技術的實踐性D.考慮到技術的專利性,我們不能購買該平替產品A.妙控鍵盤按壓時有段落感,手感接近機械鍵盤,靈敏、舒適,主要考慮了人的生理需求B.鍵盤有背光功能,即便是晚上辦公也能清楚地看見每一個鍵鈕,主要考慮了“環境”的因素C.妙控鍵盤除了鍵盤還有絲滑靈敏的觸控板,不僅代替了鼠標,還支持手勢觸控功能,實現了人機關系的高效和舒適目標D.妙控鍵盤既可作為保護套又可作為支架使用,主要考慮了“物”的因素B解析 B中背光功能體現了信息的交互,主要考慮了“人”的因素。如圖所示為用松木制作的榫卯結構圖,根據題圖完成第3~4題。C3.榫頭尺寸如圖b所示,為使榫卯連接牢固可靠,下列四個方案中榫眼尺寸設計最合理的是( )解析 根據榫卯連接的原理,榫眼的尺寸應比榫頭的尺寸略小,排除A和D;B中13的尺寸略小于榫頭的15,但連接上后因為榫眼的前后兩側較薄,所以會導致變形甚至開裂。故應選C。4.制作第3題中的榫頭,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A.畫線時不需要根據鋸割的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B.起鋸時用左手大拇指定位,鋸割快要結束時要保持框鋸水平C.鋸割后還需要刨削D.刷油漆后再進行榫卯機構的組裝B解析 A中畫線要留出一定的余量;B正確;C鋸割后還需要銼削和打磨;D榫頭不需要噴油漆。5.將一塊大小合適的矩形鋼加工成如圖所示的工件,以下加工流程中最合理的是( )A解析 根據工件的形狀,中間圓孔不在同一面上,故應先鉆孔再鋸割,而后銼削和倒角。A.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倒角B.劃線→鉆孔→倒角→鋸割→銼削C.劃線→鋸割→銼削→劃線→鉆孔→倒角D.劃線→鉆孔→鋸割→銼削→劃線→鉆孔→倒角6.如圖所示的連桿機構,桿4固定,電機順時針帶動桿1,通過桿2使桿3在豎直平面內運動。運動到圖示位置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解析 本題考查結構中構件的受力形式。該連桿機構中,電機順時針轉動到圖示位置時,與電機軸剛連接的連桿1受彎曲,連桿1推動連桿2運動,連桿2受壓,在圖示位置時,連桿3被連桿2推著轉動,連桿3受拉。A.桿1受彎曲,桿2受壓,桿3受拉B.桿1受彎曲,桿2受壓,桿3受彎曲C.桿1受拉,桿2受壓,桿3受拉D.桿1受拉,桿2受壓,桿3受彎曲A.“邏輯合成”與“電路布局與走線”屬于并行環節B.“硬件描述語言”與“電路檢測”屬于串行環節C.“電路模擬”不成功,修改“邏輯合成”環節D.“電路布局與走線”與“電路檢測”不可以顛倒A解析 “邏輯合成”與“電路布局與走線”兩個環節時序上有先后,是串行環節。如圖所示是風力發電系統的示意圖。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通過增速器提高旋轉的速度,帶動發電機發電。其中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風向標和測速儀分別檢測風向和風速,風向和風速信號送入控制柜中進行數據處理,若風速低于一定值時,控制柜發出指令,偏航電機轉動,改變風輪朝向和葉片槳距角使風力發電機組輸出最大的功率。請根據示意圖及其描述完成第8~9題。A.該系統主要有塔架、發電機、增速齒輪箱、葉片、電控系統等組成,體現了系統的整體性B.既要考慮發電機功率大小,又要考慮風力發電系統安裝地環境等,體現了系統分析的綜合性原則C.該系統優化時,要從整體出發,以系統整體功能的最優為目的D.設計團隊的人員分工及設計計劃等是系統優化的約束條件D解析 設計團隊的人員分工及設計計劃可以人為調整,不屬于系統優化的約束條件。9.對于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輸入量是風向標和測速儀B.系統有檢測裝置,控制方式是閉環控制C.被控對象是發電機D.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都是干擾因素C解析 輸入量是風向和風速,A項錯誤;發電機功率控制子系統沒有反饋環節,控制方式是開環控制,B項錯誤;除輸入量(給定量)以外,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都是干擾因素,D項錯誤。如圖所示為信號處理電路,Ui為輸入信號,Uo為輸出信號。根據題圖完成第10~11題。CDA.VT1、VT2均工作在放大狀態B.增大電源電壓,VD的亮度變化明顯C.減小R1的阻值,VD的亮度變化明顯D.減小R2的阻值,VD的亮度變化不明顯B解析 A.兩個三極管均為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它們均工作在放大狀態,正確;該電路為由PNP三極管組成恒流源電路,由于Ib1和Ib2在量級相對于Ic1和Ie1可以忽略,所以Ic1≈Ie1≈IR1=(12 V-11.3 V)/50 Ω=14 mA,所以VD的亮度受R1控制。B.增大電源電壓,但是R1兩端的電壓差仍為0.7 V不變,VD的亮度不會發生明顯變化,錯誤;C.減小R1的阻值,則Ic1變大,VD明顯變亮,正確;D.減小R2的阻值,Ic1不發生變化,VD的亮度變化不明顯,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通用技術一輪復習考前題型特訓課件:選擇題特訓六(共17張ppt).pptx 2025屆通用技術一輪復習考前題型特訓:選擇題特訓六 (學生版).docx 2025屆通用技術一輪復習考前題型特訓:選擇題特訓六(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