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簧管波爾卡》教學目標:1.欣賞《單簧管波爾卡》。聽辯主體旋律的重復出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音樂記憶力;分析樂曲旋律,并畫出旋律線,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力。2.能隨樂進行體態(tài)、打擊樂器等參與表現(xiàn),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3.了解、認識單簧管這種樂器,能隨樂模仿演奏。教學設計意圖:以一首樂曲為主要內(nèi)容的欣賞課教學,即在一節(jié)課以欣賞一首樂曲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這種課型中的音樂作品一般是需要“精聽”的經(jīng)典名曲。教學時不只是整體性的、瀏覽性的聆聽樂曲,而是需要“借曲發(fā)揮”,即以問題為引導,采取整體聆聽與片斷聆聽的欣賞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表現(xiàn)力、熟記樂曲的音樂主題,了解音樂的表現(xiàn)特點及相關的音樂常識。本課正是此種類型的音樂欣賞課,教學圍繞欣賞一首經(jīng)典樂曲《單簧管波爾卡》展開,通過多種聆聽欣賞和參與表現(xiàn)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了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魅力,同時教學又不拘泥于這一首樂曲的欣賞,而是由對一首經(jīng)典樂曲的欣賞,拓展到同體裁一類樂曲的特點。重難點:聽辯樂曲風格,曲式結構,感受樂曲情緒、速度,并用旋律線、動作表現(xiàn)出來。課前準備:鈴鼓、雙響筒、串鈴等打擊樂器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教師放《問好歌》音樂,學生律動入場坐好。二、欣賞教學1.導入:師:同學們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捷克看一場音樂會,讓我們開啟音樂之旅一起出發(fā)吧!(播放視頻)2.出示課題,并講解“波爾卡”師:同學們這場音樂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生:有舞蹈。師:“波爾卡”是捷克的一種民間舞蹈。19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輕快活潑的男女對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會以圓圈的隊形進行表演。而這種舞蹈的音樂也被稱為“波爾卡”。后來有很多偉大的音樂家,喜歡這種活潑歡快的音樂風格,用“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3. 講解“單簧管”下面有一個樂器迫不及待的要演奏波爾卡,大家看是誰,引出單簧管并講解:單簧管,又稱為黑管或克拉管,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高音區(qū)嘹亮明朗;中音區(qū)富于表情,音色純凈,清澈優(yōu)美;低音區(qū)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樂曲家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由波蘭作曲家、單簧管演奏家普羅米修斯創(chuàng)作的《單簧管波爾卡》。(播放視頻)模仿演奏姿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師: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歡快活潑)師:速度?(快速)4.分段講解音樂歡快活潑,下面我們來分段欣賞,先來聽第一部分,播放音樂。第一部分是從鋼琴上奏出三個響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單簧管以堅實明亮的音色,快速地奏出第一主題,之后又反復一遍。大量運用十六分音符構成了密集節(jié)奏,斷音和顫音的運用,使音樂活潑明快而富有生氣。(1)聆聽A樂段:A: 老師畫出旋律線,學生跟著做。B: 配伴奏: x x|xx x |C:打擊樂伴奏(鈴鼓)(2)聆聽B樂段第二樂段和第一樂段區(qū)別不大,節(jié)奏平穩(wěn),延續(xù)了活躍的氣氛。A:畫旋律線,學生跟著做。B:配伴奏: x x |x x|C:打擊樂伴奏(雙響筒)(3)聆聽C樂段第三樂段出現(xiàn)整首樂曲時值最長的音符,好似在不斷跳動中短暫的休息,片刻的安靜。A:畫旋律線,學生跟著做。B:用動作感受音樂C:打擊樂伴奏(串鈴)xx xx | xx xx|5.完整聆聽師:分段欣賞完畢,讓我們完整地聽一遍音樂,聽哪個樂段重復出現(xiàn)了,并出現(xiàn)了幾次,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生:三次師:這是一首復三段體的回旋曲式。6.打擊樂演奏A樂段及再現(xiàn):鈴鼓x x|xx x |B樂段:雙響筒x x |x x|C樂段:串鈴xx xx |xx xx|7.音樂游戲師:哇!同學們演奏地真棒,老師要給大家一個大大的贊,每個人都是小小演奏家。這首樂曲是一首舞曲,那就讓我們隨音樂翩翩起舞吧。分主題學動作A主題:分兩組拉圓圈做向前踏步,拍手。B主題:跑跳步轉圈。C主題:雙手拉圓,向右伸展,搖頭、向左伸展,搖頭。三、總結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歡快好聽的音樂《單簧管波爾卡》,了解了波爾卡和單簧管,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了解更多音樂知識,積累更多音樂素養(yǎng),讓我們盡情的享受音樂的美妙吧!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