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思考:為什么設立全國生態日?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全國生態日活動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講好美麗中國故事,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實踐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6.2共筑生命家園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 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政治認同:樹立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意識。道德修養: 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知道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措施。法治觀念: 明確綠色發展的意義,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健全人格:結合我國的發展明確怎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責任意識: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究:結合材料和實際說說人和自然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種種實踐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喚起人們建設美麗中國的成就感、自豪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自然為人類提供滋養與條件人類對自然進行補償和修復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自然人類人和自然的關系探究:結合圖片說說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工業廢水非法排污全球變暖生活垃圾污染土壤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④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⑤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課堂筆記: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究:結合材料分析造成災難的原因?思考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光化學煙霧是大量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作用下,與空氣中其他成份起化學作用而產生的。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向大氣排放大量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該市臨海依山,處于50公里長的盆地中,汽車排出的廢氣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為主的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滯留市區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學煙霧事件中,洛杉磯市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氣污染和高溫,短短兩天之內,65歲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直到20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課堂筆記: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我國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共繪美麗中國畫卷。8月14日,西藏絨山羊在畜牧點吃草。西藏絨山羊集中分布在藏西北的羌塘高原,繁衍在高原特殊的生態環境中,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了一個絨毛較多、絨品質較好的地方品種,是我國珍貴的絨山羊品種資源和寶貴的基因庫。8月14日,長春南湖公園綠意盎然。據悉,2020年以來,長春市以“還綠于民”“綠色共享”的理念,通過透綠、增綠、補綠等一系列行動,打造“森林城”升級版,努力讓綠色成為城市發展最耀眼的底色。8月12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茶溪川鄉村振興示范區,3萬余畝茶園綠意蔥蔥,生機勃勃。該示范區依托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生態文化旅游園區、宜居宜業田園社區“三區同建”思路,著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產業深度融合。8月10日,在群峰環抱的貴州荔波小七孔景區,游人如織。域內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這方水土上得到生動詮釋。8月7日,“水光瀲滟晴方好”的杭州西湖上,荷花、斷橋和游人相得益彰。近年來,杭州秉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遵從科學、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的治理理念,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輻射更廣,也讓西湖的水生態系統更健康。探究:各省積極響應首個生態日活動,說明了什么?8月5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縣獨嶺云頂,山水競秀、如詩如畫。近年來,五峰秉承“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水網,守住水生態安全底線”思路,以流域為本底,統籌發展和安全,保障碧水長流、秀水長清。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探究:結合視頻說說我國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1)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課堂筆記:我國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國家)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熄燈一小時光盤行動使用環保袋探究:結合圖片說說我們如何助力綠色發展?(1)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養成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文明習慣。(2) 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選購無包裝、簡易包裝、大容量包裝產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選購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5)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多騎自行車。(6) 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課堂筆記:我們如何助力綠色發展拓展:垃圾分類可回收物定義:可回收物(再生資源)是指回收后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為生產原料或者經過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電子廢棄物類、織物類等。主要種類:廢紙類——報紙、紙箱板、圖書、雜志、各種本冊、其它干凈紙張、各類利樂包裝牛奶袋、飲料盒(需沖洗晾干)。塑料類——各種塑料飲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盆(盒)。玻璃類——玻璃瓶、平板玻璃、鏡子。金屬類——鋁質易拉罐,各類金屬廚具、餐具、用具,其它民用金屬制品。電子廢棄物類——各類家用電器產品。織物類——桌布、衣服、書包等。廚余垃圾定義:狹義的廚余垃圾是有機垃圾的一種,分為熟廚余垃圾(剩菜、剩飯、菜葉)以及生廚余垃圾(果皮、蛋殼、茶渣、骨、貝殼),廣義的廚余垃圾是指家庭生活飲食中所需用的來源生料及成品(熟食)或殘留物,還包括用過的筷子,食品的包裝材料等。有害垃圾定義: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主要包括:廢藥品、廢殺蟲劑、廢消毒劑、廢油漆、廢溶劑、廢礦物油、廢化妝品、廢膠片、廢相紙、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充電電池、廢扣子電池、堿性電池、鋰電池、鎳鎘電池等。其他垃圾定義: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通常根據垃圾特性采取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主要包括:使用過的衛生紙、復寫紙、傳真紙、照片、離心紙、蠟紙、轉印紙、塑料光面廢紙、婦女用衛生巾、嬰兒紙尿布、餐巾紙、煙蒂、陶瓷制品、衣服、鞋類、石棉瓦、白板、木質玩具、雨鞋、木質家具、橡膠制品、輪胎等。1.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行動目標——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成。“以竹代塑”為減少塑料污染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這一舉措體現了我國( )①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②資源、環境問題不再嚴峻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2.2023年,我省將河西5市20個縣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慶陽市等5市28個縣納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省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我省這些做法主要體現了( )A.創新發展理念B.開放發展理念C.綠色發展理念D.共享發展理念C3.某地淡水湖泊曾遭受過嚴重污染,水質變差,生態物種減少。之后,該地利用5G、大數據等“黑科技”進行大規模系統性生態治理,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候鳥天堂”美景重現。不僅如此,該地淡水湖泊生態的治理成效還帶動了周邊旅游的興旺,帶來了群眾收入的增長等。該地的變化( )①得益于思維方式的轉變與技術的應用②是當地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③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體現④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簡答:2024年植樹節的主題是“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中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連續多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參加義務植樹,就是要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讓大家都樹立起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責任意識,形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1)植樹是我們和春天不變的約定,不過植樹是一門學問,請你提供一條植樹的技巧。(2)近年來我國在國土綠化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你認為得益于哪些因素 (至少兩方面)(3)你將以怎樣的實際行動為“綠化家鄉、美化家鄉”做貢獻 (兩方面即可)簡答:(1)挖坑:挖一個與樹的根球大小相當的坑,最大是要比它大兩倍的坑。(2)①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美麗中國。②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制定并完善了我國的環保法律法規,同時加大了環保督查力度,依法嚴懲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③加大了環保宣傳力度,人們的節能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增強了人們落實環保行動的自覺性和責任感。④實施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3)①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②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③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習慣。④自己承擔色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⑤認真履行監督權,及時舉報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等。共筑生命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美麗中國新時代圖景我們如何助力綠色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共筑生命家園.pptx 6.2視頻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