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大象》是法國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五首。這首曲子作者取材于柏遼茲歌劇《風妖之舞》圓舞曲的片段,將其改為由低音提琴和鋼琴來演奏,表現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以及滑稽可笑的舞姿。樂曲采用降E大調,3/8拍。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在鋼琴奏出幾個小節的圓舞曲節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圓舞曲主題,表現大象愉快地邁著笨重的腳步,費力地旋轉舞蹈,給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覺。中段比較抒情,舒展而優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個調上模進、重復,猶如大象伸著鼻子在舒心地歌唱。第三個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最后樂曲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二、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樂曲,體驗體態律動,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2.通過聆聽樂曲,初步了解鋼琴與低音提琴的聲音特點,并能在音樂中分辨出來。3.通過聆聽樂曲,感受樂曲詼諧的音樂氛圍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并能跟著音樂模仿大象跳舞的動作。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感受三拍子的風格特點、低音提琴與鋼琴的音色特點。感受音樂所體現的音樂形象。2.教學難點:分辨低音提琴與鋼琴的音色。四、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五、教學過程:導入,師生互問好。今天老師帶著同學們去美麗的大草原上走一走。哎,這美麗的草原上怎么一個小動物都沒有,它們去哪了呢?咦,我們看這是過來了。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袋鼠,它隨著音樂向我們跳過來,那我們和小袋鼠一起來跳一跳吧?看同學們跳的這么開心,好像都變成一只只可愛的小袋鼠了。同學們還記得這首樂曲嗎?這是我們上學期欣賞過的一首樂曲,法國作曲家圣-桑寫的《袋鼠》。這是他的組曲《動物狂歡節》其中一首,今天我們要學習這組曲中的另一首《大象》,參加動物狂歡節的不止袋鼠一種小動物,還有很多,現在讓我們來聽聽這是一群怎樣的大象吧!初次聆聽。同學們知道大象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指名回答)同學們的觀察可真仔細。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哺乳的動物,它有長長的象牙和鼻子,走起路來又慢又穩。現在就讓我們來聽一聽,這首樂曲中的大象在干什么,給你怎樣的感受呢?初聽樂曲。(指名回答笨重、跳舞)同學們聽得這么陶醉,好像在跟樂曲中的大象一起在跳舞,雖然大象的動作很緩慢、笨重,但是他們聽到優美的音樂也忍不住會邁著重重的腳步,翩翩起舞呢。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兩拍子樂曲的強弱規律了嗎?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嗎?真是一群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以四二拍為例,一起來拍一拍吧。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呢?大家一起拍一拍,可以嗎?哇,同學們真是太厲害了,已經用動作告訴我了,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讓我們再次聆聽,聽一聽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樂曲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復聽歌曲。從同學們高舉的小手就知道你們有答案了。(指名回答三拍子、鋼琴、低音提琴)剛剛同學都聽出了,樂曲中有鋼琴的聲音,還有一個是什么呢?是什么樂曲描繪出大象低沉粗重的聲音呢?是低音提琴。讓我們來看看低音提琴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低音提琴是提琴家族中體型最大的,聲音最低的提琴,是一種拉弦樂器。這么大的琴演奏者是怎樣演奏的呢?(出示圖片)同學們能跟著音樂模仿一下嗎?還有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聲音,鋼琴的聲音。鋼琴分為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由白鍵和黑鍵組成,一共有88個鍵,是一種鍵盤樂器。正因為這樣,鋼琴的音域寬廣,所以被稱為“樂器之王”。原來鋼琴和低音提琴的組合有這么神奇的效果。再聽歌曲讓我們再一次聽聽樂曲中的大象,它們舞步的聲音有什么變化?(音量由小到大,音高由低到高)大象們邁著笨重的腳步,一開始腳步中還帶著不自信,音樂的速度慢一些,力度也輕一些。但是,他們參加的是什么呀?是動物狂歡節,是動物們自己的狂歡大派對,在其他小動物的鼓勵下,舞步也變得自信和有力起來,音量由小到大,音高由低到高。大象們跳起來歡樂的舞蹈,最后的最強音,也是大象們最完美的亮相。讓我們也跟著大象一起來舞蹈吧!節奏游戲大象們跳舞跳的這么開心,同學們想不想做個小游戲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節奏游戲吧!老師手中有很多的節奏片段,同學們可以自由挑選,然后用你喜歡的方式表演出來,唱出來,拍出來都可以。6、結束開心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今天的音樂課就到這啦,下節課再見!讓我們跟著大象的舞步離開教室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