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可愛的小象》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可愛的小象》是人音版一年級下冊第4課中的一首新歌,為了讓學生能全面細致的感受、了解小象,在歌詞上對于小象的外貌有了形象的描述。歌曲的旋律抒情而優美,節奏配合歌詞的語氣重音,詞曲結合緊密,唱起來流暢上口。歌曲表達了傣族人民對于大象熱愛的真摯情感。學情分析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比較感興趣,上課也比較認真。女生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比男生要好。經過一個學期的反復強調,他們唱歌的習慣好了很多,基本上不會一開口就喊。慢慢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聲音了,他們愛表現的心理還是比較強烈。他們不能長時間安靜的欣賞一首樂曲,根據音樂展開想象的能力還是不夠。但是欣賞簡短的歌曲(樂曲)時還是很有興趣的。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具準備 電子琴 多媒體 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唱《可愛的小象》,了解象有關的知識,了解象是人類的好朋友。引導學生熱愛小象,熱愛小動物與小動物成為好朋友。過程與方法:先通過體驗性的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聆聽、想象、模仿、分析,激發學生自主的思考;然后通過實驗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練習、律動及創作;再通過語言性的教學方法攻破重難點;最后運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拓展思維,豐富課堂活動。知識與技能:學唱歌曲并能感受音樂的快慢;能用打擊樂器按節奏為歌曲伴奏;能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為歌曲伴舞。教學重、難點能夠用柔美抒情的聲音演唱《可愛的小象》感受并了解音樂的快慢。教學過程師生問好同學們好!老師您好!二、課堂導入1、謎語導入:給小朋友們猜個謎語吧!聽好了:臉上長鼻子,頭上掛扇子, 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你們猜是什么動物?學生:(大象,小象、象)2、識象:同學們,那你們知道小象長什么樣子嗎?下面,我們就進一步去認識一下小象。(切幻燈片)小象以嫩葉,野果,野草,野菜,嫩竹等植物為食,是純粹的素食主義者。圖片上的就是小象,那小象到底有多大呢?(切幻燈片)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活動,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這是不是和我們小朋友的家庭有點像呢?媽媽負責照顧我們,爸爸負責保護我們!3、編一編:那如果讓你們來形容小象,你們會怎么形容呢?小 象 小 象 (怎么樣?)的小象,(可愛)小 象 鼻 子 (怎 么 樣?),(長又長)走 起 路 來 (怎 么 樣?)。(穩又穩)三、聆聽歌曲初聽聆聽。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一首歌曲,它就是這樣去形容小象的,它的名字叫做《可愛的小象》,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拍拍手。(播放錄音,教師引導學生拍手,感受歌曲速度。)復聽歌曲變化節奏拍手。剛才大家從頭到尾都是按照一個節奏去拍手的,那現在老師想讓同學們在這個節奏的基礎上做一點變化。我們按照X -|X -|X X|X X|(1,2,1234)的節奏去拍手(帶領學生練習一下)。播放錄音,跟錄音拍手,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拓展練習1、認識課堂打擊樂器碰鈴和響板。(出示圖片)同學們知道這兩個樂器嗎?這是我們在音樂課中最常見的課堂打擊樂器,叫做碰鈴和響板。碰鈴又叫碰鐘,其形狀像兩個小杯子,鈴底有孔系繩穿連,靠兩個互擊發聲。響板由一對貝殼形狀的扁木片構成,利用兩片響板撞擊發聲。(出示實物并示范演奏)2、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由于樂器數量有限,老師想請幾個同學上臺表演一下,有誰想要試一試這兩個樂器的?我們就按照剛才拍手的1,2,1234的節奏來伴奏。碰鈴伴奏1,2;響板伴奏1234。同學們,你們說他們表現的好不好,那老師這里準備了幾個可愛的小動物貼紙,我們獎勵這幾位小朋友好不好,大家掌聲鼓勵一下。設問。聽了這么多遍歌曲,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這只小象是來自于哪個民族?(傣族)認識傣族。傣族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住在具有民族特色的竹樓里他們喜歡孔雀,他們會跳孔雀舞;他們也喜歡大象,還把大象當做他們的吉祥物,他們有著名的象腳鼓。由此可知,傣族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結合圖片,讓學生感受傣族風土人情)五、學唱歌曲1)逐句教唱,隨伴奏下面老師唱一句,你們跟唱一句好不好。2)解決易錯部分反復練習3)齊唱,隨伴奏同學們都會了嗎?我們一起來完整演唱一遍。4)接龍唱,隨伴奏進行設問:同學們,這首歌一共幾句歌詞呀,那在每一句歌詞中你們聽出來有的唱的快,有的唱的慢了嗎?比如第一句,(教師示范演唱)哪里唱的快,哪里唱的慢呀?(學生回答)那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呢?(學生回答)現在,老師想把同學們分為兩組,我們來接龍唱,你們知道什么是接龍嗎?對,就是這個唱完那個唱。那老師想讓第一組演唱慢的部分,第二組演唱快的部分(跟錄音)。那現在如果第一組和第二組換過來,大家還能不能唱的像剛才那樣好呢?(跟錄音)六、重難點突破1、了解音樂的快慢:根據圖片給出的兩只小動物(兔子和烏龜),同學們,你們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嗎?你們說兔子和烏龜那個跑到快呢?根據音樂節奏較慢和較快分別給出兩行節奏:1、 X X | X X||2、 X X X X | X X X X ||1)、在這兩行節奏中,每一個X我們都可以念作“Da”并拍一下手,2)、接下來,老師先示范一下,同學們感受哪一個比較快,哪一個比較慢。(學生回答)3)、慢的就像小烏龜在爬,小烏龜是怎么爬的同學們能學一學嗎?快的就像小兔子在跳,那小兔子又是怎么跳的呢?同學們表演的都非常的形象,那么現在我們不念“Da”(切幻燈片)我們把第一個節奏念作“爬”并學習小烏龜的動作,第二個節奏念作“跳”并作出小兔子的動作。老師拍手為大家伴奏好不好?第一個…第二個…了解減時線同學們,你們知道第二個節奏為什么要唱的快嗎?其實是因為它下面的橫線。在基本音符下方加記一條短橫線,表示縮短這個音符時值的一半,這類加記在音符下方,使音符時值縮短的短橫線,叫做減時線。X為一拍,X為半拍。一拍演唱╲╱這么長,半拍演唱╲這么長。也就是說半拍的長度是一拍的一半。舞蹈編創下面請同學跟老師學習幾個簡單的動作,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舞蹈起來吧!課后反思一年級的孩子們很是配合,互動起來非常好,課堂氣氛相當好,課堂紀律也不錯。我認為這是和教師的認真備課無法分開的。在備課中,我一直考慮到“音樂的快慢”這一知識點的滲透,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更加形象的理解,我就想到運用小動物奔跑的快慢來解釋。但是在講解難點時運用了過多的音樂專業術語,導致有的孩子聽的不是太懂。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當多運用形象的解釋,循序漸進的滲透音樂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