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人音版音樂一年級下冊歡樂谷《小燕子》一.教材分析:《小燕子》這首歌曲是本冊教材期末評價《歡樂谷》中的內容,這首經典兒童老歌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歌曲表現了小燕子春天飛到南方的喜悅之情,以及抒發小朋友對大自然、對家鄉的熱愛,通過對話式的歌唱形式展現了一幅春天和家鄉美麗的畫卷。二.教學目標:1. 情感目標:通過感受、演唱兒歌《小燕子》,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2. 知識與技能:(1) 認識延音符號,體驗延音記號和漸慢對表現歌曲的作用。(2) 初步體驗簡單的二聲部的合唱,基本做到聲部和諧、均衡。3. 過程與方法:采用游戲、律動、模仿、示范、比較、多媒體等形式輔助教學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初步建立和聲的概念。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1.簡易的二聲部的學唱。2.最后一句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延音記號、漸慢及情感處理。四.教學準備:課件 小燕子頭飾 紗巾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學生在《春天在哪里》的音樂聲中,跟著老師做律動進教室。圍成圓圈找自己喜歡的位置坐下。(二)導入教學:師:春天來了,柳樹長出了嫩芽,花兒都爭相開放了,真美呀??蓯鄣男∫舴瞾頊悷狒[了。你們看看誰來了?(三)合唱教學1.學生說說唱名:mi sol2.用科爾文手勢輔助來唱一唱mi sol3.學生學習由 mi 和 sol 組成的四小節的旋律:3 — — — |3 — — — |5 — — — |5 — — — ‖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老師加入高聲部的旋律的演唱引導學生講講這兩個聲部兩條旋律的不同點并歸納:低聲部:平穩高聲部:有高低起伏板貼展示:高聲部的旋律走向。老師邊唱旋律,邊劃旋律線,然后引導孩子也畫一畫高聲部的旋律線,與低聲部進行比較。4. 兩聲部訓練。要求音準、和諧。5. 出示《小燕子》歌譜,請學生找一找高聲部旋律有幾句?各自在哪里?6. 聽伴奏音樂,學生加入低聲部的演唱,老師輔助一起唱。(四)揭課題:《小燕子》1.初步聆聽,要求學生靜靜地聆聽。講講歌曲的音樂情緒是什么?(優美抒情)2.第二次聆聽,要求學生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音樂情緒。3.第三次聆聽,再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歌曲情感,并且可以輕輕地跟唱歌曲。4.跟鋼琴學唱歌曲,學生找難點,老師輔助解決難點。(1) 一字多音(2) 認識延音記號,指導學生唱一唱。(3) 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減慢和延音記號對表現歌曲的作用。5.完整演唱----個別抽查----評價指導6.加入第二聲部進行演唱。(五)拓展:游戲《小燕子》方法:學生圍成圓圈,席地而坐,要求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燕子》。挑選2-4名學生,帶上頭飾做小燕子,隨著音樂節奏在圈內自由飛行,唱到指定樂句時,飛到表現優秀的小伙伴面前,邀請對方做小燕子,并交換位置。以此類推。(六)總結:1.引導愛護小燕子:小燕子一天可以吃600只左右的害蟲,一年可吃一萬只害蟲,它是莊稼的好朋友,也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愛護它,歡迎小燕子長期住在慈溪。2.聽《小燕子》音樂律動出教室:讓我們做一只快樂的小燕子,飛出教室去捉害蟲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