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學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2)培養學生的嚴肅、認真的演唱態度,體會國歌的神圣與莊嚴。2.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聆聽、模仿、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準確地演唱國歌。(2)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能力。3. 知識與技能目標(1)讓學生準確掌握國歌的旋律、節奏、歌詞,能夠有感情地演唱。(2)了解國歌的創作背景、詞曲作者以及國歌的象征意義。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1)指導學生準確地演唱國歌,包括節奏、音準、力度和情感的表達。(2)引導學生理解國歌的內涵,激發愛國情感。2. 教學難點(1)國歌中三連音、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2)培養學生在演唱國歌時的莊嚴、肅穆的情感。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五、教學過程(一)導入1. 播放一段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在這樣的場合中,奏響的是什么音樂?它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2. 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感受。3. 教師總結并引出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二)知識講解1. 介紹國歌的創作背景和詞曲作者。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2. 講解國歌的象征意義。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和尊嚴。(三)學唱歌曲1. 聆聽歌曲播放國歌的音頻,讓學生完整聆聽,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2. 節奏練習出示歌曲中的節奏型,如三連音、附點音符等,帶領學生進行節奏練習。用拍手、跺腳等方式感受節奏的特點。3. 旋律學習教師用鋼琴彈奏旋律,學生跟隨哼唱。針對較難的樂句,進行反復練習。4. 歌詞學習帶領學生朗讀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提醒學生注意咬字清晰、準確。5. 完整演唱學生跟隨鋼琴完整演唱歌曲。教師及時糾正演唱中的不足之處。(四)情感表達1. 討論(1)組織學生討論:在演唱國歌時,應該懷著怎樣的情感?(2)引導學生理解國歌的莊嚴和神圣,要以嚴肅、崇敬的心情演唱。2. 示范演唱教師進行有感情的示范演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3. 再次演唱學生帶著對國歌的深刻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演唱。(五)拓展延伸1. 介紹國歌在不同場合的使用規則和禮儀。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國歌,自覺維護國歌的尊嚴。(六)課堂小結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國歌的重要性。2. 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較為準確地演唱國歌。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同時,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