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巴塘連北京》教學設計課型:唱歌課授課年級:五年級教材分析:這個單元選的都是少數民族的音樂,旨在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從各種豐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數民族的音調風格極其風土人情,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巴塘連北京》是新人音版第十冊第二單元《歡樂的村寨》其中的一個教學內容。歌曲為2/4拍、C宮調式、二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詞把東方的彩虹比擬成通向北京的云間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動。第二樂句的句首緊接著第一樂句的尾音,曲調在五度跳進后作了一個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一條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盡情地抒發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歌曲結構十分簡練,曲調短小而又優美,節奏富于舞蹈的律動感,它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形式,由領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隊前領舞伴奏,男女分成兩個圈,自右向左載歌載舞,故又稱“巴塘弦子”。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能夠唱簡單的樂譜,個別學生學習樂器,識譜能力強,在音樂學習中能起到較好的引領作用。在演唱方面,氣息的運用、聲音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識讀樂譜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對于跨小節的節奏把握困難,視唱音準欠佳。對于這一特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師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通過節奏訓練的方式,層層深入的步入跨小節的節奏,使學生首先知道節奏,聽熟旋律,再通過多方聆聽、教師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逐漸準確演唱難點樂句,同時利用鋼琴牽引學生矯正音準,在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識譜能力、提高音樂技能、培養音樂表現力。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少數民族藏族的音調風格和風土人情,以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初步了解巴塘人民對黨對祖國的熱愛。2.過程與方法目標:采用模仿、聆聽、感受、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通過旋律接龍、自主學習等形式,流暢自如的完成歌曲演唱,表達歌曲感情。3.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歌曲的節奏,高音能夠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發聲方法。教學重點:能夠用連貫的氣息、準確的舞蹈動作和優美抒情的歌聲進行《巴塘連北京》。教學難點:歌曲中第2、3小節中的跨小節連音線、前一后二,前二后一的節奏,一字多音的唱法。教學過程:一、 導入教師:走進四川西藏巴塘,巴塘的人們在干什么呢?教師課件出示:播放視頻《巴塘的弦子》。【設計意圖:了解巴塘、了解西藏、了解先弦子舞的歡樂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音樂課堂的學習。】二、了解背景1.了解巴塘弦子舞。教師:剛才我們和巴塘人一起領略了他們的弦子舞,怎么樣開心嗎?你對弦子舞有多少了解呢?視頻播放《巴塘弦子簡介》。弦子,發源于四川巴塘,又叫“巴塘弦子”。巴塘弦子舞是一種優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長袖善舞”的特點,表演時,由數名男性持拉弦樂器“畢旺”(胡琴)在隊前演奏領舞,其余舞者則和他們一起邊歌邊舞。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慶佳節,集會野營、勞動之余,人們聚集在壩子跳起弦子舞。【通過視頻短片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巴塘風情,學習弦子舞的基本舞步,學生活動熱烈,積極性高,在學習舞蹈的同時,為歌曲的學習做好鋪墊。】巴塘人民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弦子舞動作:第一個動作:三步一撩。 第二個動作:一步一靠第三個動作:獻哈達。三、新課教學1.初步感受音樂。教師: 同學們,剛才看到的是巴塘,是弦子的起源地,老師給你們配上歌詞唱一唱,不過,老師演唱之前有個小小的要求,你們要仔細的聽,看看這首歌曲的速度、曲調、情緒有什么特點?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課件播放《巴塘連北京》。老師:你聽到了歌曲的速度、情緒,曲調特點以及歌曲表達的情感是什么樣的?學生: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曲調明亮舒展,情緒熱烈歡快,盡情抒發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2.找曲調特點。教師:這首歌曲詞很短小,讓我們輕聲哼唱,邊唱邊仔細觀察,生聽老師唱旋律,找一找這段旋律都由哪些音組成。教師介紹:只有12356的調式叫做五聲調式,藏族歌曲一般都是五聲音階。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樂句的結束音是后一句的開始的音。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結束的節奏區分,掌握節奏。結合樂譜,視唱法與聽唱法相結合,解決難點樂句。【設計意圖:在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記憶音樂,并感受旋律的特點,音樂要素,同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在熟悉旋律的過程中解決難點,為學唱歌詞做鋪墊。】3.聽音樂默唱歌詞。教師:說說自己在聽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生:說說自己的困難( 跨小結的切分節奏:“彩虹啰”、一字多音:“北京”)4.學唱歌曲,解決難點。跨小結的切分節奏:“彩虹啰”解決方法:①劃拍視唱“彩虹啰”,把握節奏。②強調長音后面的尾音“6”。一字多音:“北京”解決方法:①視唱準確掌握旋律。②從“北”字的字音入手,引導學生以拼字的方法“bei—ei”,采取歸韻的方式,結合語調唱準、唱清一字多音。一字多音:“緊相連”。解決方法:①體會前十六后八緊湊的音樂感覺。②將節奏與歌詞涵義以及語感相結合,配合擊掌動作準確演唱。聽老師范唱長音,長音處延長了幾拍?學生跟著老師學唱。指導襯詞“啰”的唱法:演唱襯詞“啰”要用甜美的聲音,近一步抒發情感。5.練唱歌曲。(1)伴隨音樂,師生接龍,嘗試演唱歌曲。老師唱第一句,同學們唱第二句……(2)學生隨老師的琴聲齊唱歌曲。(3)完整的隨伴奏音樂演唱歌曲。6.唱好歌曲。(1)把握歌曲整體情感的演唱。教師:四川的巴塘是一個雪山挺拔、草原牧場一望無際、景色怡人的地方,住在那里的藏族小朋友做夢都想看看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可是,沒有路怎么辦?于是,黨中央在那兒修了一條世界有名的“川藏公路”, 圓了她們的夢想,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前,從拉薩到四川成都或青海西寧往返一次,靠人畜馱,冒風雪嚴寒,艱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時間。而川藏公路只需數天,改建后的目前路況單程只需三天,大大縮短了西藏與內地的交通時間。她們親切地稱它“金色的路”,從此那里就傳唱出了很多像《巴塘連北京》這樣的歌曲。【設計意圖:通過語言和一組藏族風情的圖片介紹川藏公路,激發情感。隨著歌曲MV,根據自己的理解,用歌聲抒發自己喜悅、自豪地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2)引導學生近一步總結歌曲特點,介紹這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教師:由于多數藏族人都是以放牧為生的,放牧閑暇眼望著一望無際的高原,是那么的無拘無束,于是唱出的歌兒也像他們的心境一樣無拘無束。他們的地域遼闊,因此長音較多;還有許多襯詞、一字多音,節奏變化,疏密相間等。【設計意圖:知道這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了解藏族的音樂風格特點,表達藏族兒童愛家鄉、愛北京的真摯情感。】四、延伸拓展教師:同學們,藏族人民個個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搖籃,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勞動之余會對著遼闊的草原、寬廣的天空放聲歌唱,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聲總能把我們帶入世界屋脊、雪域高原……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藏族的歌美、藏族的舞美、巴塘的弦子美。巴塘弦子飄逸舒展,輕盈流暢,到處都有巴塘弦子的歌舞在流淌。看!它出現在央視音樂臺《春節晚會》上,它出現在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它出現在心連心藝術團的大家庭中,它出現在美國訪問交流的舞臺上。五、教學小結:巴塘——弦子的故鄉,歌舞的海洋。巴塘弦子不僅風靡全國,而且蜚聲海內外,成為了藏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為我們的民族藝術驕傲自豪吧!【設計意圖:通過“延伸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藏族民歌,進一步感受民族音樂的美,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教學反思:對于唱歌課的教學,我一直對歌曲是很細致的進行處理和把握,這首歌曲隨短小,但是歌曲卻又一定的難度,歌曲中出現了跨小節連音線、一字多音的演唱、前十六后八節奏的把握對于演唱都是一個難點,對于歌曲的的學唱這一環節我抓得細致,還有后面的拓展主要是激發學生的情感的激發。重視情境的創設,整個課堂洋溢著輕松、親切、自然,師生融洽,學生始終處在愉悅的狀態下感知、體驗、探索音樂與舞蹈。亮點:1、 通過視頻短片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西藏風情,學習巴塘弦子舞的基本舞步,學生活動熱烈,積極性高,在學習舞蹈的同時,為歌曲的學習做好鋪墊。2、歌曲教學滲透音樂知識的積累,著眼于音樂素養的提高。3、結合樂譜,視唱法與聽唱法相結合,解決難點樂句。比如:長音較多;還有許多襯詞、一字多音,節奏變化,疏密相間等。不足:民歌那種特有的音色、鮮明的風格,學生在演唱上把握得不是很到位,聲音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我想下節課的復習鞏固教學要想一些更合適的方法對學生的演唱音色做具體的啟發和誘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