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編花籃》教學設計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編花籃》2、了解民歌的有關知識教學目標:1.能用活潑的情緒、優美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編花籃》,用歌聲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2.在演唱《編花籃》的過程中,掌握裝飾音演唱方法及河南民歌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初步了解民歌創作的基本特點。3.聆聽不同版本的《編花籃》,進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風格與特點,從而對河南民歌產生興趣。教學重、難點:運用聽、唱等多種形式學唱河南民歌《編花籃》,準確演唱歌曲中帶有裝飾音和襯詞的旋律。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走進百花園,了解民歌的有關知識。今天就請同學們隨著一段好聽的音樂跟老師共同漫步百花園中,感受我們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1、 做游戲:隨著《編花籃》伴奏音樂傳遞花籃,說花的名字。2、 播放以花為題材的的歌曲《花兒與少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編花籃》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民歌的特點和有關民歌的知識。民歌的形成主要是地方方言。三、學習《編花籃》1、談話導入。2.初聽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3、出示課題。4、挑學生用河南方言說一句話并領讀歌詞。5、復聽范唱,提出問題。a、在這首《編花籃》中,你認為哪幾句最有河南民歌的特點 請找出來。b、在這首歌曲中的什么地方出現了襯詞。C、你覺得最具有河南風味的是那一句。6、解決難點,進一步學唱歌曲旋律。7、教師教唱歌曲。8、小聲跟琴唱。7.再次聆聽范唱,了解歌詞甩腔和運用襯詞的特點。8、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9、表演唱。四、拓展部分教師:這首歌曲旋律歡快、活潑,而且廣為流傳,被人們用多種形式進行改編和翻唱。欣賞兩首不同形式演唱的《編花籃》,找出他從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五、鞏固、創新、實踐------民歌新唱。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演唱。2、用不同的演唱速度進行演唱。3、用不同的演奏樂器來伴奏。六、教師小結。教師:同學們,不管音樂怎么變化,它總有一個不變的主題就是對家鄉秀美、花朵芬芳的贊美和中國民歌持久魅力的傳承。希望你們以后能夠主動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國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七、在《編花籃》的音樂聲中,學生有秩序的離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