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故鄉的小路》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3/4、4/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情。歌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此段音區低而深沉,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平穩的曲調,表達了人們帶著思緒萬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對往事美好的回憶。在第二樂句中還出現了一個臨時變化音,音調上使人感到對小路是多么親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樂句中一個八度跳進,使人仿佛追憶到兒時歡樂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使情緒漸漸地得以抒發,在音區上升高,由衷地抒發了熱愛家鄉的心情。全曲末句,在哼鳴中結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往事歷歷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話語還要向你傾訴。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審美能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用他們喜歡和擅長的演唱、聆聽、朗讀、表演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不斷成熟,他們渴望被認可,也更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音樂感悟和獨特見解。設計思路:教學中我以回憶為主線進行教學,為學生創建學習交流的平臺,使學生的審美情緒得到提高;通過歌曲的情感處理,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意境,表達對童年美好的回憶。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深情地演唱歌曲,表達對童年生活和故鄉小路的美好記憶。2.過程與方法: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樂曲的特點,加強對變拍子的認識。3.知識與技能:能用連貫的氣息,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進一步提高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教學重點:把握歌曲三拍子、四拍子變拍子的節拍特點。教學難點:掌握變拍子,變化音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聆聽、引導、聽唱、對比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習方法:聆聽法、對比法、體驗法。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隨《土風舞》音樂做律動。【設計意圖:創設音樂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歌曲學習1.初聽問題:我感受到了什么?2.簡短討論速度:中速、稍慢; 情緒:優美、深情;表達了人們對童年美好的回憶。3.復聽:邊劃拍子律動(1)問題:發現什么規律?(3/4, 4/4有規律出現)【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讓學生在動中學,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并且突破本課變拍子這一教學難點。】(2)講解變拍子變拍子:歌(樂)曲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現。4.分聲部再聽,邊打節拍【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在不斷的聆聽、感知中學習,以對歌曲獲得完整的感受、體驗。】5.分聲部學唱曲調(1)小組合作學習曲調(2)師生合作,聲部合成(3)比較不同 3 4 | 5 . #4 6 55| 3 - -3 4 | 5 . 4 6 55| 3 - -臨時升記號#:故鄉的小路是多么的親切【設計意圖:通過聽覺對比,學生不僅掌握了變化音這一知識,同時也感受到了變化音帶來的不同效果,表達了不同的情感。】6.學唱歌詞(1)師朗讀第一段,生讀第二段(2)師奏生唱:把詞填進去【設計意圖:通過朗誦、演唱等多種形式,以豐富的情感表達對家鄉的熱愛。】7.結束句處理:(1)哼鳴重復前一句旋律:童年多么美好,我還要向你傾訴。(2)處理:漸慢、漸弱【設計意圖:通過不斷的情感滲透,引領學生理解、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及對童年美好的回憶。】8.情感提升: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走到哪里,你總在我的身旁。三、結束功課,生離開教室讓我們用最美妙的歌聲,一起演唱《故鄉的小路》,離開教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