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盛的午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根據營養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標,運用簡單排列組合等知識,會判斷、會搭配營養午餐。2.經歷自主搭配營養午餐的實踐活動,培養讀取信息的能力和符號意識,會用數據表達,發展幾何直觀,形成理性思考。3.增強應用意識,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重點:運用簡單排列組合等知識,會判斷、會搭配營養午餐。教學難點:培養讀取信息的能力和符號意識,會用數據表達,發展幾何直觀,形成理性思考。教學過程:一、問題引入,激發興趣1.播放視頻,問題引入播放學生午飯視頻。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呢?學生針對視頻中的現象各抒己見。如 “挑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多吃肉會引起肥胖”、“不好好吃飯會引起營養不良”“挑食、偏食,容易造成獲取的營養不全面”等等。有的學生還提出了“午飯怎么吃才合理呢? ”這樣的問題。2.激活原有認知,明確營養成分(1)說一說我們常吃的菜肴中都有什么營養成分?學生自由匯報,教師板書。(2)熱量、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分別是什么意思呢?自主閱讀營養成分的含義和作用。今天我們就圍繞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這幾個營養成分,來研究午餐中的營養問題。二、圍繞主題,展開研究1.感悟標準的重要,產生需求(1)出示9種菜肴的圖片,你最喜歡哪種菜肴呢?(2)食堂的廚師叔叔根據這9種菜肴搭配出了三種套餐,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出示圖片 )學生單純地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簡單的營養知識做出選擇。(3)有的同學提到:在選擇菜譜時,除了好吃,還要關注營養,如何判斷這三種套餐是否有營養呢?學生1:需要知道每種菜肴里面有什么營養成分和分別有多少。 學生2:需要知道營養有什么標準。2.多維解讀,理解營養標準(1)怎樣才叫一份有營養的午餐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營養專家怎么說。出示營養專家建議:10歲左右的兒童從每頓午餐中獲取的熱量應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應不超過50g。(2) 你怎么理解“不低于”、“不超過”這兩個詞的意思?能用數學符號表示嗎?學生1:“不低于”、“不超過”就是給出了最低值和最高值。 學生2:“不低于”、“不超過”就是這兩種營養的上限和下限。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熱量≥2926千焦 脂肪≤50克。找出坐標系中對應的位置,利用幾何直觀理解營養標準。出示圖片:從圖中找出“熱量≥2926千焦 脂肪≤50”克在什么區域?說說你的想法。引導學生理解高熱低脂,這樣的才叫做營養午餐。三、自主活動,解決問題活動1: 會選擇1. 提出問題:根據下面的營養成分表,判斷A、B、C三種菜譜是否符合營養標準?出示各種菜肴的營養成分表。2. 小組活動要求:(1)4人為一小組合作完成。(2)任意選擇A、B、C三種當中的一種套餐進行檢驗。 (3)把檢驗的方法和結論記錄在小黑板上。3. 交流討論在交流中學生會發現,B套餐的脂肪超標了,C套餐熱量不達標,只有A套餐符合專家所提出的營養標準。如果讓你重新選擇的話,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活動2:會設計1. 提出問題:能不能搭配出一套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午餐呢? 2.小組合作,制定一個菜譜。 要求:(1) 4人為一小組合作完成。(2) 綜合考慮小組成員的喜好,搭配出一套“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套餐。(3)將計算和思考過程記錄在小黑板上。3.交流匯報:在匯報中引導學生總結搭配和調整的方法。學生搭配菜譜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替換:利用活動1中不符合營養標準的B、C午餐,進行適當的調整,搭配出符合標準的營養午餐。(2)估算:先進行估算初步搭配,沒有成功,于是進行調整,將不合適的菜肴進行替換,最后得到符合標準的方案。;(3)搭配:先固定一種菜肴,計算還需要多少才能達到標準,根據數據去選擇另兩種菜肴。四、聯系實際、體會應用為不同人群準備營養午餐,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比如:老人、胖人、芭蕾舞演員、運動員等等。引導學生從營養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