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知識梳理 2024-2025-統編版(2024)歷史七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知識梳理 2024-2025-統編版(2024)歷史七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5 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課時任務
知道秦漢時期醫學、數學、史學等成就;了解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為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增強文化自信;了解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
必背重點
造紙術的發明 概況 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105年,東漢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使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影響 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中國的造紙術輾轉流傳到世界各地。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醫學成就 張仲景 東漢末年的名醫,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
華佗 東漢末年名醫,發明了“麻沸散”;創編出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
數學成就 特點 注重實際應用,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緊密
代表 最晚成書于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數學著作
農學成就 秦漢時期,農學有較大發展,代表性著作是《氾勝之書》。這部書總結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經驗,提出改良土地、適度施肥、合理密植等農業生產方法
《史記》 作者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
體例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內容 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
評價 司馬遷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我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道教 太平道 東漢末年,張角創立,尊奉黃帝和老子,也吸收社會上的一些神仙方術。他以治病來傳道,對貧苦民眾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太平道得到廣泛傳播
五斗米道 張陵在漢中、巴蜀地區創立
特點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別,為下層民眾所信奉
佛教 產生 約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
特點 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傳播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傳播影響 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拓展延伸
兩漢時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政治因素:漢朝中央集權加強,大一統國家鞏固。
(2)經濟因素:社會生產力提高,封建經濟發展較快。
(3)民族因素:國內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得到加強。
(4)中外交流:兩漢時期中外交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絲綢之路的開辟。
(5)群眾因素: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和發明創造,為兩漢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條件。
教材問題解答
【P85想一想】
紙的發明及應用,對社會歷史的記載與保存,對文化思想的交流與傳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方便人類記錄信息,使人類以更方便、更經濟的方式傳播知識。紙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技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
【P86材料研讀】
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勤奮求知的學術精神;實踐創新的科學態度;謙虛謹慎的醫學態度。
【P89課后活動】
1. (1)蔡倫。理由: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制成“蔡侯紙”,對于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成為中國造紙業的代表 人物之一。
(2)華佗。理由:華佗首創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后世尊之為“外科鼻祖”。創編“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華佗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
(3)張衡。理由:發明了渾天儀、候風地動儀,是東漢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被后人譽為“木圣”“科圣”。
2.一字千金、鴻鵠之志、臥薪嘗膽、負荊請罪、一言九鼎等。
3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 課 秦統一中國
課時任務
知道秦朝統一,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必背重點
1.秦滅六國
條件 (1)各國之間的戰爭影響了社會穩定,廣大民眾企盼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在經濟和軍事上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的實力;(3)秦王嬴政積極籌劃統一大計
時間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戰略統一 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在軍事上對六國發動猛烈攻勢。不能寫成“秦國”, 秦國是諸侯國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以咸陽為都城
統一意義 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以皇帝為中心)
中央集權制度 皇帝制度 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總攬全國的政治、軍事、財政等一切大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機構和官員都要遵從皇帝的指令
三公九卿制 皇帝之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三公之下,設置分別掌管財政、宮廷等事務的一些官員,稱為“九卿”
郡縣制 在地方上,全面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影響 使國家的一切權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3.鞏固統一的措施
目的 適應全國統一的需要
文化 措施 命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
影響 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經濟 措施 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長度、容量、重量單位)
影響 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便利了經濟的發展
交通 措施 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
影響 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促進了水路交通的發展
軍事 措施 設郡 派兵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設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軍事 派蒙恬北擊匈奴,奪回被匈奴占領的地區
筑長城 在原有北方諸侯國長城的基礎上,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
影響 對邊疆地區的開拓和經營,使其管轄的范圍大為拓展
疆域 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
名詞解釋
1.君主專制:是與民主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決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
2.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其特點是地方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圖片解讀:秦朝統一六國,定都咸陽,建立起一個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幅員遼闊的國家。其北部分布有匈奴等少數民族,西部有羌分布,北部邊防長城與戰國時期相比有所完善。秦朝在廣大的疆域內采用郡縣制管理地方,圖中呈現出部分郡的分布情況及郡治所在。
聯系比較
西周分封制與秦朝郡縣制的比較
項目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縣制
不同點 推行年代 西周時期推行,春秋時期開始瓦解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確立、完善于秦朝
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諸侯國相對獨立,諸侯權力、地位世襲 郡縣是中央政府下轄的地方行政機構,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官位不世襲
作用(影響) 一定時期內鞏固了西周的統治,但容易發展為地方割據勢力,破壞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 不僅在當時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而且經過后世的調整和完善,積極作用愈益明顯
相同點 (1)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都加強了統治,為統治階級服務。(3)當時都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積極作用。(4)都對后世影響深遠
教材問題解答
【P55材料研讀】
包括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和車軌。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度量衡的統一,解決了各地換算之間的困難。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有利于全國各地交通的順暢。秦始皇實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其進步作用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P56想一想】
在統一環境下,國家能夠制定并實施統一的政策與措施,減少阻隔,促進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P57課后活動】
1.
項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王 皇帝
最高統治者的權力 周天子在名義上是天下共主 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統治地方的方式 實行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
2.方便攜帶、計數和儲藏。
4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課時任務
知道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了解其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必背重點
1.秦的暴政
秦始皇 評價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鞏固統一的措施,注重發展生產,加強對社會的管理,對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但他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統治暴虐
暴政表現 經濟 賦稅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法律 法律非常嚴苛,刑罰極其殘酷
思想 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焚書坑儒”
秦二世 恣意揮霍,窮奢極欲,繼續營建龐大的工程,加征糧餉,賦役沉重
2.陳勝、吳廣起義 根本原因
原因 秦的暴政;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 直接原因
爆發 公元前209年,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決心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
建政 陳勝稱王,建立張楚政權,號召天下共起反秦
失敗原因 起義軍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作戰實力有限,內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
地位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3.秦朝的滅亡
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直抵秦都咸陽,秦朝滅亡。
聯系比較
陳勝、吳廣起義與劉邦、項羽起義的比較
項目 陳勝、吳廣起義 劉邦、項羽起義
共同點 起義原因都是秦的暴政;性質都是農民起義
不同點 地點 大澤鄉 沛縣(劉邦)、會稽(項羽)
建立政權 張楚 項羽叔叔復辟楚國,劉邦率部投靠
結局 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起義失敗 項羽殲滅秦軍的主力,劉邦攻咸陽滅秦朝
教材問題解答
【P60材料研讀】
秦的暴政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對秦朝暴政的反抗。
【P61想一想】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但項羽、劉邦領導的軍隊在斗爭中逐漸壯大。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殲滅秦軍主力;劉邦率軍直抵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P62課后活動】
1. 行郡縣制□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 統一貨幣□ 修建長城
強征賦稅 嚴刑苛法 開拓交通 修驪山陵
2.首先,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直接源于秦朝暴政對人民的殘酷壓迫。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修筑長城和馳道,并頻繁發動戰爭,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被迫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同時,秦朝還制定了嚴酷的刑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無法忍受沉重的徭役和賦稅負擔,以及殘酷的刑法,因此選擇了反抗。
其次,秦末農民大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吳廣等人,都是出身于社會底層的貧苦農民。他們通過領導起義,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迅速攻占了多個城市,建立了張楚政權。起義軍在戰斗中表現出了頑強的斗志和強大的戰斗力,對秦朝構成了巨大的打擊。這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能量。
最后,秦末農民大起義對推動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起義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和秦朝統治集團,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過程。同時,起義也推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戰爭的發展,為后來的農民起義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更為重要的是,起義展示了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他們的社會實踐最終決定了歷史發展的方向。
綜上所述,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史實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還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積極推動社會公正和進步。
3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課時任務
了解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形成,理解其對推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意義。
必背重點
1.張騫通西域和漢朝對西域的管理
西域 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
西漢東漢 民族交往張騫出使西域 在位皇帝 漢武帝
時間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第一次的目的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不畏艱險, 百折不撓的開拓精神
第二次的作用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設置西域都護府 時間、治所 公元前60年,烏壘城
意義 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投筆從戎的愛國情懷
班超出使西域 73年,東漢朝廷派兵出擊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難,使西域各國與漢朝重新建立聯系;班超還派甘英出使大秦,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行使管理西域的職權
2.絲綢之路→對外交往
陸上絲綢之路 基礎 張騫出使西域
路線 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
交流物品
意義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 路線1 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今天的斯里蘭卡
路線 2 今山東沿岸→朝鮮半島和日本
圖片解讀:重要地點:(1)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的都城,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2)大秦:羅馬帝國,與漢朝并存的地中海沿岸的大帝國。路線:(1)北線:長安(起點)—河西走廊—敦煌—玉門關—樓蘭—疏勒—大宛—康居—歐洲(終點)(2)南線:長安(起點)—河西走廊—敦煌—陽關—鄯善—于闐—蔥嶺—安息—大秦(終點)
教材問題解答
【P79材料研讀】
古代稱對未知領域的探險為“鑿空”,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所以稱為“鑿空”。
【P82想一想】
促進漢朝與西域的友好往來;密切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漢朝設置西域都護府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維護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文化交流。
【P83課后活動】
1.一方面促進了漢與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來,密切了漢與西域的聯系,漢朝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另一方面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2.【參考】世界經濟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實行一帶一路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決策,同樣也有利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完 善,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和落實。歷史上,張騫出使西域推動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全人類的發展。而中國也在絲綢之路的建設和完善中不斷提高自身在古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并在唐宋時期建立起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明圈。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當下世界潮流來看,一帶一路的實行都符合中國利益。
3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2 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
課時任務
了解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早期發展的過程;了解漢武帝的大一統,知道西漢國力強盛的原因。
必背重點
削弱地方勢力 背景 漢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諸侯王封地廣大,勢力強大;地方豪強兼并土地,欺壓百姓,有的還依附王公貴族。這兩股勢力成為危及國家統一的離心力量
措施(推恩) 目的 加強中央集權
內容 (1)諸侯王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劃歸臨近的郡管轄;(2)以各種理由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諸侯王的叛亂;(3)將一些郡國豪強遷往京師一帶 “推恩”:分割諸侯國的土地→削弱諸侯(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影響 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加強經濟管控 農業 重視興修水利(六輔渠、白渠,治理黃河);發明新型播種工具耬車
手工業 紡織、冶煉、制陶、釀造等手工業進一步發展
措施 貨幣改革(1)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2)各地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3)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對商人征收車船稅
影響 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大大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控制思想, 加強中央集權尊崇儒術 背景 西漢初年,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相對松弛
措施 (1)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2)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府機構 不能寫成“大學”
影響 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北擊匈奴 概況 公元前119年,漢軍發起漠北戰役。衛青率軍在漠北同匈奴主力決戰,取得勝利;霍去病揮師北進,痛擊匈奴軍隊,大獲全勝
結果 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西漢控制了陰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
名詞解釋
1.大一統:“大一統”不是單純就地域統一而言的,更多的是指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大一統”思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 “漢承秦制”:主要指漢朝的規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繼承并維護了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主要表現為承襲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監察制度、官吏選任制度、法律制度、賦稅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維護了秦漢“大一統”局面。
圖片解讀:此圖直觀呈現了西漢的疆域,西漢政府打通了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進行管理。北部有匈奴和鮮卑等少數民族。
拓展延伸
1.秦漢對待儒學的不同態度
項目 秦朝(焚書坑儒) 西漢(尊崇儒術)
態度 排斥、打擊和壓制儒家思想 尊崇儒家思想。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思想內容 秦始皇重視法家韓非思想,主張以法治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提出了“大一統”等思想,適應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為大一統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礎
影響 鞏固了統治,但也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 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共同目的 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治
2.漢代使儒學成為封建王朝正統思想的原因
(1)大一統的要求:漢初“無為而治”思想已不再適用于新形勢,統治者急需一種新思想鞏固統治;
(2)董仲舒的貢獻:他把儒家思想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使儒家的忠君守禮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3)漢武帝的推動:漢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4)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適應了封建統治者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需要。
教材問題解答
【P69材料研讀】
不屬于六藝的科目和孔子學術的學說都一律禁止,不許它們同樣發展。原因:西漢初年,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相對松弛,社會上各種學說流行,人們的思想不統一。
【P71想一想】
見必背重點表格。
【P72課后活動】
1.(1)措施:①下詔諸侯王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劃歸臨近的郡管轄;②以各種理由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③將一些郡國豪強遷往京師一帶。
(2)作用: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2.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尊崇儒術”。“相同”之處: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4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課時任務
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
必背重點
楚漢之爭 雙方 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
目的 爭奪國家統治權
結果 經過垓下之戰,劉邦取得最終勝利→原因:善于用人;“約法三章”, 贏得民心
西漢建立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道家學派的“無為而治” 目的 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
內容 下令讓部分士兵還鄉務農;將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
實施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把田租定為十五稅一,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
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文景之治 政策 休養生息(漢文帝和漢景帝)
措施 漢文帝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與民休息;漢景帝即位后,下詔準許缺少耕地的農戶遷到耕地有余、水利條件好的地方
把田租降到三十稅一,有的年份朝廷還下令免去田租
每逢災荒之年,國家積極賑濟災民,開放皇家專有的山林池澤,保障民眾溫飽;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結果 手工業 紡織、漆器等手工業有較大發展
商業 一些商人依靠經營煮鹽、冶鐵等,成為富商大賈;漢景帝時,西漢與匈奴開通邊境貿易,各族往來更加頻繁
影響 “文景之治”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物質基礎。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
聯系比較
秦亡漢興的原因及啟示
(1)原因:①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國,實行嚴刑峻法,激化社會矛盾;漢初推行道家的“無為而治”。②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以此為鑒,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的第一個治世,為漢朝的大一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啟示:“成由儉,敗由奢”,漢初統治者政策寬厚、生活節儉,并致力于解決民生問題,促進了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安定。
教材問題解答
【P64想一想】
(1)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破壞。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
(2)面對這種現實,漢初統治者只有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休息,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才能鞏固統治。
(3)劉邦本人親自參與了秦末農民起義,目睹了秦亡的過程,吸取秦亡的教訓。
【P65材料研讀】
“文景之治”。
原因:(1)文帝和景帝重視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他們多次減免田租,保障民眾的溫飽。(2)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等。
【P66課后活動】
1.一方面,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為當時社會之根本,農業收入是國家主要財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蕪,人民處于饑荒,國庫虧空。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會安定,必須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
2.能與民休息,安居樂業,提高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起來,糧價大大降低,農民能夠穩定地提供賦稅徭役,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漢朝統治進一步鞏固起來。
3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3 課 東漢的興衰
課時任務
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統治、社會動蕩;知道黃巾起義,了解其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必背重點
1.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
東漢建立 背景 西漢后期,各種社會矛盾越來越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定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
建立 25年,劉秀稱帝(光武帝),后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統一 劉秀稱帝后,用10多年的時間削平群雄,完成統一
光武中興 措施 多次下令釋放奴婢,禁止殘害奴婢;將荒地和山林給予農民耕種,并減輕田租
減輕刑罰,赦免囚犯;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
允許北方各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即中興漢朝之意:一是使衰落的漢朝新興;二是恢復 社會經濟;三是天下出現盛世局面
結果 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
經濟發展 農業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王景受命治理黃河,使被淹沒的土地變成了良田
手工業 冶鐵、制瓷等手工業發展較快;發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提高了冶煉質量;青瓷燒制技術走向成熟
2.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
中央 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反復出現,他們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政治腐朽不堪;外戚和宦官集團竭力搜刮民財,導致民生困苦,社會混亂
地方 豪強大族勢力不斷壯大,兼并土地,占有田莊,役使大量農民,擁有私人武裝,操控地方政權。豪強大族勢力的膨脹,是東漢晚期出現割據局面的重要因素
3.黃巾起義
背景 東漢后期,階級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非常尖銳,時局動蕩不安,社會危機不斷加深;張角創立太平道,信徒增多
爆發 184年,張角等領導的一場有組織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被稱為“黃巾軍”
結果 由于缺乏軍事經驗,在東漢軍隊和各地豪強武裝的圍剿下,黃巾軍受到重挫,損失慘重
影響 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名存實亡_ 沒有推翻東漢
圖片解讀:東漢(25—220 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與西漢合稱兩漢。公元25 年,劉秀稱帝,后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并土地。
教材問題解答
【P75想一想】
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
【P76材料研讀】
反映出民眾再也不能忍受當時的黑暗統治,體現出當時民眾的反抗情緒。
【P77課后活動】
1.調整統治政策,實現穩定與繁榮。
2.該件陶俑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臂挾鼓,右手舉槌作擊鼓狀,正忘情地進行說唱表演。其手舞足蹈的形態,眉飛色舞的表情,將一位漢代“說唱藝術家”的現場表演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反映了東漢時期高超的陶塑藝術水平。該件陶俑富含濃郁的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乐县| 二手房| 河东区| 子洲县| 大丰市| 会泽县| 玛多县| 遂宁市| 克山县| 乌拉特中旗| 永年县| 山丹县| 蓬莱市| 会东县| 四平市| 仙居县| 江油市| 临武县| 理塘县| 东源县| 宁远县| 汝州市| 大埔县| 全南县| 调兵山市| 仙居县| 平山县| 祥云县| 汤阴县| 焉耆| 临颍县| 滁州市| 黄浦区| 义乌市| 宁陕县| 交城县| 哈尔滨市| 金乡县| 延安市| 彰化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