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7課 百家爭鳴課時任務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理解這些思想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必背重點1.老子與孔子人物項目 老子 孔子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主要思想 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處世: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張以退為進,以柔克剛;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愛人,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政治上:提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反對苛政,主張實行德政;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教學原則和方法相關著作 《老子》,又稱《道德經》 《論語》 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而成對后世影響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財富 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2.百家爭鳴(1)社會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學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學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2)主要學派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著作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認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擁護正義之戰,強調“仁者無敵” 《孟子》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提倡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荀子》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主張統一思想,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 《墨子》道家 莊子 強調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 《莊子》法家 韓非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韓非子》兵家 孫武 《孫子兵法》(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名詞解釋百家爭鳴:“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爭鳴”指爭辯。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拓展延伸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的體現: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國”;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道家的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教材問題解答【P40材料研讀】“為政以德”即是反對苛政,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同時以道德教化天下。這體現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減輕壓迫,改善民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含義是如果用道德來教化他們,用禮來約束他們,老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也會歸服了;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會風化,弘揚正氣。這些對于我們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P43想一想】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探討自然、社會和人性,提出各種治國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榮。再者,百家爭鳴中形成的大膽思考、自由討論的學術風氣,也有力地促進了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的發展。【P43課后活動】1.孔子在學習上強調要抱著誠實求學和虛心請教的態度,向能者學習,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要把經常復習舊知和探求新知相結合,要把學習和思考相結合。這對我們今天的學習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墨子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在選賢、用賢等方面提出了較為系統的理論觀點和具體方案,反映了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下層人士參政議政的要求,表達了社會下層人士希望通過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天下達到平治的愿望。1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課時任務知道春秋爭霸,了解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革。必背重點1.王室衰微春秋時期特征 社會處于動蕩和變化的狀態,西周的各種制度逐漸遭到破壞,后人稱之為“禮崩樂壞”表現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1)周王在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漸漸失去對各地諸侯的控制;(2)諸侯國日益強大,各自為政,導致周王室財政入不敷出,困難重重影響 周王室地位不斷下降,大的諸侯勢力雄厚,擁有強大的影響。這時候,周天子已對國家的實際統治權,大國諸侯操控政治,競相角逐,使春秋時期的政治呈現出新面貌2.諸侯爭霸目的 實質是大國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控制權追逐自身的利益,積極爭奪霸主地位方式 從事結盟和軍事征伐等活動,一些強大的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表現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先后北上爭霸影響 導致許多中小諸侯國覆滅,少數強大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民族關系發展 當時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長期交往,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3.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農業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手工業 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更加細致商業 商業活動逐漸活躍起來,金屬貨幣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圖片解讀:春秋時期,周朝都城已從鎬京遷至洛邑;一些大的諸侯國擴張勢力,力圖號召和控制中小諸侯國,確立霸主地位。齊 國、晉國、楚國、吳國與越國等先后建立了霸權;中原周邊分布著戎、狄、夷等少數民族。教材問題解答【P29材料研讀】周天子已失去對國家的實際統治權,大國諸侯操控政治,競相角逐,使春秋時期的政治呈現出新面貌。【P31想一想】當時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長期交往,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P32課后活動】1.石器→青銅器→鐵器。與石器相比,金屬生產工具的優勢是更加銳利、堅韌,器物形態更加多樣化,用途更加專業化。2.(1)活動提示:春秋歷史故事會活動設計: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根據課前查閱的相關書籍和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每組講述一則跟春秋時期的歷史相關的故事或成語,如:“退避三舍”“一鼓作氣”“臥薪嘗膽”等。(2)活動目標:加深學生對春秋時期歷史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和探究能力;訓練學生講述歷史的口頭表達能力。3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8 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課時任務了解甲骨文、青銅器,以及先秦時期天文、歷法、醫學、文學等成就,感受這一時期中華文明的輝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必背重點天文 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詩經》中記載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有研究認為,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歷法 相傳夏朝時就有了歷法。到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醫學 傳說中神農嘗百草,認識了一些治病藥物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戰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介紹了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甲骨文 含義 商朝時期,人們把占卜情況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記載內容 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地位 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青銅器 時期 商周時期,青銅器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用途 用于祭祀及軍事等方面,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中國的古老文字,是華夏文明的瑰寶。商朝中晚期開始,鑄刻在鐘、鼎等青銅器上的文字,內容涉及祭祀典禮、軍事行動、法律訴訟等方面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 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的玉禮器和青銅容器,表明它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青銅器 代表《詩經》和“楚辭” 《詩經》 內容 共有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關注現實:反映民俗民情、歌頌美好愛情、贊揚勞動者勤勞勇敢、批判統治者剝削壓迫價值 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楚辭” 創作 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用濃郁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創作出的一種新體詩歌代表作 《離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地位 《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教材問題解答【P44想一想】制定歷法、分出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歷法與二十四節氣,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季節變化,調整農事農時,同時也可以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保持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48材料研讀】先秦時期人民的愛國情感、青年團結抗敵的英勇氣概以及對和平的渴望。【P49課后活動】1.人 中 水 射2.(1)先秦時期的天文歷法,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及傳統節日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先秦時期的醫學如扁鵲的“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黃帝內經》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3)甲骨文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比較成熟的文字;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4)《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3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課時任務知道戰國七雄以及商鞅變法等,了解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必背重點1.戰國七雄 方位巧記:東、南、西、北到中間七雄 齊、楚、秦、燕、趙、韓、魏 戰役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秦國與趙國性質 兼并戰爭 春秋時期是爭霸戰爭 特點 規模大、參戰實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戰爭非常慘烈結果 各諸侯國勢力此消彼長,魏、楚、齊、秦等先后崛起,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相關圖片 戰爭銅壺及紋飾展示圖2.商鞅變法背景 各諸侯國統治者紛紛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為鞏固統治、對外擴張積極創造條件時間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內容 政治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對奴隸主貴族打擊最大經濟 對封建制度確立起決定性作用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影響 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3.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農業 鐵器的使用日趨普遍,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耕作技術明顯進步,使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手工業 農業進步推動了社會分工,促進了紡織、冶鐵、青銅鑄造等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商業 商業日益發達,貨幣流通廣泛,各地涌現出一批中心城市。不少工商業主聚集了大量錢財,有的富比王侯水利工程(都江堰)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歷史價值 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圖片解讀:地圖呈現了戰國時期七個強大諸侯國的地理方位和都城所在,“七雄”的方位是:楚在南、趙在北、燕在東北、秦在西、齊在東、韓魏居中。北方有匈奴等少數民族分布。同時多個政權都修筑長城。拓展延伸|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及啟示原因:(1)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合乎秦國國情,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所在。(2)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變法措施執行堅決,這也是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3)商鞅不顧個人安危,敢于同舊勢力堅決斗爭。啟示: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強國之路。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的實力,提升國家的地位。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我們要促進當今社會發展,就必須深化改革、勇于創新。教材問題解答【P35想一想】反對戰爭,希望結束戰爭;渴望國家統一、和平、安定。【P36材料研讀】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公平無私,嚴格執法。【P37材料研讀】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的美稱。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P38課后活動】1.變法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強烈反對,要付出代價;但只要順應了歷史潮流,改革終會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4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課時任務知道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必背重點夏朝 建立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制度變革 禹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從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意義 標志著中國王朝的產生,中國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所開創的王位世襲制為以后歷代王朝承襲商朝 滅亡 商湯滅夏:夏朝后期,末代君主夏桀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商湯攻伐夏王桀,夏朝滅亡建立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起新的奴隸制王朝——商朝,都城在亳發展 盤庚遷殷滅亡 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周武王率軍占領商都朝歌,商朝滅亡西周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分封制 目的 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依據 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分封對象 宗親和功臣等主要內容貴族等級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影響 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 西周滅亡時的君主是周幽王滅亡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周厲王逃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西周滅亡圖片解讀:反映主題:分封制。重要地點:(1)鎬京:周初的都城。(2)晉、魯、齊、宋、燕、吳等諸侯國:西周實行分封制。諸侯國分布特點及其原因:(1)特點: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及中原地區,對周王室形成拱衛之勢。(2)原因:黃河中下游地區是當時中原文明的核心區域。拓展延伸夏、商、西周三朝興亡的共同原因及啟示(1)興起的共同原因:統治者勤于政事,發展經濟,關心百姓,重用人才。(2)滅亡的共同原因:統治者昏庸殘暴,社會矛盾尖銳,引起民眾反抗。(3)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統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政策的制定應符合人民的意愿。教材問題解答【P25材料研讀】支持與肯定。【P25想一想】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P27課后活動】1.自上而下分別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2.婦好是我國有歷史記錄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婦好多次受命征戰沙場,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馬功勞。她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doc 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doc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doc 第7課 百家爭鳴.doc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