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界的物質性 導學案一、學習目標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世界的物質性概念,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區分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不同。能力目標: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反對有神論,堅定科學無神論的立場。二、學習重難點重點:理解并掌握物質的概念,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物質的。難點:區分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不同,理解意識的本質。三、學習內容自主學習(1)物質的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從產生和構成兩個角度來看,人類社會都是物質的。(4)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議題探究議題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如何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議學情境:通過對比《圣經》中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天地萬物是否由上帝創造。議學任務:分析《圣經》中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并指出其局限性。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闡述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討論并總結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四、主干知識講解第一框 世界的物質性1.自然界的物質性⑴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①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②物質的屬性:a.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c.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一般屬性。【特別提醒】要明確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的關系①區別:A、哲學上的物質是指各種物質具體形態的共性——客觀實在性;物質具體形態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它不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B、哲學上的物質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而物質的具體形態則可以被創造、改變和消滅。②聯系:A、哲學上的物質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B、二者的關系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⑵自然界的物質性原理【原理內容】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方法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原理【原理內容】①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②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方法論】反對把人們的主觀動機或某種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反對否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3.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起源)⑴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的幾個階段: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類意識。⑵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①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②從意識的內容與形式看: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觀的。)4.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統一于物質)5.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及方法論【原理內容】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②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我們要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持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特別提醒】⑴“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區別:①“客觀實在”: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特性。它是對宇宙一切事物和現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既可以指物質具體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⑵意識有正確的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錯誤意識是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但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物質。⑶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不依賴于意識,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能決定物質。考點世界的物質性(一)自然界的物質性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2.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古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到動物的心理,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2.人的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即人腦的生成,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即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3.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4.意識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點撥提升】意識依賴于物質,并不意味著意識是對物質的被動反映,意識是物質的能動反映。識是人腦的機能,并不意味著有了人腦就有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人腦不會自行產生意識,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了客觀存在和社會實踐,意識就不能產生。意識是對物質的被動反映,并不意味著意識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正確反映客觀存在,意識有正確、錯誤之分。5.世界的物質性(1)原因: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2)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3)方法論: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點撥提升】(1)物質獨立于意識,不依賴于意識,但是意識依賴于物質。五、學習活動設計分組討論: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圍繞“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進行討論,并派代表進行匯報。案例分析:通過分析具體的自然現象(如地球運動、生物進化等)和社會現象(如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科技進步等),引導學生理解世界的物質性。觀點辨析:通過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就“意識是否獨立于物質存在”的問題進行辯論,加深對物質與意識關系的理解。六、鞏固練習選擇題:從給定的選項中選擇符合物質概念定義的選項。簡答題:簡述自然界的物質性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論述題:結合所學知識,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如何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七、課后反思學生對物質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學生在區分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時是否存在困難?學生是否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實際問題?通過以上導學案的設計和實施,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質性概念,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通過討論和辯論等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