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音樂上冊《楊柳青》教學設計課 題:《楊 柳 青》課 時:一課時教材分析:《楊柳青》是一首江蘇地區廣為流傳的民間小調,它以襯詞“楊柳葉子青啊”而得名。歌曲通過對黨的贊頌,抒發了美好生活所帶來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歌曲歡快、活潑、熱情、風趣,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中藥的地位,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兩個樂句均為六小節,其中結尾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四樂句則全由濃郁的地方方言特點的襯詞構成,造成了一種詼諧的情趣,增強了江蘇民歌的風格特點。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至三年級的學習,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對音樂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積累,對于他們而言,音樂學習是好奇、好動的過程完成的,屬于小學音樂學習的第二階段。對音樂學習已有初步的了解、認識升華到更進一步的探知音樂領域的調式和曲式、嘗試合唱、掌握一定的音樂學具的演奏等。對此,作為音樂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世界,為他們打開學習音樂知識的大門,幫助學生學習音樂,了解音樂,從而喜歡音樂。教學用具:鋼琴、 多媒體、教具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楊柳青》,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型,準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樂句,并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楊柳青》。2、通過欣賞《茉莉花》、《楊柳青》等作品,使學生能夠了解江蘇民歌的特點。并從欣賞中對江蘇的人文地理風景有一簡單了解。3、 學會比較聲音的不同演唱帶給歌曲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在歌唱時,嘗試體會方言對民歌表現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讓學生感受江蘇民歌的風格特點,并對“楊柳青”這種揚州小調有一初步認識與了解。2、教學難點的處理:學習用揚州方言來演唱歌曲《楊柳青》,及末句“一字多音”的準確演唱。3、培養用歌聲來表達情緒及情感,激起學生學唱民歌的興趣,使之愿意走近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重難點:1、準確演唱歌曲《楊柳青》,注意節奏與語音的準確,用接近揚州方言的音調先讀字,再學歌。2、認識“楊柳青”這種小調中,襯詞的作用,唱好襯詞部分。3、 處理第一樂句與末句的一字多音,使學生能較完整及較準確地進行演唱。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1、上課前,播放我校原創節目合唱舞蹈《玲瓏花語》的節目視頻2、師生問好歌3、發聲訓練與柯達伊手勢4、律動《哦,十分鐘》2、新授:1、導入:課件提示:江蘇民歌。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看到的是我校六一節目合唱舞蹈《玲瓏花語》,這段視頻讓你想起了哪首歌曲?------引入歌曲《茉莉花》是的,你們聽到的是根據江蘇民歌《茉莉花》改編的合唱曲。江蘇民歌是江蘇省的漢族民間歌曲。江蘇自古繁華,且山清水秀,人們安居樂業。因此,江蘇民歌以歡快、活潑,歌唱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歌曲比較多,體現了江南地區的漢族文化特色。2、出示圖片,當前比較流行的江蘇民歌主要有:《茉莉花》《撥根蘆柴花》《姑蘇風光》《無錫景》《紫竹調》《太湖美》《四季歌》《采紅菱》《月兒彎彎照九州》《九九艷陽天》《孟姜女》《雙推磨》《繡荷包》《楊柳青》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首江蘇民歌,同學們,你們去過揚州嗎?有誰知道和揚州有關的詩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圖片展示,揚州的景色和描寫揚州的詩句。師:沈老師在今年上半年和家人一起去揚州游玩,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跟隨著沈老師的步伐一起走進“揚州之旅”。5、揭示課題《楊柳青》,播放《楊柳青》錄音師設問:這首歌曲與我們平時學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生:方言。6、教師彈琴范唱,想一想師設問:A.說說歌曲的演唱速度是怎樣的?B.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板書:速度 中速稍快情緒 歡快活潑7、師:聆聽了《楊柳青》這首歌曲,它的副歌部分全是方言襯詞。襯詞:在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陪襯作用,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注意:襯詞不要演唱的太響。)8、有節奏地朗讀歌詞。9、用“lu”哼唱旋律10、生把詞帶入跟琴學唱。11、出示節奏型,在11 10處拍手打節奏12、解決難點:兩處難點均在“一字多音”的準確演唱上,以及兩個附點八分音符的正確演唱。13、完整用普通話演唱歌曲。14、學習用方言演唱歌曲:師:“吳儂軟語”是這首歌曲的特色,我們要用柔軟地、細柔的聲音來演唱具有江南特色的方言歌曲。注意歌詞中關鍵字的讀音(揚州方言)。晨(cén) 水(suǐ) 麥(mò) ( nia )嗬(huō) 露(lu ) 賽(sei ) 七(qie)15、用方言有節奏地朗讀歌詞。16、跟琴唱一唱,可調整速度演唱歌曲: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且伴奏音樂也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在學會歌曲后,試著一次比一次快的節奏來演唱歌曲,使學生能適應伴奏音樂的速度,跟上旋律進程,唱出歌曲中歡快的情緒。17、學生跟琴用揚州方言完整演唱這首歌曲。(注意聲音要柔軟而明亮、溫柔的;情緒要愉快、歡樂、熱情。)三、編創與拓展:(1)聽一聽:1、拓展延伸:播放視頻《楊柳青》。師:剛才這首《楊柳青》與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楊柳青》名字一樣,你來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的?-----同是方言演唱,曲調旋律相同,歌詞不同。師:《楊柳青》不僅是歌曲名,同是江蘇揚州一帶流傳的曲牌名,歌名《楊柳青》就是取自歌詞中的“楊呀楊柳青”且由此得名,讓我們在歌唱中體會到了勞動人民在勞作時的愉快心情。(2)奏一奏:1、出示簡譜,師帶生跟琴唱旋律2、豎笛演奏《楊柳青》4、結束部分1、本課小結:師: 今天大家和老師一起感受了揚州小調《楊柳青》,我們在歌聲中聞到了茉莉的芳香,在音樂中瀏覽了三月揚州花紅柳綠的美景,江蘇是個很美的地方,令人向往,同學們可以利用假期前去欣賞美麗風光。2、課后作業:課下背唱歌曲《楊柳青》,能夠熟練地用豎笛演奏歌曲。3、下課,師生再見。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家長開放日公開課音樂上冊《楊柳青》教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