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聆聽欣賞《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梭羅河》三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家鄉熱愛對家鄉的贊美。2、知識與技能:了解人聲分類的知識,能總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的各自音色特點。3.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講述法、演示法、討論法、欣賞法,了解人聲分類的知識。感受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各自的音色特點。教學重難點:了解人聲分類的知識,總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的音色特點。教學資源:電鋼琴 多媒體 課件 微課視頻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復習人聲分類師:同學們,請仔細聽,聽完思考三十秒。面的歌曲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分類?生:童聲師:大家聽的很準確,接下來難度提高了。請仔細聽,聽完思考三十秒。面的歌曲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分類?(預設:大部分學生會回答:女聲或女高音。部分學生會回答:男生或男高音。教師可以隨機的做舉手調查,然后出示答案,簡單的介紹高男高音和歌唱家肖瑪。)師:這種特殊的人聲是———高男高音。是指超出常規音域的特殊男高音。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人聲分類的王國。觀看微課《人聲分類》觀看《魅力人聲》微課視頻,進一步了解人聲分類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在這一環節,通過聽辨童聲復習舊知識。聽辨高男高音這種特殊的人聲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對人聲分類已有簡單了解,學生觀看《魅力人聲》微課視頻通過看、聽、想,的學習活動,對人聲分類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二、欣賞男高音獨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教師彈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片段師:下面請大家當一下評委,給我聽一聽。聽楊老師屬于什么人聲?聽后同桌之間說一說,男高音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限時兩分鐘)師生討論,教師總結板書:男高音音色特點。預設: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很多種,教師應激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總結男高音的音色特點。設計意圖:教師以范唱最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男高音這種人聲的魅力。同樣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初步感知歌曲。師:老師演唱的歌曲大家知道叫什么名字嗎?生:《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2、引出課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師:讓我們共同來欣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先生演唱的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出示歌詞)討論說說歌曲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桌之間說一說,限時兩分鐘)師生討論總結(邊疆戰士向往魅力的家鄉,為了故鄉明天更加美麗,愿意駐守在最艱苦的地方。)想一想師:那一段歌詞最能體現戰士對故鄉最崇高的感情?預設:無論我在那里放哨站崗,都要把你深情的向往;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駐守在風雪的邊疆;第二句更貼切一些,學生有回答第一句的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朗讀歌詞朗讀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駐守在風雪的邊疆,感受戰士對故鄉崇高的情感。對比聆聽設問:男高音演繹歌曲的優勢在哪里 聆聽女聲獨唱片段,對比男高音的優勢在哪里?學生思考后得出結論:男高音更能體現出邊疆戰士的陽剛之氣,更好的表達了對祖國和家鄉的深情。三、欣賞女高音獨唱《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師:說起邊疆,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西藏新疆。大家對新疆的了解有多少呢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的是新疆又一個美麗的地方——帕米爾高原!(出示帕米爾高原精美圖片)帕米爾高原在海拔4400米——7000米之間,“帕米爾”是“世界屋脊”的意思。邊聽邊思考這首歌曲的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演唱音色有什么特點?說一說這首歌曲的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演唱音色有什么特點?(前后討論,限時一分鐘。)師生討論總結女高音音色的特點:音區高,明亮,柔和。(教師板書)說一說從哪里感受到“我”的家鄉多么美?(四人討論,限時兩分鐘。)(出示歌詞)預設:學生從歌詞、音樂兩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聽歌曲,看新疆風景視頻。聽著歌曲《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欣賞教師自己剪輯的新疆風景視頻。設計意圖:通過觀看新疆風景視頻,學生對“帕米爾高原”的美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當然這個視頻一定要放在最后,如果導入就使用視頻的話,會干擾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四、欣賞女中音獨唱《梭羅河》師:帕米爾高原需要女高音來表現,那奔騰不息的河流需要那一種人聲來表現呢?思考聆聽歌曲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她的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這種人聲有什么特點?2、說一說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她的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這種人聲有什么特點?3、師生討論總結他的演唱音色屬于女中音;這種人聲的特點是:音色渾厚、甜美。欣賞梭羅河的美景,了解作品的背景。欣賞教師自己剪輯,自己解說,自己錄音的短片《梭羅河》。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自己的制作的音樂短片《梭羅河》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了梭羅河的美,了解了《梭羅河》這首歌曲背后的歷史背景。總結(出示西安大雁塔、鐘鼓樓、漢城湖、漢長安城遺址、講武殿,的精美圖片)師:同學們這里是什么地方?生:這里是大雁塔、鐘鼓樓、漢城湖、漢長安城遺址,講武殿。師:這是我們的家鄉。熱愛我們祖國,熱愛我們的家鄉。家鄉贊歌教學反思我上的這節課是人音版三年級下冊第八課《家鄉贊歌》這是一節欣賞課,主要教學目的是通過三首贊美家鄉的歌曲,了解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這三種人聲分類的知識。我上公開課有一個原則就是真實性,我從不會在課前和學生反復的“排練”。我想給各位呈現一堂真實的課程,我希望把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過程給大家展示出來,而不是問題剛出來學生就不假思索的回答,或者在知道答案的情況下進行“討論”。在我看來這種“精心”的準備對自身教學水平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下面我將我上的這一堂課進行反思: 復習導入,讓學生通過聽辨選擇相應的人生分類,復習了二年級下冊的舊知,也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第二次聽辨我設計了一個小“陷阱”,讓學生聽辨高男高音(假聲男高音)的音色。這時學生分成了“兩大陣營”一部分以為是男聲,一部分以為是女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接下來我為學生播放了我制作的微課《魅力人聲》。學生通過了幾分鐘的瀏覽,學生了解了人聲分類的知識,對各種人聲的音色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緊接著我讓學生當“評委”聽一聽老師的聲音屬于什么人聲?我為學生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第二段。聽后給學生兩分鐘的討論時間,討論老師屬于什么人聲?這種人聲音色有什么特點?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我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并與板書總結了男高音的音色特點。深入的了解歌曲,再聽歌曲。我與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了歌曲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問哪一段歌詞最能體現戰士對故鄉最崇高的感情?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這首歌曲的最后對比聆聽了女聲演唱的片段,討論男高音演繹歌曲的優勢在哪里 強化了學生對男高音這種人聲音色的象。 欣賞女高音獨唱《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我從精美的帕米爾高原圖片導入,簡單的介紹了帕米爾高原的地理位置。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帶著問題聆聽歌曲,討論這首歌曲的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演唱音色有什么特點?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隨后,我讓學生欣賞了我剪輯的新疆風景視頻。學生對“帕米爾高原”的美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最后討論,《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為什么要用女高音來演繹,為什么不用女中音?為學習后面女中音獨唱《梭羅河》做做引導。 欣賞女中音獨唱《梭羅河》,仍然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活動。圍繞這人聲分類展開討論。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她的演唱音色屬于那種人聲?這種人聲有什么特點?得出結論,請學生欣賞我自己制作的視頻,梭羅河的美景,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總結時,我出示了出示西安大雁塔、鐘鼓樓、漢城湖、漢長安城遺址、講武殿,的精美圖片。引入這節課的主題愛祖國,愛家鄉。通過反思我還發現本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1、音樂活動過少。這節課不僅要完整的欣賞三首歌曲,同時要師生討論得出三種人聲的音色特點。課堂的容量非常大,時間不好把控。所以我在上課時,幾乎沒有多少“動起來的”音樂活動。教學內容一直按照目標展開,學生一直在聆聽、討論、聆聽、討論。2、時間控制的不精準這節課的容量非常大,時間很緊張。我老是擔心學生的理解不夠,老是過渡的語言太多。師生討論的時候浪費時間較多,教師的引導沒有指向性。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是沒有經過反復“排練”的課,完全的展示出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得出結論的過程。不像有些非常“完美”的課程可,學生不用思考或者稍加思考就回答的很準確。3、 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教學 這節課是歌曲欣賞課,(我雖然只做了微課,剪輯了視頻,剪輯了音樂做了很多信息化工作)這節課完全可以進行信息化教學。可以在電腦白板播放ppt的基礎上,加上學生的互動。可以利用平板或者手機硬件,結合微信、qq等平臺將討論結果直接共享到白板上。這樣高效準確。我校的硬件設備很齊全,無線網,電子白板都有。但是學生大多數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弟,無法提供手機等參與活動,也只好放棄。這就是我這節課的反思情況,感謝各位老師,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以后會更加再接再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