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頑皮的杜鵑》教學設計一、概述《頑皮的杜鵑》是人音版三年級下冊第三課,這是一首旋律優美、詞意簡練、節奏活潑歡快,音樂形象鮮明生動的奧地利童謠。歌曲用了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鮮明的刻畫了小朋友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在景色優美的郊外游玩,聆聽著美妙動聽的杜鵑鳥的歌聲,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奔跑和游戲的情境。“5 3”音調模擬了杜鵑的鳴叫聲,并對應的穿插在歌曲當中,使音樂主題形象更加逼真、富有意境,第三樂句和第二樂句的重復,給歌曲增添了不少詼諧,生動地表現了孩童在大自然中與頑皮的杜鵑嬉戲玩耍的情景,充滿了童趣。歌曲最后在杜鵑的歡唱聲中結束,讓我們仿佛致身于春天的山谷,感受初春的氣息,聆聽杜鵑的歌聲,在青翠的山谷間回蕩不息。頑皮的二、學習者特征分析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充滿熱情,學習興趣很高思維活躍,喜愛歌唱,表現欲強,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增強,對音樂中的一些元素,歌唱中的聲音樂于探索,認識常見的節奏型并能夠理解其表現作用,也初步具備了識譜的能力,但三年級學生自控能力還是比較弱,需要老師的督促和鼓勵。三、教學設計理念根據三年級的學生身心成長特點,《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因該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以及培養學生聽覺基礎上的識譜能力。本課以學會唱《頑皮的杜鵑》這首歌為重點,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到本節課當中,通過老師教唱,學生聆聽表演,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四、學習目標分析根據《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我將教學目標預設為:1、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頑皮的杜鵑》,掌握頓音記號認識低音唱名5 6 7。2、過程與方法:運用模仿、體驗、合作的方式,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唱歌曲,用歌表演的形式進一步展現音樂形象。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過程中,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以及小杜鵑活潑可愛的音樂形象,和對春天的贊美之情。頑皮的教學重點:正確掌握頓音的演唱技巧,表現曲中杜鵑歡快的歌聲;頑皮教學難點:學會歌曲并正確掌握頓音的演唱技巧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同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我所要采用的教法為:模仿法、視聽法、講授法、角色扮演.等。學生的學法采用:模仿法、聆聽法、視唱法、合作法、表演法、展示法。讓學生多練習、多思考,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合作探究、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在充滿趣味和自我展示的教學中,激發其練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促進學生動作技能的形六、教學流程圖的杜鵑音樂教案1《頑皮的杜鵑》音樂教案【教 材】 選自上海音樂出版社九年制義務本 【年級頑皮的杜鵑音樂教案1《頑皮的杜鵑》音樂教案【教 材】毀噎潛鏟距旅梧砷策歹桃其皮福稍役丈潔鑰問頑皮的杜鵑音樂教案1《頑皮的杜鵑》音樂教案【教 材】 選自上海音樂出版社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 【年 級】 三年級【課 時】 第一課時【學 校】 古松學校七教學過程設計授課教師:阿普貞 授課班級: 三年級(一)班課題 《頑皮的杜鵑》 課時 共( 1 )課時;課型 唱歌 授課人 阿普貞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頑皮的杜鵑》,掌握頓音記號認識唱名5 6 7過程與方法:運用模仿、體驗、合作的方式,在輕快活潑的氛圍中演唱歌曲,用歌表演的形式進一步展現音樂形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過程中,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以及小杜鵑活潑可愛的音樂形象,和對春天的贊美之情。頑皮的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頓音的演唱技巧,表現曲中杜鵑歡快的歌聲;教學難點 學會歌曲并正確掌握頓音的演唱技巧預習設計 發聲練習:50 30 10 50 30 10板書設計 頑皮的杜鵑發聲練習:50 30 10 50 30 10 頓音: 旋律線: 唱名:5 6 7教 學 過 程教師教學引導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課前常規:師生相互問好創設情境 呈現問題 1.聽《杜鵑》音頻 設問:同學們,在這段音樂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設問:這段音樂中哪種鳥的叫聲最特別? 設問:同學們,來學學杜鵑的叫聲?發聲練習 50 30 10 50 30 10 咕二、點撥評價 指導方法聆聽歌曲 聆聽歌曲《頑皮的杜鵑》設問:聽完這首歌曲同學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皮的杜鵑音樂教案1《頑皮的樂 教學唱歌曲老師彈琴學生視唱簡譜 認識頓音記號(對比唱:5 3 5 3認識唱名5 6 7(對比唱:5 6 7 5 6 7)畫旋律線 (3)學生跟鋼琴為歌曲填詞(4)試著在歌曲“咕咕”處分兩組,聽琴合唱5 3 3 1三.豎笛吹奏豎笛吹奏:5 3小組合作( 男女互換 )四、律動師生分角色扮演五、總結讓我們一起和著杜鵑動聽的歌聲走出教室,到室外去感受春天,歌唱春天。頑 一、感悟情境 明確問題學生聆聽音頻,并回答問題全體學生學杜鵑叫做發聲練習自主探究聆聽并回答問題視唱簡譜跟老師一起為歌曲畫上旋律線吹豎笛踏著音樂走出教室 在聽辨鳥兒歌聲的時候,激發學生的好奇和探求的興趣,培養仔細聆聽的聽賞習慣,同時訓練了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判別音樂形象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印象,起到練聲的作用,讓學生在視唱簡譜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并認識頓音記號,認識低音唱名5 6 7,并通過對比視唱。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很容易就掌握,畫旋律線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熟悉歌曲,旋律接龍用游戲的形式,來進行歌譜的學習,增添了學習的樂趣。男女生分組接唱的方式,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易于掌握,在愉快的游戲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歌曲加入豎笛的聲音,使歌曲內容更加豐富,分組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自創的歌表演中,增添了學習的情趣,并使他們得到了進一步的真實的內心體驗。這既是對本課學習的一個反饋和檢驗,也是扣住音樂感受的三部曲:“體驗---理解---升華”的必然結果。小組合作,拓展延伸設疑導入,學唱歌曲創設問題,導出課題聽杜鵑的聲音并提問導入課旋律接龍熟悉歌譜視唱歌曲頓音的學習處理歌曲完整演唱啟發學生創編不同的動作表演總結評價復習鞏固頓音記號緊扣音樂形象進行發聲練習感知再現感知體驗感知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