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人音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一課【 課 型 】欣賞課【 教學內容 】欣賞合唱歌曲《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教材分析 】愛國主義是義務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在眾多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的歌曲中,奚其明和王小龍聯袂創作的少兒合唱歌曲《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堪稱經典佳作。歌曲的音調、節奏和詞曲的結合,具有現代通俗歌曲的特點,體現了濃郁的時代氣息。歌曲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運用八分休止和切分節奏,刻畫了少年兒童活潑天真的形象,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真切感情。第二部分句幅擴展,節奏驟然展開,旋律跌宕起伏,氣息寬廣,大、小調式的對比,使音樂色彩變得更為豐富。這一部分表現了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溫暖的陽光下,少年兒童為友誼、為祖國而縱情放歌。第三部分節奏明快有力,具有進行曲風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在歌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億萬人民在十月的陽光下堅定豪邁、勝利前進的步伐。【 學情分析 】本班是我從一年級帶起來的普通教學班,學生總數35人,其中8名學生為學校合唱團的主力成員,她們的演唱熱情能夠感染和帶動全班同學的整體水平。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三年級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教學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愛國主義歌曲《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的真摯情懷,讓“愛國主義”成為義務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二、能夠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三部分(主題部分)。三、在欣賞歌曲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演唱形式、歌曲情緒等音樂要素的綜合聽辨能力。【 教學重點 】在欣賞歌曲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演唱形式、歌曲情緒等音樂要素的聽辨能力。【 教學難點 】能夠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三部分(主題部分)。【 教學用具 】電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教師彈奏《師生問好歌》,師生用美妙的歌聲互致問候)(一)譜例說明(人音版)第七冊歌曲《哦,十分鐘》深受學生喜愛,于是,我在保留原曲旋律的基礎上,為其創編了全新的歌詞,使其成為一首別有情趣的《師生問好歌》。這首《師生問好歌》深受各年級學生喜愛。(二)歌詞內容(學生) 上課的鈴聲,送來音樂課,我們大家相會在這里。讓那動聽的歌聲伴隨你我他,讓那美妙的音樂永駐心田。(教師) 同學們,大家好!(學生) 田老師,您好!田老師,田老師,我們向您問聲好!問聲好!設計意圖:創設輕松、愉悅的音樂學習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二、音樂熱身(一)知識競猜1.一個人單獨演唱叫( 獨唱 )。2.兩人以上的歌唱集體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叫( 齊唱 )。3.齊唱或合唱時,由一個人或幾個人領頭演唱的形式叫( 領唱 )。設計意圖:以“知識競猜”的方式復習三種聲樂演唱形式,為后續初聽歌曲的演唱形式埋好伏筆。(二)復習歌曲1.根據老師描述猜猜它是本學期學過的哪首愛國歌曲。2.學生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祖國祖國我們愛你》。設計意圖:以復習演唱“愛國歌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歌唱欲望和愛國熱情,并自然巧妙地過渡到后續的“導入新課”環節。三、導入新課(一)交流導入教師:一年有12個月,你知道哪個月份與我們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學生:十月份。教師:為什么是十月份呢?學生:……教師:新中國是哪年的幾月幾日正式成立的?學生:……教師:沒錯!1949年10月1日,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面向全世界莊嚴、自豪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從此以后,中國人民就真正過上了當家做主人的幸福生活。因此,很多作曲家也對“十月”情有獨鐘,他們用音樂之筆創作了許多以“十月”為題的愛國主義歌曲。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二)出示課題設計意圖: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明確本課音樂學習的主題是“愛祖國”。四、新課教學(一)初聽歌曲1.聽前思考:歌曲由哪兩種演唱形式組成? ( 領唱 ) ( 合唱 ) 2.學生帶著問題初聽歌曲片段。3.教師組織學生回答初聽問題。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聆聽歌曲,可以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二)音樂知識1.合唱的概念 合 唱:兩人以上的歌唱集體演唱不同旋律的演唱形式叫合唱,它是聲樂演唱形式中難度系數最大的一種,對演唱者的音準要求相當苛刻。2.合唱的分類 1)按演唱者的性別劃分同聲合唱: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成年男女2)按有無樂器伴奏劃分有伴奏合唱(鋼琴、手風琴、樂隊)無伴奏合唱(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純用人聲演唱)3)按聲部劃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對合唱概念和分類的簡單介紹,讓合唱藝術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田;讓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變為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三)復聽歌曲 1.聽前思考:1)按情緒變化法劃分,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第幾部分是歌曲的主題?找出來并試著唱一唱。2.學生帶著思考復聽全曲。 3.教師組織學生回答復聽問題。設計意圖:在培養學生良好音樂欣賞習慣的同時,培養學生根據音樂情緒的細微變化進行分段的能力。(四)學唱主題1.指導學生分句學唱主題。2.指導學生完整演唱主題。設計意圖:主題是音樂的靈魂所在,準確掌握音樂主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五)二次復聽1.聽前思考:1)“風”和“雨”指的是什么? ( 戰爭 )2)“藍天”指的是什么? ( 和平 )3)“洪流”指的是什么? ( 祖國建設者行列 )2.學生帶著思考二次復聽歌曲。3.教師組織學生回答復聽問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六)合作演唱1.教師介紹演唱分工。2.師生合作演唱歌曲。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演唱,既可以有效降低歌曲的難度,增強學生的演唱自信心,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的真摯情懷。五、拓展延伸(一)同題欣賞,深化主題。1.教師推薦優秀愛國歌曲《花兒朵朵唱祖國》。2.學生欣賞合唱隊員演唱《花兒朵朵唱祖國》。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同主題歌曲《花兒朵朵唱祖國》,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的真摯情懷;架起歌者與聽者間的心靈橋梁,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從而使高雅藝術真正根植于學生們的靈魂深處。(二)再次合作,鞏固所學。 1.教師提議再次演唱。2.師生再次合作演唱。設計意圖:通過再次合作演唱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并巧妙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小結下課”。六、小結下課1.教師:同學們!熱愛祖國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是歌聲中,應該化作實際行動。誰來說一說,長大以后你將怎樣熱愛和報效自己的祖國?2.學生:……3.在《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之歌曲聲中結束本課。設計意圖:音樂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課上思維踴躍、歌聲朗朗;課下余音裊裊、回味無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