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2.2 運動的規律性本課知識框架【學習目標】1.識記三個含義:運動的含義;規律的含義、特點;意識能動作用的含義、特點2.理解兩個關系: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尊重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3.理解一個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請同學們用8min時間用雙色筆閱讀勾畫課本,7min時間完成導學案并對不確定的問題進行重點標記。【辨析】1.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2.正確的思想意識、科學理論和真理可以作為我們想事情、辦事情的出發點。( )3.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4.“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反映了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5.“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主要反映了規律的普遍性。( )二、判斷下列哪些是規律,說明理由(1)月食意味著天狗吃月亮,不祥之兆(2)守株待兔 (3)水往低處流(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5)萬有引力01物質是運動的一、規律是客觀的哲學上所講的運動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1. 運動的含義:所以,哲學上講的運動是對世界上一切運動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總結,與日常生活中具體的運動形態之間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②“變化”和“過程”表現為位置的移動、數量的增減和事物性質的變化。機械運動 、生物運動、化學運動、社會運動、思維運動......具體的運動形式抽象 概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自然界:自然界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人類社會:人類社會處于由低級到高級不斷地運動和發展中。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的思維是運動的自然界是運動變化的人類社會是運動變化的人的思維是運動變化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1.運動的含義一、規律是客觀的02物質運動辯證關系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強調運動②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判斷: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強加于它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任何物質的具體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質的“唯一特性”與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1)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是物質的本質屬性。這一屬性是相對于人的意識、精神而言的。(2)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指物質的存在方式,即物質在運動中存在。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強調運動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任何物質的具體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②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會導致形而上學刻舟求劍自然界是運動變化的人類社會是運動變化的人的思維是運動變化的運動載體:宏觀物體、微觀粒子、生命有機體等運動載體:生產方式運動載體:人 腦(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運動離不開物質)②注意:離開物質談運動---唯心主義①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或載體)。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及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小結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原理原 理 內 容方法論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原理總結1:古希臘有個叫歐布利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鄰居的錢,一個月后,鄰居要他還錢,他賴賬說:一切皆變,現在的我已經不是上個月向你借錢的我了。鄰居把他打了一頓,他要去告狀打官司,鄰居對他說:你不是說一切皆變嗎?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剛才打你的我了。歐布利德無言以對。你同意嗎?知識拓展: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動與靜止的關系(物質的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關系)知識拓展:區別 聯系含義 特點運動靜止宇宙中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運動與靜止是相互依賴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絕對靜止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03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含義: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 穩定的聯系。固有的——不是主觀想象或是上帝創造本質的——不是表面的、現象的、外在的必然的——具有確定性,不是偶然的穩定的——具有穩定性,不是多變易逝的3.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判斷下列哪些是規律①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②蘋果落地,水往低處流③太陽東升西落 ④萬有引力⑤逢八必發 ⑥守株待兔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⑧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現象現象現象主觀臆造的聯系偶然聯系非必然聯系規律的特點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普遍性: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規律。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2)規律的特點一、規律是客觀的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蔑視、凌駕、超越、發明、改造、修改、創造、改變、消滅)(√發現、尊重、認識、把握、利用)注意:(1)具體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人可以改變規律起作用的具體條件,但無法改造、消滅、創造、發明、超越規律本身。(2)規律發揮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隨客觀事物自身的性質、內容和所依賴的客觀條件而變化,(3)會給人帶來積極或消極影響,但規律本身并無好壞之分。(4)否認規律的客觀性,是唯心主義的表現;認為規律是永恒不變的,是形而上學的表現。規律 ≠ 規律性現象 ≠ 規則1.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小結原 理內容方法論規律的普遍性、客觀性原理原理總結2: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是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①原因:意識活動的特點A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B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C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1.意識的能動作用可知論(未知≠不可知)→側重怎么想為什么說最蹩腳的建筑師也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 這說明了人類意識的什么特點 建筑師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房屋設計出來了,建筑師建造房屋的過程,也是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動前還要確定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而動物的活動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目的、動機、目標、藍圖、步驟、規劃等)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而有選擇的 ≠“照鏡子”你第一眼從這幅圖片里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每個人第一眼看到的事物是不一樣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依據人自己生活或社會實踐的需要有所選擇。 關鍵詞:因人而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2、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①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3、具有能動創造性(關鍵詞 :抽象、歸納、總結、提升、追溯過去、預見未來)追溯過去推測未來②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理想世界外部本質(一)意識的能動作用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側重怎么做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意識人的行為人的實踐意識中的理念現實的東西指導把變成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成功;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遭到失敗。注意:1.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2.正確的/錯誤的意識都能指導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大躍進”時期,有些人急于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畝產不到兩萬斤,俺一輩子不結婚”等口號。沒有尊重客觀規律夸大了意識的作用(唯意志主義)思考:我們是否可以隨意發揮主觀能動性?3.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條件的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1)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2)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原理】: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可以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③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條件的,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方法論】:①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力量。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②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總結二: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性原理及方法論32【原理】①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我們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②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③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統一的,我們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方法論】要求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總結三: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0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含義(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提示】 ①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反對從主觀出發,從主觀出發有三種表現:從理論出發(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從經驗出發(經驗主義);從個人主觀好惡出發;②實事求是:實事—客觀事物;求—去研究;是—規律。實事求是一方面強調了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現和認識規律。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正確意識是辦事情的出發點( )×科學理論、方針政策是辦事情的出發點( )×誤區第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第二、規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2、哲學依據(為什么)(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兩個結合)(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一個發揮)(4)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兩個反對)3、怎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怎么辦)(1)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一個尊重)1.一個尊重——客觀規律2.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3.兩個結合——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4.兩個反對——唯意志主義+片面強調客觀條件總結四: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理】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原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發展。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方法論】要求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力量。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方法論】總結五: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第2課小結】意識的反作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物質和意識何者是本原的問題;物質和意識有沒同一性的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能動的認識世界能動的改造世界匯報人:WP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