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斜面【課題與課時】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第14課【課標要求】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學習目標】1.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2、能用盒子,木板,木塊等簡單的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觀察實驗,能用測力計等簡單的測量工具在不同斜面上拉動木塊所用的力的大小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據,并做好實驗記錄3、愿意與人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探究科學素養。【評價任務】1.任務一:實驗探究斜面是否省力?(檢測目標1)2.任務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規律(檢測目標2)3.任務三: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檢測目標3)【資源與建議】彈簧測力計、木塊、3個盒子、3塊長短不同的木板、螺絲釘、鐵釘、卡紙、毛線、實驗記錄表、多媒體課件【學習過程】一、課前準備:創設情境“上山的公路有的修成盤旋狀,有的修成‘S’形”,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這樣修建呢?”設計目的:使學生意識到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思考關于斜面的相關問題,為課堂探究活動開展做好準備。二、活動過程創設情境,感知問題:直接出示公路斜坡,走過,騎車通過嗎?有什么感受?再出示坡度更大的,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中像這樣的坡面隨處可見,你們看!(圖片出示生活中的斜面--油桶抬上卡車、 利用斜面推重物上卡車)像這樣,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斜面(板書課題)。我們用這個三角形來代表它,我們把斜面與地面之間的夾角叫做坡度。你們覺得生活中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斜面呢?生:方便。生:省力。斜面是不是真的會省力,我們需要用實驗來驗證。動手實踐,探究新知(一)實驗探究斜面是否省力(檢測目標1)你認為要怎樣做實驗才能說明斜面能夠省力?小組內說一說。師: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生1、要測力。生2、要測斜面和垂直的力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你想選擇哪些器材進行實驗呢?(白板出示實驗器材,讓學生選一選)有沒有不同的選法。請同學匯報實驗一:斜面的作用----探究斜面是否省力實驗記錄表直接提升物體所用的力(N) 在斜面上拉物體所用的力(N) 我們的發現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師:觀察實驗數據,你有什么發現?交流發現,得出實驗結論:同一情況下,使用斜面能省力。交流中匯總學生一些不規范的地方。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規律(檢測目標2)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同一情況下,使用斜面會省力。談話:請你再認真觀察這幾組數據,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和疑問嗎 (學生思考回答。生:豎直提升小木塊所用的力都是相同的,在斜面上拉動小木塊所用的力是不同的。)師:那你覺得是什么影響了結果呢?(生:斜面的長度不同。生:墊起斜面所用的盒子數量不一樣,有人用了一個盒子,有人用了兩個盒子)師:那你覺得墊一個盒子、2個盒子、3個盒子什么會發生改變呢?(生:斜面的高度變了)談話:到底是高度影響了物體在斜面上拉力的大小還是長度影響了物體在斜面上拉力的大小呢?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你們的猜想嗎 請你們小組討論,你們的實驗方案。小組討論完后,請學生上講臺匯報,教師實時直播。同組補充,其他小組補充。匯報不同的方案。師:請你們根據你們小組制定的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實驗二:斜面( )對斜面省力情況的研究實驗記錄表斜面的 ( )度 在斜面上拉木塊所用的力(N) 我們的發現123學生做實驗時,教師巡視,把做高度改變的小組的實驗過程拍下來,把做長度改變的小組實驗過程拍下來,上傳到白板。學生實驗并作好記錄。(為了實驗準確性可以多做幾次試驗)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生1:我們驗證了高度對斜面的影響。我們第一次先放了一個盒子,測出用的力是( )N,第二次放了2個盒子,測出用的力是( )N,第三次放了3個盒子,測出所用的力是( )N。我們發現放的盒子越多,高度增加了,所用的力也變大了。所以我們認為高度越高,斜面越費力。生2:我們驗證了長度對斜面的影響。我們第一次先用了1號木板,測出用的力是( )N,第二次用2號木板,測出用的力是( )N,第三次用了3號木板,測出所用的力是( )N。我們發現斜面越長,所用的力變小了。所以我們認為斜面的長度越長,斜面越省力。課件出示:第一組圖片,高度不同的3個斜面。師:觀察,這三幅圖表示的是哪個實驗呢?生:長度不變,高度對斜面的影響。師:那你能結合我們的實驗數據和這三幅圖說說你的結論嗎?生:高度增加,坡度也變大了,斜面越費力。再出示第二組圖片,長度不同的3個斜面,請你結合我們的實驗數據和這三幅圖說說你的結論。生1:斜面的長度變短,坡度變大,斜面費力師:你有什么發現?總結:坡度越大,斜面越費力;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了這么重要的科學知識,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設計意圖:老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意在培養了學生設計對比試驗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創新精神(三)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檢測目標3)(一)認識生活中的斜面斜面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你還在哪些地方發現了斜面呢?學生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斜面。(家門口的斜坡、刀刃、公路、拉鏈、螺絲釘······)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圖片,課件出示圖片。(2)教師演示螺絲釘模型,螺絲釘的螺紋就是一種變形的斜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兩種不同的釘子,你們覺得哪種釘子更容易被擰進木頭呢?學生動手感知并匯報:有螺紋的螺絲釘更容易擰進木頭里。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個不同螺絲釘,觀察他們有什么區別?生1:一個間距大,一個間距小。生2:一個螺紋密,一個螺紋稀。師:你猜一猜是螺紋密的更容易進入木板,還是螺紋稀得更容易進入木板 生:我覺得螺紋密的更容易進入木板。生:我覺得螺紋密的更容易進入木板。那請你們利用桌子上的器材,用你自己的辦法驗證你的猜想。生1:用毛線沿著螺紋繞,比較兩種所用毛線的長短。生2:拆開纏在鉛筆上個的紙,比較了兩張紙的不同。學生匯報:生1:我發現螺紋密的用的毛線長,螺紋稀的用的毛線短。師:那你覺得毛線長 ,毛線短,代表什么呢?生1:毛線長說明斜面長,毛線短說明斜面短。師:那你覺得哪個省力?生1:斜面越長越省力,所以毛線長的省力。生2:我拆開發現是這樣兩個三角形。學生展示。師:你發現?生:這個斜面長,這個斜面短。所以斜面長的省力。所以我發現螺紋密的省力。學生匯報:螺紋越密,斜面越長,越省力。設計說明:螺絲釘上的螺紋是變形的斜面,這點學生可能比較難理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些螺絲釘,讓其觀察螺絲釘的構造,了解螺絲釘的特點,再引導學生用三角形紙條繞鉛筆制作螺絲釘模型,經比較發現螺紋展開后就是一個斜面,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斜面的形狀和作用,理解螺旋就是變形的斜面,明白現實中的斜面并不都是一個簡單的斜坡,機械的改進、組合和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4、拿出紅酒起子。問學生:你覺得這是一個斜面嗎?生:是斜面,它和螺絲釘的作用原理是一樣的。拓展延伸,應用創新1、挑山工和詹天佑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已經發現并應用的斜面,你們看,出示挑山工,他們聰明吧!2、設計師你想不想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呢?工人叔叔要給這條小河修一座可以通過小船的橋,你能幫他們設計一個施工方案嗎?教師拍照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法上傳白板。觀察:有什么不同?它們的優勢在哪里?3、不同的滑梯圖片,問:玩過嗎?你喜歡玩哪個?為什么?如果是你3歲的小妹妹或小弟弟玩。你有什么建議嗎?4、高速公路中的斜面問:見過嗎?你覺得這個斜面有什么應用?5、騎車時如果遇到陡坡,你覺得怎樣騎更容易上坡?設計意圖:目的是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斜面的應用,并嘗試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環節與本課的引入首尾照應,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四、小結:一節愉快的科學探究課結束了,希望同學們以后用科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用科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我們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學后反思】學習項目 表現優良 已能做到 繼續努力1.認識斜面,知道斜面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2.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木板等材料搭建簡單的斜面;能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能設計控制單一變量的探究實驗并完成實驗。3.意識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4.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增強用科學技術改善人類生活質量的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