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植被與土壤——2025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易混易錯專項復習【易錯點分析】判斷森林植被類型:植被 分布 特點氣候區 氣候特點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氣候區和熱帶季風氣候區 終年高溫、降雨豐沛 植物全年旺盛生長,森林呈深綠色,植物種類豐富、垂直結構復雜,有數量豐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開。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常綠闊葉林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且無明顯干季 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與熱帶雨林相比,垂直結構較簡單,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較,少板根和莖花現象落葉闊葉林 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季落葉亞寒帶針葉林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 夏季短促、溫和,冬季漫長、寒冷 松、杉類植物為主的針葉林。樹葉縮小為針狀,以抗寒抗旱青海省夏吾曲河小流域平均海拔3590m,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每年5~10月溫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多大風天氣。矮蒿草是該流域高寒草甸主要類型之一,也是優良的天然放牧場地。研究發現,該流域中矮蒿草除在河漫灘濕地無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正常放牧情況下矮蒿草在灘地所在生境下為優勢種,在不放牧的情況下與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競爭時處于劣勢。下圖為夏吾曲河流域地形及生境描述圖。據此完成14~16題。1.與山坡相比,河漫灘濕地( )A.土壤水分條件差 B.面積變化大C.土壤肥力較低 D.生物總量少2.矮嵩草形態特征在山頂表現為( )A.葉片面積大 B.葉片厚度薄 C.植物植株高 D.植物根系長3.在土壤含水量適當的情況下,若放牧強度加大,該區域灘地上植被變化為( )A.禾本科植物植株數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數量增多B.禾本科植物植株數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數量減少C.禾本科植物植株數量減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數量增多D.禾本科植物植株數量減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數量減少我國東北地區黑土廣布。黑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屬于耕作性和生產性較好的一種土壤,有“一兩土,二兩油”的美稱。下圖為黑土形成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影響黑土腐殖質層逐漸變厚的主要因素有( )①風力②生物③氣候④時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黏粒淀積層的主要作用是( )A.保水保肥 B.通氣透水 C.調節土溫 D.增加養分百歲蘭是一種多年生的裸子植物,可活100年以上,是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被列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其特征是莖短、根深;只長兩片葉,葉片長、寬、厚,葉上多氣孔且有革質層,夜間張開。其原產于近海的非洲納米布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經,會形成大量的海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百歲蘭極度興盛的時期是( )A.早古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 D.新生代7.該時期生物進化的主要特點是( )A.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B.蕨類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C.聯合古陸解體,各陸塊向現在的位置漂移D.大量的新物種出現,加強物種多樣性8.某些植物的葉會變異成刺或者白毛,而百歲蘭的葉片巨大主要是因為( )A.生長需要的光照更多 B.百歲蘭的根系更發達C.為根部遮陰可減少蒸發 D.可以更好吸收空氣中水分頂級群落是生物群落經過一系列演替,最后發展成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群落。這是一種穩定的、自我維持的、成熟的生物群落。人類不同程度的干擾會對群落演替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而言在正向干擾或小強度范圍內的逆向干擾下可以保持進展演替,一旦逆向干擾強度超過閾值,演替就會停滯,甚至出現逆行演替的情形。下圖示意我國東部某山地植物群落在人類不同干擾程度下的演替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該研究區的頂級群落是( )A.灌草群落 B.蒙古櫟林群落C.白樺林群落 D.闊葉紅松林群落10.不同的地形條件會導致水分條件的差異,旱生系列、中生系列、濕生系列分別出現的地形是( )A.地勢較高的崗脊、山地中下部和緩坡、山坡下部和谷地B.地勢較高的崗脊、山坡下部和谷地、山地中下部和緩坡C.山地中下部和緩坡、地勢較高的崗脊、山坡下部和谷地D.山地中下部和緩坡、山坡下部和谷地、地勢較高的崗脊11.類型三植被與類型二植被相比( )A.更喜光照 B.更喜濕潤 C.更耐貧瘠 D.更耐干旱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廣西柳州市樓梯山露天采礦完畢后,對破碎的山體采取飄臺種植植被技術進行治理,在陡峭的石頭山上開辟出一片片“梯田”,回填泥土后種植石山紫薇、夾竹桃、三角梅等進行綠化,并在“梯田”搭建供水、供養料的管道,以利于植物生長。經過工人們的努力,樓梯山山體重新披上綠裝。下圖為樓梯山陡峭巖壁區飄臺種植技術示意圖。(1)指出樓梯山荒坡治理中所選取種植植被的特點。(2)據圖說出飄臺種植植被技術所適用的地質環境。(3)從自然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飄臺種植植被技術對土壤發育的改善作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與山坡相比,河漫灘濕地海拔低,地形較平坦,地表徑流從山坡及其他高處侵蝕搬運物質來堆積,其中包括水、有機質和礦物質等,因此河漫灘濕地土壤肥力較高,同時土壞水分條件好,生物總量更多,D錯誤,B正確;另外,坡面上的太陽高度角更大,更接近垂直照射,受光面積大于平地,使山坡光照比河漫灘濕地更強,土壤蒸發量大,土壤水分條件差,相較而言,受補給影響,河漫灘濕地水分較為充足,A錯誤;河漫灘濕地距河道近,洪水期河流攜帶泥沙在河漫灘處堆積,面積變化大,C錯誤。故選B。2.答案:D解析:山頂光照強,風力大,土壤水分蒸發強,矮高草為適應水分條件較差的環境,葉片面積減小以減少蒸發,A錯誤;葉片厚度增大儲存水分,抵御干旱,B錯誤;山頂由于風力強勁,植株較矮以抵御強風,C錯誤;由于水分條件較差,植物根系長可以更好地吸取水分和養分以維持植物的生長,D正確。故選D。3.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正常放牧情況下矮嵩草植物在灘地所在生境下為優勢種,在不放牧的情況下與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競爭時處于劣勢,這意味著在較強的放牧情況下,牲畜采食作用可消除不耐牧的禾本科植物的競爭影響,從而導致禾本科植物桂林數量減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數量增多。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腐殖質層形成的影響因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微生物、枯枝落葉以及動物尸體等覆蓋在地表,經過長時間的分解和沉積,地表覆蓋的有機質、腐殖質逐漸增多,腐殖質層逐漸變厚,②③④符合題意。風力對黑土腐殖質層逐漸變厚的影響較小,①不符合題意。綜上可知,D項正確。5.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黏粒淀積層黏性較強,密度較大,位于腐殖質層下,通透性較差;但能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A項正確、B項錯誤;黏粒淀積層對土溫調節作用不大,C項錯誤;黏粒淀積層含養分較少,D項錯誤。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地質年代與生物演化規律。由材料可知,百歲蘭是一種多年生的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繁盛B正確。早古生代后期陸地才開始出現低等植物,與材料信息不符,A錯誤。晚古生代興盛的是蕨類植物,℃錯誤。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D錯誤。7.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地質年代生物進化的特征。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是在早古生代,A錯誤;族類植物繁盛是在晚古生代B錯誤;中生代,聯合古陸開始解體,各陸塊向現在的位置漂移,但這不是生物進化的主要特點C錯誤;該時期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新物種出現,加強物種多樣性D正確。8.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植被與環境的關系。由材料可知,百歲蘭原產于近海的非洲納米布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經,會形成大量的海霧,而百歲蘭的葉片在夜間張開,可吸收海霧形成的露水,故百歲蘭葉片巨大是為了更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D正確。A、B、C錯誤。9.答案:D解析:由題意可知人類的過度干擾會導致群落的逆向演替,輕度干擾群落可以正向演替,正向演替的群落等級高,而圖中由類型一到類型二到類型三再到類型四的植被不斷經過輕度干擾,所以不斷經過輕度干擾導致的正向更替而形成的是闊葉紅松林群落,故該區域的頂級群落是闊葉紅松林群落,D正確,ABC錯誤。故選D。10.答案:A解析:由題意可知不同的地形條件會導致水分條件的差異,地勢較高的崗脊海拔高,保水條件差,為旱生環境;山坡下部和谷地,集水條件好,為濕生環境;山地中下部和緩坡為中生環境,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答案:B解析:由上題可知類型三是類型二的正向演替后期,類型二是類型三的先鋒植被,改善了陽光和水分等條件,所以類型二相對于類型三更耐貧瘠、更耐干旱,而越干旱的氣候光照越充足,所以類型二相對于類型三更喜光照,ACD錯誤;類型三相對于類型二植被發育程度更好,需要更好的水熱條件,所以類型三比類型二更喜濕潤,B正確。故選B。12.答案:(1)耐旱、耐貧瘠;根系發達,生命力強。(2)地勢陡峭,坡度大;土壤貧瘠,基巖裸露;石灰巖區,漏水嚴重。(3)飄臺及內部植被和土壤起到滯留和固土的作用,減少陡峭巖壁水土流失;飄臺土壤數量和植被增多,巖壁區土壤發育環境逐漸改善,利于巖壁區薄層土壤的形成;人工壩二次滯流、滯土,巖壁底部受流水堆積作用,地勢逐漸變平,利于耕作土壤的形成。解析:(1)結合材料,樓梯山荒坡位于喀斯特地貌區,降水多,坡度陡,土壤肥力差,坡地保肥保水性差,因此選種植被應耐旱、耐貧瘠,根系發達,固土效果好。(2)結合材料和圖示,飄臺種植植被技術主要適用于礦山開采塌陷嚴重的陡坡區,這些區域一般地勢較為陡峭,坡度較大,受流水的侵蝕或重力滑落影響,土壤較為貧瘠,土壤水分條件較差。(3)結合圖示,飄臺種植植被技術的目的是要在礦山開采塌陷的陡坡區,完成自然植被的恢復和土壤的發育。通過在陡坡區建設梯級飄臺,流水自頂部向下流動過程中,流速減慢,起到滯流、滯土作用,為陡坡地土壤的發育提供了基礎物質條件;飄臺種植植被技術在固土的同時,截留了水分,有利于石灰巖坡地土壤水分的增加,優化陡坡地植被生長條件;下部人工壩的修建,截留流失土壤的同時,減緩了坡地的地勢起伏,流水的侵蝕作用減弱,有利于土壤發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