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我中華》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熱情豪放的情緒演唱《愛我中華》。2.通過歌曲《愛我中華》的教學,進行各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重、難點:1. 學會用歡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愛我中華》。2. 唱準歌曲中的大跳音程。教學過程:一、歌曲導入師:教師唱學生猜是哪個民族的歌曲。《青春舞曲》(維吾爾族)、《鴻雁》(蒙古族)、《卓瑪》(藏族)、《太陽出來喜洋洋》(漢族山歌)師:你們知道咱們的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生回答:56個)師:都有哪些誰能說說?(生回答,老師補充)二、感受歌曲1、師:五十六個民族生活的地區環境不同、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樂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熱鬧。你們想想會是什么樣的場面?(熱鬧、歡騰)下面就用一首歌來表達這種熱鬧的場面,請同學們欣賞。(播放宋祖英《愛我中華》的視頻)2、介紹歌曲創作背景。《愛我中華》是一首優秀的創作歌曲,是90年代初喬羽和徐沛東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而創作的主題曲,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來演唱的,這首歌曲播出后,很快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三、學唱歌曲:1.完整聆聽歌曲。(1)認真聆聽,再次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說說歌曲運用了哪些演唱形式?(領唱、齊唱)(2)復聽歌曲,為歌曲劃分段落。(三段體曲式)2.學習第一樂段。(1)教師出示第一樂段譜例并聆聽第一樂段,找出旋律特點(重復旋律)、情緒特點(敘述性的語氣)。(2)跟錄音輕聲唱出歌詞。(3)學生談談唱第一樂段的感受。(全曲的主題部分,節奏明快、旋律清新流暢)演唱時要流暢自然。3.學習第二樂段。(1)教師出示第二樂段譜例并聆聽第二樂段,學習譜例:(2)學生跟琴用“啦”模唱。(放慢速度演唱,較熟練后將速度還原)。(3)提示學生演唱時應把握好連音與休止符的細致要求。(演唱時注意聲音的彈性及氣息的支持)(4)加入歌詞演唱。(教師講解第二樂段歌詞的含義:稱詞,具有鮮明的民族語言特色,抒發了各民族親如一家、熱愛中華的美好感情,把歌曲推上了一個小高潮)(5)指導學生用熱列奔放的情緒演唱,并加上聲勢,每小節四下。4.學習第三樂段。(1)教師出示第三樂段譜例并聆聽第三樂段,學生感受歌曲所表現的心情。(表現了愛我中華的豪情。)(2)分析歌曲表現情緒的音樂要素。(音高:每一句開頭都以歌曲中的最高音出現;節奏:重復的節奏型起到了強調的作用、最后以連續緊湊的八分音符將歌曲推向高潮;歌詞:出現四個“愛我中華”突出主題,表達中華兒女共同攜手、建設家園的決心)(3)學生自己演唱、感受、討論、分析歌曲倒數第二小節出現休止符的作用。(積蓄力量推向高潮。)(4)學生跟錄音演唱。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播放愛國視頻,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2)發自內心的呼喚,愛我中華!(3)來,我們帶著這樣的激烈的情緒來演唱全曲。(注意:各樂段演唱情緒和音樂要素的處理)三、歌曲演唱形式的處理與創編。1.按照領唱齊唱的演唱形式,教師領唱、學生齊唱。2.分組為歌曲創編不同民族的舞蹈。3、各小組展示。四、課堂小結:(1)請同學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祖國讓你驕傲的實例。(如神七升空,奧運會舉行,汶川地震的守望相助.....)(2)你想怎么做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到了我們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我們都愛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師從同學們的歌聲中都已經了解,相信這首《愛我中華》一定會激發大家更多的愛國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