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音之樂》教學設計教學年級:七年級課型:綜合課課題:八音之樂課時:四課時教學目標:1、 初步了解古代樂器,認真聽賞古代樂器演奏的樂曲,結合已有的歷史和文學知識,感受并體驗作品蘊含的情感。2、 積極參與本課的有關活動,能用簡潔的語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學重點:通過講故事、欣賞、表演等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音樂作品厚重的人文內涵。教學難點: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靈活運用教學材料。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樂器。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師:請同學們欣賞四首樂曲。猜猜它們都是些什么樂器1)這首樂曲的曲名?(二泉映月 二胡)2)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笛子)(一)八音分類法簡介以及樂曲欣賞,穿插師生互動。師:三字經同學們或多或少的背過,“人之初,性本善。”(師手勢停止),不能只停留在這里,其中有“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出示課件)的句子。古人將七十多種樂器按照不同的材質歸納為八音。問題來了,古人用哪些材質制作樂器?(金、木、革、石、匏、土、竹、絲)讓我們一一道來。1、 金師:金是由金屬制作的樂器。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不止一次的提起曾侯乙墓,當然會提到這件編鐘,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件著名的編鐘?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是中國目前出土的40多組編鐘里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組。整套編鐘共65枚,總重量達2500多千克,輕重、大小不同的編鐘按照發音原理,依次排列在鐘架上,分上中下三層。橫向看,從左到右編鐘依次增大;縱向看,從上到下編鐘逐漸增大。整套編鐘排列整齊,氣魄雄渾,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宏偉精美的古代大型樂器,實在令人驚嘆!80年代初,《東方紅》一號衛星,帶著編鐘演奏的樂曲《東方紅》升入太空,響徹寰宇。我們來欣賞。師:有哪位同學愿意描述一下編鐘的音色?中上層的甬鐘和鈕鐘清脆悠揚,下層甬鐘雄渾醇厚。2、 石石指用石頭或玉石制作的樂器。編磬就是其中的一種(出示課件),曾侯乙編磬和編鐘一起,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出土。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由石磬編懸于架上,可擊奏旋律。我們來欣賞一首由編磬演奏的樂曲,兩個問題:1) 和編磬一起演奏的是什么樂器?(塤)2) 演奏的是什么樂曲?(《送別》)3、 絲絲指用絲弦制成的樂器。師:請同學們舉一個絲類樂器的例子。關于絲類樂器咱們就不多說了。4、 竹竹指用竹子制成的樂器。(出示課件)這個字讀什么?(篪)千萬別讀半邊了,篪是古代一種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樣的樂器,有八孔。你還能舉出其他的竹類樂器嗎?(笛子、簫)5、 匏匏指葫蘆類果實制作的樂器。(出示課件)1978年,中國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幾支匏笙,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體上的許多長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連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構成。笙斗用葫蘆制作,所以是匏類樂器。師:拿出葫蘆絲,介紹葫蘆絲的主要構造,發音原理,并為同學們演奏了《金孔雀輕輕跳》。并跟同學們要求下一節課的葫蘆絲學習演奏要求6、 土土指用陶土制作的樂器。(出示課件)如缶、塤。播放2008奧運會擊缶片段。古人擊缶而歌,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這個著名的外交典故,是藺相如反擊秦王羞辱趙國的有力舉措,因為秦人不善器樂,難為高雅正統之聲,只會擊缶為娛,低俗下流,故以死相拼,逼秦王擊缶而反擊羞辱之,捍衛了趙國尊嚴。7、 革革指用動物皮革制作的樂器。請同學們猜個謎語:“圓頭,大臉,一條腿,兩只耳環。”每個小朋友都有的玩具喲!(撥浪鼓),猜對了!撥浪鼓在古代是一種樂器,叫鼗。8、 木木指木制的樂器。柷,也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像方匣子,奏樂開始時敲打。(二)欣賞八音合奏《春江花月夜》師:同學們在聽取自過程中想到了怎樣的景色,體會了怎樣的情感師講解《春江花夜月》“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獨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傳抄本,距今1999年,同學們算一下已流傳了多少年?學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為《夕陽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標題如:夕陽簫鼓、花蕊散回風、關山臨卻月、臨水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等。20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樂家將這首曲子改編為絲竹合奏,取名為“春江花月夜”,并組合若干段落,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請同學們打開書P14頁,劃下各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新中國成立以后,音樂家們又在絲竹合奏曲的基礎上,將此曲編配為民族管弦樂合奏曲。這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弦樂曲,已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在欣賞這首作品之前,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樂曲中這些很有意思的結構特點。 三、欣賞甄嬛傳片段讓同學們暢所欲言,為下節課的民族器樂演奏做好鋪墊。課堂小結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音樂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樂器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底蘊很深。中國古代樂器與樂曲浩如煙海,種類龐雜,有的已經銷聲匿跡了,現在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彰顯了它的重要性。請同學們關注古代樂器,古代樂曲,在享受美的同時提升鑒賞音樂的層次和品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