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平線交響曲》教案教材分析:《地平線交響曲》是一部為女高音、男中音和交響樂隊而作的單樂章交響曲。其音樂素材多來自我國藏族、蒙古族和漢族的民間音樂。作曲家汲取了我國藏族民歌的旋律,融入了藏戲和蒙古族舞蹈的打擊樂節奏,運用了我國古代套曲“起、承、轉、合”的創作方法,很好地體現了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也具備了鮮明的中國民族音樂風格。與此同時,作曲家也使用了一些西方音樂的創作技法(如對旋律進行充分的變化和發展、頻繁的轉調、現代配器手法的運用等),因而又使樂曲具有一種鮮明的時代氣息。教材中選取了前奏部分和A段的第一個主題(囊瑪)教學目標:1、 聆聽《地平線交響曲》片段,感受樂曲中蘊含的臧族、蒙古族的民間音樂素材,體驗其創作技法上的現代特征,初步感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創作原則。2、 通過聆聽引導學生感受人聲音色、主題的民族特點、旋律特點、節奏特點、速度力度的變化及創作方法上的特點等,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地體驗樂曲的情感表現內容。3、 初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重點:聆聽《地平線交響曲》片段,感受樂曲中蘊含的臧族、蒙古族的民間音樂素材,體驗其創作技法上的現代特征,初步感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創作原則。難點:學生對民族元素的聆聽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自我介紹:上課!同學們好!請坐。我是來自錦屏中學的金麗紅,很開心能和大家一起來上這一節音樂課,讓我們一起暢游在音樂的海洋中!一、新課導入1.師:首先我請同學們跟我一起欣賞一首交響曲的片段,說說與我們平常聽得交響曲有什么不同之處?生:加入了人聲2.播放《地平線交響曲》片段師:是的,那么這個作品加入了哪幾種人聲類別呢?生:女高音、男中音或者男低音師: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下到底是哪兩種呢?女高音大家是非常確定了,那么讓我們來聽聽女高音的音色吧!3.播放女高音片段生:尖、明亮師:很好!讓我們從譜例中來看看,她的演唱節奏和旋律是如何變化的?出示譜例介紹節奏自由,旋律起伏不大,音區較高,好像在朗誦的感覺——出示女高音宣敘調師:在歌劇、清唱劇、康塔塔等大型聲樂中類似朗誦的曲調叫“宣敘調”。她把我們帶到了哪里呢?生:空中,天上師:很棒,真聰明。播放男中音片段師:那么男的音色又是如何的呢?到底是男中還是男低呢?生:低沉,有力 男中音師:是的,男中音用吟唱的方法唱出了一段襯詞性的歌 你們覺得他在干什么?生:念經。師:對,好像在祈禱著什么。播放復調片段師:音樂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請根據音樂畫畫旋律線。生聽音樂畫旋律線可以多聽幾遍,然后請學生上黑板畫旋律線。師PPT出示旋律線師:三段旋律交替出現,各自演唱、演奏,這是西方音樂的創作技法——復調這樣的旋律線像什么呢?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作品就呼之欲出了——作曲家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從一萬米的高空俯視大地,他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看到了水天匯合的地方,那就是——地平線。(出示課題《地平線交響曲》)二、新課教學1.師:為女高音、男中音與樂隊而作2.播放前奏(藏戲)(1)師:這段音樂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生:兩個部分師:這段音樂的力度、配器有何變化?生:力度越來越強 感覺樂器越來越多師:回答的真好!回答的真好!讓我們從這個譜例中可以看出首先是有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然后加入低音提琴,最后加入小提琴。師:給人怎樣的情緒?生:越來越激動,強烈師:好像有什么事情要發生(2)師:你聽到的主奏樂器是什么?還有哪些特色樂器在演奏呢?生:師:你知道這是在模仿什么表演嗎?生猜想師:這是西藏有名的藏戲,一人一鼓作為伴奏,我們可以一起欣賞藏戲的一個片段,來感受下作者在這里對藏戲形象的表現。從這個音樂片段中,我們已經知道作者將我們帶到了雪域高原——西藏,接下來音樂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3.播放前奏部分尾聲生:感覺很神秘師:是哪些樂器的演奏讓你感到神秘呢?聽生:這些樂器都很低,低音樂器吧!師:大管、低音大管、低音號把我們好像帶到了什么地方呢?生:寺廟師:好像在模擬藏族寺廟中法號的音響。再聽師:你能聽出旋律是藏族中的什么音樂嗎?生可能不太清楚師:藏族傳統歌舞“囊瑪”。聽,原本低沉如法號般的音樂發生了什么變化?生:好像有很多樂器在演奏,打破了沉靜。師:雙簧管、英國管各自演奏旋律,運用復調的創作手法打破織體,將我們帶入了神秘的雪域高原。你還聽到了什么特色的樂器呢?生:打擊樂器師:對,這可是用葡萄酒杯敲擊發出的聲音哦!這里作者運用了蒙古族舞曲的打擊樂節奏,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4.欣賞A(c)部分(學生自己分析)師:通過對《地平線》前奏部分的分析,我們了解到作者運用了很多的中國民族元素和現代創作手法,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聆聽作品的A(c)部分,讓我們一起完成對這段音樂的剖析。生分析5.完整聆聽教材中的取材部分師:最后讓我們一起完整聆聽書中選取一部分作品,在聆聽的過程中填寫相關內容。生填寫師:整個作品有19分鐘之長,書中選取的是前面幾個部分,接下來樂曲會將前奏部分出現的內容擴張,讓人聯想到藏族人民在熱情的歌舞,然后再現A部分,贊美西藏的雪域高原的美麗景色。最后樂曲在熱烈而莊重的情緒中結束。它的曲式結構稱為復三部曲式,這是一首單樂章的交響曲。希望大家課后能去完整聆聽這個偉大的作品。三、課堂總結師:這位作曲家是誰呢?介紹——葉小綱這部作品加入人聲、民族素材的選用、現代創作技法的結合,被稱為是20世紀華人的經典。從這部作品的創作中,讓我們知道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其實像葉小綱這種偉大的作曲家,在我們中國有很多,比如譚盾 《1997天、地、人》;朱踐耳《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郭文景《蜀道難》。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欣賞這些作品,感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今天的課上到這里,下課!同學們再見!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