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必修三《政治與法治》6.3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第六課: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格局特點:2.各族人民的貢獻:3.國家結構: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內容:2.形成過程3.如何鞏固一個方針: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一個制度:一個政策:1.是什么:2.為什么:3.怎么做:宗教政策與法律1.為什么:2.怎么做:6.2課前提問單元邏輯國體政體人民當家作主的內容人民如何實現當家作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相適應政治制度體系核心地位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決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統領制約分議題一:什么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二:為什么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踐的途徑?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特點和組織形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根本原因、重要性、意義1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思考:“基層”到底是指哪一層?思考:“基層”到底是指哪一層?區分基層黨組織、基層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領導領導中國共產黨組織(縱向)國家機構(以行政機關為例)中共中央基層黨組織國務院指導基層行政機關、基層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權、基層國家機關、基層政府)領導與被領導性質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基層政權組織/基層國家機關 社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內 容 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 鄉鎮一級的人大和政府 社區黨支部委員會(社區)村黨支部委員會(農村)注 意 點 非基層政權組織/基層國家機關/基層政府/社會組織,不能履行國家/政府職能。 基層政權組織指鄉鎮一級的人大和政府(鄉鎮一級不設檢察院、法院、監察委) 街道辦事處是縣區政府在城鎮的派出機構。 村(社區)黨支部領導和支持村(居)委會的工作,是領導核心,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對村(居)委會的領導是政治思想的領導,不是上下級的關系。關系 ①鄉鎮政府與村委會、居委會是一種指導關系,村(居)民委員會要協助人民政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反映村(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政府可以指導、支持、幫助村(居)委會的工作,但不得干預依法屬于村(居)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二者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②村“兩委”就是村中國共產黨員支部委員會和村民自治委員會的簡稱,習慣上前者簡稱為村支部,后者簡稱村委會。村支部是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委會的工作,二者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居委會同理。 基層自治組織、基層政權組織、基層黨組織分議題一:什么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二:為什么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踐的途徑?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特點和組織形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根本原因、重要性、意義1.含義: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基層群眾自治自治組織是什么機構方式內容實質2.特點: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主體領導范圍3.組織形式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性質、產生、職能、管理方式及意義改革先鋒—韋煥能1980年,韋煥能組織原合寨大隊果作屯村民沖破體制束縛,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額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當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這是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率先實行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探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規民約、選舉方法、議事制度等做法,為建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觀看視頻,了解我國第一個村委會的“誕生”,思考村委會是如何產生的?采取哪些方式治理村里的事務?1.性質: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2.職能:辦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農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公共設施的建設文化設施的建設調節民間糾紛3.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直接選舉農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村委會 農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務等的機構,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村民 會議 也稱村民議事會,是由村民委員會召集,由本村18周歲以上村民組成,也可以由每戶派代表參加的會議。主要職權有:制定規章權;人事任免權;議事決策權;民主監督權。有權決定村集體重大事項,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是村民實現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村民代表 會議 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及村委會提交的議案。是村民會議的常設權力機構,向村民會議負責,是村民委員會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種有效形式。村務監督委員會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村務監督機構,獨立行使監督權,對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不從事具體的村務工作,接受村黨支部的領導。農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4.管理方式及意義: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農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類型 農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自治組織 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主要職能 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產生 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管理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規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為 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意義 農村基層治理是運用民主的辦法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基層黨組織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基層權力機關)鄉鎮人民政府(基層行政機關)村/社區黨支部街道辦事處指導、支持、幫助區縣政府派出機構政治思想領導村民/居民代表會議召集,并向其負責,報告工作村民/居民會議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關系圖人民群眾自治、黨的領導、政府支持的有機統一1.含義: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3.組織形式農村村民委員會①性質: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辦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2.特點: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城市居民委員會①性質: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及意義: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大大調動居民積極性,有效提高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基層群眾自治自治組織是什么2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分議題一:什么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二:為什么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踐的途徑?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特點和組織形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根本原因、重要性、意義1.根本原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3.意義①有利于調動廣大村民和城市居民參與基層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和城市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②有利于更好發揮村(居)委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作用。2.重要性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②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為什么要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分議題一:什么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二:為什么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分議題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踐的途徑?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特點和組織形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根本原因、重要性、意義1.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2.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基層民主實踐的途徑—民主選舉1.原因: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2.要求: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基層民主實踐的途徑—民主協商2021年,合寨村下屬的新村屯商量要重修田間小型渠道,有村民建議用水泥砌新渠道,經過理事會成員商量之后,向村委會提出來,最終被村委會采納。1.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2.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做出決定(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基層民主實踐的途徑—民主決策注意:①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公民享有決策權;②農村(社區)的大事小事,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不能由村長(居委會主任)一人決定。合寨村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合村民代表會議決策,解決日常問題。村民代表是通過選舉,由有威望的老人,參政能力強的黨員以及部分現任的村干部來擔任的。村里的重大事項必須要通過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討論研究,40多年來從未間斷,實現了重大事項由群眾說了算。1.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2.要求: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基層民主實踐的途徑—民主管理合寨村村委會制定了一份針對村里的賭博,偷牛盜馬,亂砍亂伐等種種亂象的村規民約和封山公約,讓村民們去簽字畫押,規范自己的行為,整治村容村貌。1.原因: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2.要求: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基層民主實踐的途徑—民主監督合寨村在村委會設立了村民明白墻,密密麻麻占了幾個墻面,內容包括財務公開、村民自治的事務公開,村民意見的征詢與反饋情況的公開等,實現了村委會工作成效由群眾說了算。設立“社區公開欄"“村務公開欄”是城鄉各地普遍采用的公開形式,此外還有其他多種多樣的形式。城市社區對居委會進行民主評議和監督的主體,可以是居民代表、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也可以是由居委會代表、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代表和居民代表聯合組成的民主評議小組。在農村,通過民主評議對村委會實行民主監督的職能,主要由村民會議承擔。有力的民主監督相關鏈接理解與區分基層群眾自治的實踐途徑民主選舉 自己選舉當家人 村(居)民直接選舉產生村(居)委會成員。(是基層自治的基礎)民主協商 有事好商量 堅持有序參與原則,居民、村民合理表達意見,提高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側重利益協商)民主決策 眾人事情眾人定 基層群眾通過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等形式,就基層治理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建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作出決定,參與決策制定和實施。(側重集體決定)民主管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 村(居)民公約、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基層自治的有效途徑)民主監督 事務在陽光下運行 村務公開欄、“明白墻”、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干部述職報告工作河南某村村委會成員年富力強,想干事,也能干成事。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帶領村民把一個股份制村辦企業辦得紅紅火火,效益大增。在換屆選舉之際,廣大村民積極投票選舉,選舉結果為上屆村委會成員繼續連任。連任的村委會鑒于“村村通”道路長久失修,及時召開了村民會議,經過廣泛的討論、集思廣益,最終決定從每位村民的企業分紅中拿出600元作為維修道路的資金,事后村委會將資金的使用情況作了全面仔細的公示。日前,道路基本修繕完成。練一練:結合材料,說明該村是怎樣推進村民自治的?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按照議事規則、規范進行1.作為基層政權的村委會,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用來規范村民行為的規章制度。3.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4. 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間接選舉的辦法,選舉結果擇日公布。5. 村民或居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解析】×村委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權判斷并說明理由【解析】×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既規范村民的行為,也規范村干部的行為【解析】×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解析】×村民選舉是直接選舉,結果當日公布【解析】×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1.含義: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3.組織形式:村委會與居委會2.特點: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基層群眾自治自治制度5.實踐途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4.為什么①性質: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辦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③產生:民主選舉④管理:村規民約、自治章程①直接原因:國體②重要性:基本政治制度、基礎性工程③意義:提高人民積極性、素質和能力1.《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清理整頓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的問題,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各種政府機構原則上不在村級建立分支機構,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級組織承擔有關行政性事務。該要求( )①基于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②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充分發揮村委會自治功能③是政府轉變職能,推進簡政放權的重要舉措④明確各級政府不參與村級事務,但要發揮領導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21周年。下列關于村民自治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②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委會集體討論決定③實施村民自治健全和完善了我國的基層政權體系④實行村民自治以保證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B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村不斷健全民主監督制度,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和審計,依法開展村下部離任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民主評議村干部。完善村務公開機制,實行村務公開答疑糾錯制度。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職能作用,確保其依法行使監督職權。該村完善村務監督是為了( )①確保該村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②保證能夠切實監督村委會工作和村干部行為③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④促進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C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