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中的節奏——《青春舞曲》 (人音版七年級下)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生活中的節奏》是一節拓展課,選取和創編的內容主要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體現音樂性、人文性這幾方面入手。在教學設計上力求延展和突破原有教學模式,關注對人的教育,活化教材,從文本向人本轉化,創設更多學生參與音樂體驗,表現和創作的空間和機會。二、教學設計基本思路一是了解,二是創作,三是表現。整個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更多關注學生行為狀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合作,激發學生真情投入和創新參與,使學生對節奏有新的認識,真正體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表現節奏,培養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大膽創新的能力。同時更了解節奏與生活的關系,拓寬學生音樂文化視野。2.過程與方法: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節奏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強化視覺、聽覺、記憶與實踐的聯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用于創新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音樂與生活的熱愛。四、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節奏與生活的關系并表現。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生活形象創編并表現節奏。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杯子(人手一個)六、教學過程(一)導入環節(視頻導入)教師活動——播放視頻并提問:視頻中出現了哪些我們知道的節奏型?學生活動——欣賞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出視頻中出現的節奏型。【設計意圖】在視頻欣賞中激發學生尋找生活中節奏表現的樂趣,自主地進行討論并加以提煉,為接下來的實踐活動做好鋪墊。(二)實踐活動(參與式體驗)1.出示節奏型并引導學生練習;【設計意圖】讓學生熟練掌握一拍兩音、三連音、一拍四音以及前十六節奏。2.組成一條固定節奏并引導學生進行練習;【設計意圖】讓學生熟練掌握固定節奏,為下一環節使用杯子“玩”節奏做好鋪墊。3.指導學生用杯子來“玩”固定節奏;【設計意圖】游戲性、生活化,讓學生在玩中找到節奏的魅力和帶給大家的樂趣。4.分組用“杯子節奏”為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熟知新疆音樂典型節奏特點的同時,用另外一種不同的節奏表現方式為歌曲伴奏,體會不一樣的音樂魅力。(3)拓展視頻欣賞:讓學生欣賞生活中人們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創作出一些節奏為歌曲伴奏。【設計意圖】讓同學們也能利用身邊的“物件”創造出更好“玩兒”的節奏,使我們的音樂增添各大的樂趣和魅力。(四)課堂小結音樂無處不在,而音樂需要有節奏這一“骨骼”來支撐。我們表現節奏的方式可以很簡單、很生活,就像捻指、拍手、拍腿、踏腳……等等,這些簡單的動作卻能產生不同的空間聲響效果,讓原本美妙的音樂更豐富、更生動。七、教學反思通過課堂教學,發現學生對一些基本的節奏型掌握不熟練,在參與式體驗中不夠大膽、不愿嘗試。為此,我利用情境創設教學法激發他們的興趣;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引導同學們發揚團隊協作精神。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和感悟,真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